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河套學院醫學系,內蒙古巴彥淖爾 015000)
新時期高校財務治理研究探討
徐敏
(河套學院醫學系,內蒙古巴彥淖爾 015000)
新時期高校教育事業發展特別快,高校財務治理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化,一方面促進了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財務治理方面出現了很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財務治理的進一步完善和高校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對新時期高校財務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和分析,尋找相應的解決方式。
新時期 高校 財務治理
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進入了矛盾凸顯期和轉型期,由外延性擴張型轉變成內涵建設型,但事業發展的資金供求矛盾日益凸顯。同時高校財務治理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呈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核算形式復雜化、法人實體多元化。但高校財務治理方面的一些慣性思維仍未有改變,高等教育經費的相關籌措機制不夠健全,新校區的建設仍然有很大的債務壓力。除此之外,高校預防財務風險的能力比較弱,績效評價、監督體系、高校各級的經濟責任的真正落實等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1.1 高校內部控制,經濟責任落實不清
目前,我國高校建設經費的來源比較多元化,形成多元化主體的學校體制,因此,法人治理結構需要完善,以確保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但是我國新時期的高校大多數缺乏比較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財務工作往往由校最大領導(校長)或副校長進行負責,而重大的財務事項一切由校務委員會或學校黨委會進行決策,校外利益相關者很少參與,形成了內部人控制校園財務的現象。除此之外,高校內的相關部門由于缺少獨立性,難以發揮監督以及約束的作用,并且由于經濟責任落實不清,導致學校經濟決策不完善且隨意性較大。因而出現眾人推辭責任的現象,最終以集體負責而不了了之。
1.2 高校債務壓力大
隨著國家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許多高校建設規模不斷膨脹,但由于國家財政資金有限,供給教育事業的資金跟不上高校建設的投入速度,而高校建設的投入速度跟不上學校規模發展的速度。為繼續發展教育事業和學校的建設規模,高校開始銀行貸款,背上了沉重的債務。雖然銀行貸款解決了高校資金不足的問題,支撐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但也給高校帶來沉重的財務負擔。
1.3 資金使用效益比較低
高校成本意識是指減少經費支出、提高高校資金使用效益的意識。一直以來高校大部分資金,來源于國家財政預算的撥款,按時向國家報賬以此獲得第二年的財政撥款,沒有經濟效益以及成本核算的相關考核和評價。而高校也一直采用收付實現制,用完錢在進行核算,向國家報賬,產生大量資金的不合理,資金使用效益比較低下。
1.4 缺乏比較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
高校缺乏比較有效的激勵機制,無法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創造性以及能動性的發揮。而約束機制的缺乏使治理主體容易偏離正軌,做出對學校發展不利的舉動。行之有效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能夠使財務治理水平得到提高,保證財務治理目標與行為的一致性。因此,高校應該建立比較完善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2.1 完善高校財務組織結構
新時期高校教育資金來源不再只是國家財政預算的撥款,資金來源主題多元化,有校外投資者也有校內投資者,而高校財務方面的提議及決策都需要考慮相關利益者的權益,不僅要體現校內利益者的訴求,也要實現校外利益者的訴求。因此,高校應該建立比較完善的財務組織結構,具體措施為:(1)由利益相關者提名,建立高校管理委員會,即校董事會。而董事會的成員有學校代表、政府代表、學生代表、校友代表、金融機構代表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代表。經過利益相關者的同意,校長可擔任校董事會的主任,負責校內的主要事務。校董事會主要負責重大財務政策以及發展規劃的研究,檢查、審議學校年度預算和決算的報告,對學校相關財務政策進行決策。(2)校董事會應該設立專門的財經工作委員會,以總會計師為領導。(3)設立屬于學校的監事會,監督校董事會以及財經工作委員會的相關工作。通過校董事會、監事會、財經工作委員會三個組織結構的建立,形成互相制衡的格局,有利于高等教育學校財務治理水平的提高。
2.2 完善高校財務資本結構
高校財務資本結構是指高校教育建設的資金來源結構。由于新時期高校建設資金來源比較多元化,因此高校財務資本結構比較復雜,需要進行完善,以促進學校有效地治理財務。具體措施為:(1)使財政撥出資金占學校建設資金來源的比例提高,響應國家對教育發展的要求。(2)增加科研經費收入、優勢學科經費收入、校企合作經費收入等內源型資金來源。(3)擴大學校外源型資金的來源,比如政府通過減免稅收政策吸引企業對高校進行捐贈,校內學生吸引企業對學校進行捐贈等。
2.3 建立健全成本效益機制
我國首次提出“人才成本”概念的是會計師潘序倫,他認為培養人才也需要成本計算,學校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更應該采用成本會計方法計算人才成本,根據不同成本對象計算學校各項成本費用。雖然不同類型的高校有不同的辦學成本,但可以對同類型的高校進行成本分析,尋找財務治理的缺陷,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學校財務治理的措施,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以及個人和組織的績效。除此之外,高校需要建立比較完善的績效考評機制,對學校的經費支出、教學研究、教學效果等進行考核與評價,以實現高校辦學效益的提高。
2.4 建立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行之有效的約束機制以及激勵機制,有利于財務主體之間關系的協調,調動相關利益者參與財務治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實現高校辦學效益最大化的機制。具體措施為:(1)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獎懲制度,依據學生的業績以及能力進行獎懲,以提高學校學生整體的業績和能力。(2)個體激勵與整體激勵相結合,注重團隊意識、團隊精神的培養,以提高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及綜合素質。(3)對財務主體不僅要進行源頭約束,還進行過程約束以及反饋約束,規范財務主體的行為,對財務治理中行為較好的組織或個人給予褒獎,同時對行為惡劣者進行懲罰,比如取消評優資格。
2.5 優化資金籌措機制
按照國家頒發的《高等教育法》的相關要求,政府應轉變自身職能,給予高校比較充分的自主權,維護高校的法人地位。政府可建立教育經費的撥款制度,將高校所收到的財政撥款公開于眾,一可避免高校資金濫用的情況;二可吸引更多投資者對高校投資;三改變學校一直擴招的情況,重視教學質量提升,科學引導高校的辦學方向。進而使高校的籌資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
高校財務治理是一種對財務主體在財務的有關活動中進行相互制衡的制度安排,根本目的是通過高校財務治理實現公平、公正與效率的統一。雖然在新時期的教育事業中,高校財務治理方面出現很多問題,但主要各財務主體積極參與,重視問題的解決,推進財務治理的理念、機制、體制和方法的改良與創新,并且堅持以人為本、多方參與、關口前移、統籌兼顧的原則,盡可能地調動財務主體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高校的辦學效益以及財務治理水平就會得到較大的提高,從而成為高校持續發展的后盾。
[1]史為業.新時期高校財務治理研究[J].會計之友,2011,33:105-107.
[2]溫亞東.新時期我國高校財務治理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5:81-82.
[3]劉培勝.新時期高校財務管理監督服務和諧性探討[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