李樹祥
(隆化縣環境保護局,河北承德 068150)
生態文明建設中農村環境保護的幾點建議
李樹祥
(隆化縣環境保護局,河北承德 068150)
時代的不斷發展帶來的不僅是先進的工業科學技術,還有工業發展過程中所造成的工業污染。尤其是大多數的工廠選擇駐扎在農村地區,因為農村地區地域寬闊,不會對城市環境造成影響,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致使當前農村地區環境污染嚴重,因此,改善農村環境污染情況已經成為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這就需要相關政府單位對農村環境的污染情況重視起來,制定一系列科學合理的改進政策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針對性改制,從而徹底改善農村環境污染情況,推動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步伐。下面將簡要分析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分析在建設農村生態文明的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環境問題以及相對應的解決策略。
生態文明 農村環境保護 建議
生態文明主要是指以國家持續繁榮發展作為基本理念,人類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上所取得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但是在當前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中,大量的環境污染問題嚴重阻礙著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依據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宗旨,農村地區要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就必須要使廣大農村群眾轉變傳統是思維理念,實施策略來改善農村環境情況,呼吁人民群眾保護環境,培養村民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努力創建人與人、與自然、與社會和諧發展的氛圍,才能加強農村生態文明的建設力度。下面將分析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分析在建設農村生態文明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策略。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社會各界人士對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重視,在黨中央召開十七大會議后,“生態文明建設”這一發展理念逐漸被廣大群眾所熟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助于國家繁榮可持續發展。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目標是指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優化農村居民生活環境,而在當前農村環境問題中,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兩大問題嚴重制約著農村生態文明的建設進度,因而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造成重要影響。只有改善農村環境問題,才能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快速發展,才能推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順利完成,從而實現國家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
3.1 出現的問題
(1)農業生產造成的污染:雖然當前農業現代化技術在不斷進步,但是在推廣現代化農業技術方面仍然缺乏系統的管理,一些科學的農耕方法得不到普及,使大多數地區農民群眾仍然采取粗放的生產技術。這種農業生產技術主要是依靠加大生產要素的投入量,擴大耕地面積,提高化肥、農藥的應用量來提高產量,在投入農藥、化肥的過程中,一些農藥的利用率較低,其中約70%的農藥沒有得到合理使用,反而滲入到土壤中,對農田周圍的土地、水源造成極大的破壞,被農藥灌溉過的農作物也含有一定的毒素,對人們群眾的身體造成危害。因此,不合理的農業生產方式很容易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
(2)農作物后續處理造成的污染:目前自動化農業技術已經走入千家萬戶,雖然保證了農作物的產量,但是由此造成的機器噪聲污染、尾氣排放污染卻日趨嚴重,尤其是自動化農用機器需要大量的柴油,在燃燒的過程中對大氣層環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使煤炭、天然氣逐漸代替了傳統的秸稈焚燒,致使大量的秸稈成為垃圾,農民為了清理秸稈,只能采取火燒的方法,這樣一來,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自然資源,還使農村環境受到污染,出現霧霾、灰塵、沙塵暴等情況。
(3)農村工廠排泄污染:大量的工業廠區建立在農村周圍,由工業制造產生的有害物體都流入到農村附近的水源中,使農村附近的水源受到污染,村民在飲用有毒水質后,對村民的身體帶來了嚴重的威脅,有毒河流在灌溉到農作物后,使農作物產量大大減少,同時有毒河流所蒸發的氣體對農村環境也造成極其惡劣的污染。
3.2 解決策略
(1)培養村民保護環境意識:農村政府領導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引導全體農民群眾培養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先進的、正確的生態文明理念,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同時也要開設一些農用技術培訓,使村民能合理運用現代化農業技術,從而減少農業方式操作不當造成的污染。
(2)健全農村環境保護法制:農村政府單位要制定一系列保護環境的法律制度,使一些工業單位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進行生產,減少由于無節制的的工作所造成的工業污染,對工業單位的垃圾排放要重視起來,垃圾排泄物要統一處理,密切控制工業污染排放量,確保農用水資源干凈、安全。
(3)不斷開發科研技術:農村政府部門要不斷創新生產方式,根據不同的土地決定采用哪種生產方式,同時加大對農業技術開發的投入,努力創建科學化種植,從而在根本上減少資源浪費,減少環境污染。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對社會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目前農村環境污染太過嚴重,嚴重阻礙了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這就需要農村政府單位開展保護環境的教育活動,培養廣大村民環境保護意識,同時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合理規劃工業單位污染排放,從而在根本上減少環境污染,推動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快速發展。
[1]張安毅.農村生態保護中農民生態參與的困境、成因與對策[J].財經科學,2014年10期.
[2]張安毅.農民生態權權利缺陷對農村生態保護的影響及立法對策[J].理論導刊,2014年2期.
[3]張安毅.農民生態權權利缺陷對農村生態保護的影響及立法對策[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1期.
李樹祥(1972—),男,漢族,河北承德人,大學專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