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燕 閆海豹
(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山東青島 266100)
經濟效益的增長與新會計核算模式的構建
曾海燕 閆海豹
(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山東青島 266100)
我國市場經濟效益的增長,需要先有認知上的基礎,也就是對于經濟效益的實質性的認識,經濟效益看似是與會計沒有太大的關聯,但是兩者的聯系其實是密不可分的,本人旨在闡釋出經濟效益與會計的關系并且利用對于經濟效益的認知,對經濟效益的增長構建出新型的核算模式,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于經濟效益,使其增長。
經濟效益 會計 核算模式 增長
在現代企業發展中,擁有一種新型并且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組織方式是事關重要的,全球各國也都開始逐漸往這個趨勢發展,這已經成為現今社會的新興模式,對國家和社會的經濟效益的增長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套好的會計核算模式,首先需要達到高產的作用,也就是說以最低限度的物資消耗來創造出最大的經濟效益,提高員工的勞動效率從而提高經濟效益。會計核算模式能夠精準的控制企業產品生產的每一個步驟。
2.1 定義首先要理解經濟效益的定義
經濟效益所屬領域是經濟學,原版外文名是E c o n o m i c performance,是通過對勞動和商品的交換活動所獲取的對于社會的勞動資源節約的行為,也就是低耗高產,以少量的消耗取得更多的經濟效益或者是以同樣的物資消耗得到更多的產品,提高經營成果。因此簡而言之,經濟效益的實質就是物資占用和資金支出與最終生產結果之間的比例。大家常常說的經濟效益好也就是說物資占用量不多、資金消耗少并且產品多。所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是非常重要的,不僅為自己一方帶來了利益,并且也為整個社會節約了很多資源。
2.2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性
(1)能夠增強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2)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手中少量的物資來生產出更多的有價值的產品,為社會做貢獻,并且能夠滿足人們越來越多的物質和文化需求;(3)經濟效益高的企業多是一個國家強盛的標志,當我國各種中型和大型企業多起來后就能增強我國的國力,這樣就會使得我國公有制繼續占有市場的主體地位,并且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點所在。
3.1 經濟效益的范疇
經濟效益的范疇是具體的概念,而不是虛無縹緲的難以形容的東西,我們可以將其定性,也可以進行定量分析,從而找出其中的規律并加以規劃,就可以制定計劃來施行經濟效益改良。因此人們對于經濟效益的研究一直是一個重要話題,在試圖使得經濟效益增長時,人們往往會需要先根據其特性找出此效益增長的規律、衡量以及計算方法,這也就是前提。
經濟效益的范疇往往和人們的利益是扯不開關系的,即在企業的各種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單純的效益提升,還需要將各個環節的利益需求都分配合理,比如國家相關機構、企業部門以及所有成員。在滿足了利益需求的前提下才會有生產積極性,這樣提升效益則會事半功倍,能更加快速有效的調動物力人力,充分的利用現有的資源。
3.2 經濟效益的表現形式
如何真正的合理分配是一個研究問題,這也需要對經濟效益的計算與衡量方式有一個基礎的概念,在勞動中耗費的資源和占用的資金以及成果等因素往往都是不同的,因此他們的關系相當復雜,并且因為多元化的物質特性使得不同的企業所持有的態度與立場不同,都在互相競爭,使得各方都在爭取自己的利益,讓其最大化,這也就是經濟效益表現形式當中最直接的四種:
(1)財務效益。是指以現有的會計核算模式中的制度為基礎計算企業的最終成果的運作模式的結果,一般來說都是以利益相關的數據來表示。現在使用的會計制度大多都是如此,而現有的制度因為有著或多或少的需要更改的缺點,所以不能完美的分配勞動力與資源,難免會造成不公平,不合理,比如材料的使用、進價和最后的成果利益。因此改良現行的會計制度已經成大勢所趨。(2)資金運轉效益。企業生產過程中的資金是一直處于流動運轉狀態的,也就是不斷地支出和收入,而一個企業的資金收入和支出量的差額就是資金運轉的效益所在。對于企業來說,資金如果無法正常運轉就無法進行以后的所有步驟,會破壞整個產業鏈,因此資金運轉效益對于一個企業是至關重要的。比如一個公司明明有很多流動資金但是卻無法直接提現,在可以盈利的時候因為不能償還大量的債務,也會導致破產,也就是所謂的盈利性破產。因此公司管理層必須重視資金的流動運轉效益,這也是經濟效益的另外一個表現形式;(3)社會福利效益。這個方面主要指的是各個公司在自己盈利之余為整個社會和國家做出的貢獻,比如好的管理系統和核算模式可以為社會節約很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這是一種創造性的效益,它與第一種財務效益不同,沒有比較直觀的具體效益,但卻不可或缺。(4)企業與國民經濟效益。企業與國家是分不開的,而企業的經濟效益與國家的國民經濟效益自然也是不可分割。從宏觀上講,企業經濟效益也可以算是國民經濟效益的一部分,企業國民經濟效益算的是企業對于國民經濟這個大整體所作出的成果貢獻,這是從計算層面擴展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的價值統計,而其他的三方面的效益考慮的則是企業個體本身的效益,也就只停留在了計算層面。
此效益的計算方式也是很獨特的,比如在計算時可以選擇性的忽視掉國家補貼、回扣、利潤和交納稅金等內容。而普通的財務經濟效益,其核算模式卻是將支出和收入分開計算,支出部分也就是員工工資、納稅以及分配利益等方面;而補貼就屬于是收入部分。
此外,企業國民經濟效益的核算基礎部分也是與其他方面不同的,它是以現實背景作為基礎計算的,要收集和統計現有的市場經濟信息;而普通的財務經濟效益核算模式是以企業內部的運轉機制來計算的,比如產品的出售價格和具體盈利部分都是其計算要素,正因如此,在不同公司體系中,工資、利息、稅金等因素的不同導致財務經濟效益的會計核算模式都是完全不同的,在統計對比的時候需要用其他的某個固定指標來反映出這些數據的變化規律。
4.1 會計核算模式的發展歷程
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對于企業的經濟效益的衡量標準與計算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變,表現形式也變得更加多種多樣,物資的合理性分配也進行了多次改革。在改革前我國社會當時的普遍認知是先有國后有家,因此在企業運作時一般都是將國民經濟放在第一位,一切以為國家貢獻為先。重視自己的國家自然是對的,但是當時的理論卻過于偏激了,因為當時吃大鍋飯的政策惡果大家也都是眾所周知的,企業固然應該報答國家的恩情,但是如果自身不先發展起來,不但給予國家的貢獻不多,反而使得自身破產并且浪費了國家的諸多物資支持,這就本末倒置了。
通過改革開放,國家各個政策都得到了巨大的進步與改變,而在經濟方面最大的進步之一也就是承認了在企業中,允許對國家和企業成員的利益分配的差別。也就是基于此項改變,后來的分配政策不僅是按勞分配,而且還有了按資和按技分配等方式,解決了各個行業在此方面的問題。
4.2 新型會計核算模式的設想
企業要克服以前的單純考慮效益方面的核算方式,應該以多元化的方式收集更多的市場信息,不能只是將自己局限于會計主體上,而是要將整個經濟效益體系作為主體,構建真正意義上的有實質性內容的多元化服務體系,產生更多的效益。為了配合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現狀,核算模式的構建需要以管理系統為基礎,以多方面的財務經濟效益為分析數據定性定量的分析,設計出符合現狀的有自己企業獨特性的核算體系。
4.3 構建監督機構
在監督機構中,包括了幾個部分,分別是:信息收集體系、執行體系、核算體系、監督體系。監督機構使得核算活動中管理階層與所有的單位內部成員保持了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夠更快、更好地下達和執行命令,同時也對于所有員工起到了激勵作用。
會計核算與經濟效益增長的完美結合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濟效益是基于企業獨有經營管理模式而變化的,企業的效益提升需要更多的基石,包括對會計核算模式的正確認知以及順利應用。會計人員只有與時俱進,把握好企業經濟發展的趨勢和關鍵點,建立起符合本單位實際的會計核算模式,才能夠為企業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
[1]張天兵,徐志紅.管理紅利時代來臨[J].新華文摘,2012(23).
[2]劉曉燕:淺析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J].時代金融,2011 (9).
[3]呂靜.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問題探討[J].企業家天地,2008(4):183-184.
[4]宋希亮.改革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模式的思考[J].山東經濟,2005 (7).
曾海燕(1982—),女,漢族,山東濰坊人,學士學位,主管會計,會計師、經濟師。研究方向為會計電算化以及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與會計工作的銜接;閆海豹(1980—),男,漢族,山東省濟陽縣人,學士學位,主管會計,會計師、經濟師、審計師,研究方向為會計電算化以及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與會計工作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