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煥麗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安陽 455000)
累積學習理論對指導護生學習的應用分析
駱煥麗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安陽 455000)
近年來,累積學習理論倍受關注,該理論精髓也被護理教育者引入到了護生學習指導中。本文介紹了理論內涵及主要觀點,并結合當前護生的學習現狀提出了相關指導,如告知目標,激發動機;提供刺激,引導注意;提供學習指導,促進記憶;增強保持,促進回憶;提供學習情境,促進知識的遷移等六項措施,以便更好的幫助護生內化鞏固本專業知識。
累積學習理論 護理教育 護生學習
現階段醫學模式的快速轉變、人類健康觀念的不斷更新、疾病種類的復雜變化,在面對全球政治、經濟、科學文化、醫學事業迅速發展的時代大背景下,在2011年3月,護理學被國家教育部授批為一級學科,護理學科的發展也面臨了巨大挑戰,而現代化的背景下對護理專業人才角色的探尋也日趨完善與豐富,在這種情境下,社會和國家對護理人才培養的質量問題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護理教育是護理學科的基礎階段,是培養護理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而探索不同類型的的教學組織模式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已成為當今護理教育領域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以往學者們關于教學模式的的研究熱點都主要針對的是貝塔朗菲的系統模式和泰勒的行為目標模式,而本文通過對加涅的累積學習理論的教育觀點進行闡述,因為他的教育理念近年來受到教育界普遍的重視。本文主要通過對加涅的累積學習理論主要觀點進行分析和介紹,探討其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
1.1 內涵
累積學習理論的創始人為羅伯特·米爾斯·加涅(Robert Mills Gagné,1901~2002),他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專家。他融合了聯結派和認知派觀點,并通過應用現代信息論的一些觀點和方法,也在經過大量的實驗后研究人類的行為、知識的獲取、教育的目標的形成與評價、課程及教學程序的設定與評定等問題,建立了信息加工的累積學習理論[1]。加涅的累積學習理論核心是注重應用,最終目的是把學習理論研究的結果運用于教學實踐。
1.2 主要觀點
(1)累積學習的模式。也稱為層次理論。基本觀點是:學習任何一種新的知識技能,都要以已經習得的,從屬于它的知識技能為基礎,包含8個學習層次,從低級到高級分別為:信號學習、刺激-反應聯結學習、動作連鎖、言語聯想學習、概念學習、規則學習、問題解決(或高級規則)學習[2]。加涅把這8種學習按照從簡到繁、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排列,每一個后繼類型都是前一個學習類型更加復雜的表現。加涅認為,此層次決定了學生將會形成哪些能力,并且這些學習層次呈累積的特征,通過可預測的方式并逐級建立起來,因此,他認為在設計教學的目標與任務時,通過這八個層次構成一種較有效的教學模式[2]。
(2)學習結果分類理論。加涅認為,教師們根據教學目標來安排教學工作,并對教學目標進行分類,即對學習的結果進行分類,也就是根據學生在學習后所獲得的各種能力來分類,此為設計教學的最佳途徑[3]。在此認知上,加涅提出了五類學習結果: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及態度[2]。這五項內容分屬于3個領域,前三項內容屬于認知領域,第四項內容屬于動作技能領域,第五項內容屬于情感領域。
(3)學習與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加涅根據學習心理學,研究已知的事實與信息加工觀點,用模擬方法進行推論而提出學習模型的假想結構,由加工系統(或操作系統)、執行控制系統和期望系統組成[2]。
(4)學習的過程。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可用來識別學習的結構,揭示學習的內部過程,并劃分為8個內部階段:動機階段、領會階段、習得階段、保持階段、回憶階段、概括階段、作業階段和反饋階段;分別有對應的心理過程:期望、注意:(選擇性知覺)、編碼、記憶存儲、提取、遷移、反應和強化[2]。這八個階段發揮的功能不同,但每個階段彼此卻又密切聯系,從而環環相扣、形成連鎖機制。
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教育的研究領域掀起了對行為主義理論、社會主義理論、建構主義、人本主義理論等的研究熱潮,在每種理論觀點下的教學設計模式的實踐探索,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的發展[4]。但目前社會大背景下,教育界的理論工作者和教學實踐者都面臨著眾多問題,即選擇怎么樣的理論支撐教學,以及如何面對不同的理論流派、學術思潮的爭論,如何正確運用教育理論來指導教學實踐等一系列問題。加涅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無疑為我們提供了時代的“注腳”[5]。
加涅的累積學習理論,關注的重點是學習者如何通過認知模式來選擇和處理信息并作出恰當的的反應,偏重信息的選擇、記憶和操作以解決問題,重視個人的學習過程,以及教學活動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影響。若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必需輔以明確的學習目標,并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選擇性注意,當前社會大背景下推行素質教育,關注教學改革和創新,所以通過加涅的理論并運用于實踐,這對護理教學的綜合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具有積極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護理教師要想影響學生的學習過程,就要在教學上結合加涅提出的八個階段給學生以充分的指導。
2.1 告知目標,激發動機
學習者的動機影響學習和記憶的過程。加涅認為有效的學習的前提是要有學習的動機,這是整個學習的開始階段[6]。在實施教學過程的過程中,開始階段護理教師通過告知學生本堂課程的的學習目標,使其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初步構象;在課程開始時,護理教師可結合相關的現狀和背景,讓學生了解整門課程的重要性。還可引入案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討論,或在講解具體內容時讓學生明確相應的課時目標。
2.2 提供刺激,引導注意
當學生有了學習動機后,就做好了接收與學習有關刺激的準備。護理專業教師可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學習者對教學內容的“注意”,啟動學習者記憶過程。如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以提問題形式引出本節課所要講授的內容,護理專業教師可以通過提高講話的聲調,減慢講話的速度,通過適當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引起學生的注意。還有在護理專業課《健康評估》的教學中,以掛圖展示心臟的的解剖位置,讓學生學習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等,也可以通過幻燈片的形式展示患者的一般特征或臨床表現,如面容和表情的變化(如甲狀腺功能亢進面容、二尖瓣面容、肢端肥大癥面容等),痰液的顏色(粉紅色泡沫樣、紅色膠凍樣等),這些都是引起學生注意的方法[6]。
2.3 提供學習指導,促進記憶
學習內容進入短時記憶后,護理專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編碼,并能夠盡量激發他們運用編碼策略,把新的學習材料與已有的事物表象或知識結構相聯系,通過突出意義學習,減少機械學習,促進知識的記憶。如將肝臟觸診的三種質地軟、韌和硬分別比擬為口唇、鼻尖和前額。在講解雜音產生機制時,將血流流過狹窄的二尖瓣比作河流在狹窄的河床流動,通過以前學過的物理知識,學生知道河流在狹窄的河床呈湍流,由于震動產生較大的聲音,因此很容易理解二尖瓣狹窄時雜音的產生機制[6]。
2.4 增強保持,促進回憶
知識進入長時記憶后,新舊知識會相互干擾,容易發生遺忘現象,而人類的遺忘規律也是先快后慢的。在教學時適當安排符合該節課程的合理情景,同時呈現不同的刺激,而不同時呈現十分相似的刺激,可減少干擾的發生,促進記憶的保持。如護理專業課程《基礎護理學》實驗課講解各項基本操作時教師示范與提問、抽選學生上臺演示,其他學生打分找不當之處相結合,加深記憶。同樣《健康評估》中講解身體評估的觸診和叩診手法時,將講解、示范和播放錄像帶穿插起來綜合運用,而不是講解身體評估的所有內容后,再組織學生集中觀看錄像帶或進行示范[7]。此外,護理專業教師在講授新知識時,引導學生回憶與當前內容相關關的知識點,舉一反三,知識的相互貫通,為其提供恢復長期記憶的機會。例如老師在講解陣發型性上性心動過速心電圖時,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此例的心電圖的波形,然后提問“和其他類型心電圖有什么不同?”,這就使得在復習已有知識的同時,也簡化了對新知識的學習。
2.5 提供學習情境,促進知識的遷移
如在護理專業課(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婦科護理學等)的教學中,教師講解每一個系統的疾病護理后,都為學生提供臨床見習的機會,使課堂和實驗課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在臨床實踐中得到升華,實現對知識和技能的靈活運用[8]。如選擇較為特殊的病例,指導學生對常見癥狀和體征進行評估,初步嘗試書寫護理診斷及護理計劃等;可以帶領學生去不同的科室,結合臨床實際病例,并根據各種實驗室檢查結果對病人進行分析,鞏固知識。
2.6 提供反饋,強化學習動機
加涅認為,“學習的每一個動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饋”[2]。所以,反饋對于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使學生獲得反饋,護理專業教師需要及時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反饋和評價。因為教師的評價、評分,鼓勵可以幫助學生達到強化學習行為的目的。同時,在每一階段教學目標的授課內容完成后,可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理論或者實踐考核,及時將考核結果告訴學生,并指導他們正確歸因,把學習成敗的原因歸結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強化學習動機。
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是現代教學的重要目標[9]。加涅累積學習理論的最大特點是注重知識的應用,這也是其理論的一大優勢。即把學習理論的研究結果運用于教學實踐,這也是他對教學理論的突出貢獻。在加涅看來,學習是指人的心理傾向和能力的持續變化,而影響學生學習的主要因素由教學決定,而教學的提供者和設計者是教師們,而護理學科是一門應用型學科,理論和實踐同樣重要,因此,這對護理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理論和實踐的要求,教師要引發學生有意義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的加工,幫助他們在知識上“查漏補缺”,改進和調整已有的認知結構。累積學習理論若應用到當今的護理教學中,為我國培養合格的護理人才,是我們今后護理教育發展的一項長期任務。
[1]王小明,等,譯.R·M·加涅.教學設計與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皮連生,王映學,鄭葳,等 譯.R·M·加涅.學習的條件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Gagné R M, David M, Mer Rill.Integrative goals for instructional desig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0,38(1):23-30.
[4]張繼平,劉日華.加涅的五種學習分類理論對我國學校教育的啟示[J].南昌高專學報,2009,(1):90-91.
[5]徐曉雄.論羅伯特·加涅學術思想及啟示[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31(1):15-18.
[6]范秀珍.教育心理學與護理教育[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49-59.
[7]范慧芳,楊麗潔,張淑清.加涅學習理論在健康評估仿真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9,23(11):2897-2899.
[8]鄒玉蓮.臨床護理情境教學中學生學習心理研究[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1(3):111-114.
[9]梁玉清,張自軍,郭有強.基于加涅學習理論的教學策略探討與實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4(9):135-137.
駱煥麗(1980—),河南濮陽人,女,講師,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