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梟 杜娟
地方本科院校體育教師職后教育的現狀與發展
——以陜西省為例
文|楊梟1杜娟2

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山西地方本科院校體育教師職后教育的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找出存在問題,提出優化策略,為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更好地指導高校體育教師職后教育工作開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參考依據。
高校作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前沿陣地,教師隊伍質量高低對人才培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一方面靠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同時又要注重對現有教師的在職培訓,因此,職后教育必然成為高校提高教師隊伍質量的主要手段。地方高校體育教師作為高校教師隊伍的一份子,對其職后教育進行研究,提出相應發展思路,對于提高高校體育教師隊伍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研究對象
本研究按照隨機抽樣方法隨機抽取渭南師范學院、為調查對象,以陜西省地方本科院校體育教師職業后教育的現狀為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查閱有關教師專業發展、體育教師專業素質、教師職后教育的各類刊物及文獻資料,為本課題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和研究參考。
問卷調查法。問卷設計:根據研究目的、內容的需要及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設計調查問卷,問卷通過相關專家審定,并根據專家的建議修改后,形成正式的《陜西省地方本科院校體育教師職后教育現狀調查問卷》。問卷發放與回收:向渭南師范學院、寶雞文理學院、安康學院、榆林學院、咸陽師范學院、商洛學院等6所陜西省地方本科院校的體育教師發放問卷120份,回收113份,回收率為94.2%,其中無效問卷5份,有效問卷為108份,有效回收率為90%。問卷進行了效度和信度檢驗,符合統計研究要求。
數理統計法。運用EXCELL2007對所搜集的原始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進行頻數分布與描述統計,并進行相關因素分析。
訪談法。在本研究過程中通過對6所陜西地方本科院校的部分體育教師和體育院系領導進行訪談,以了解學校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
職后培訓次數。在所調查的6所陜西地方本科院校體育教師中,每年基本都有1次不同形式的職后培訓,年均培訓2次的占67.4%,年均培訓3次的占9.4%,年均培訓4次以上的占3.4%。從調查結果可看出,體育教師的培訓次數普遍偏少,每年一次的陜西省人社廳組織的職后繼續教育培訓是體育教師基本都要參加的培訓,除此之外的培訓次數比較少,這種現象不利于教師專業知識結構的更新。
職后培訓內容。調查結果顯示,陜西地方本科院校體育教師職后培訓內容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思想教育,包括政策法規和師德修養;第二類是普通教學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包括現代教育技術和教育理論與實踐等;第三類是專業技能培養,也就是專業領域的相關內容。以政策法規為主要內容的職后教育比重達到百分之百,說明高校體育教師都參加了政策法規學習活動。現代教育技術為內容培訓主要是圍繞計算機相應的一些系統和軟件的操作技能培訓,這些也是職稱計算機考試的內容之一,也是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的重要工具學科之一。專業領域方面的培訓主要是體育專業技能和資格培訓,例如各個運動項目的裁判證和教練證的培訓,運動技能等級培訓等。
職后培訓形式。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來高校體育教師接受職后培訓主要是研究生學歷教育如碩士、博士教育,這也是和今后高校對于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需求趨勢相吻合的。專業進修主要是針對體育專業中一些專業技能和資格的培訓,這也是高校體育教師參加的職后培訓的主要形式。學術會議、專題研討、高訪學者作為非學歷教育,參加的人員相對較少,學校還有繼續加強非學歷教育培訓的支持力度。
職后培訓經費。教師職后培訓的培訓經費是教師職后培訓順利開展的基本物質保障。調查結果顯示,陜西省地方本科院校體育教師職后培訓的經費大多數由教師所在學校負擔,占到81.6%左右;國家、學校以及教師本人共同承擔的比例約為8.7%;由國家負擔的比例僅為3.4%左右;6.3%由教師個人負擔。
存在問題
職后教育理論不足。多數地方本科院校對體育教師的隊伍建設的重視度不夠,要有效開展高校體育教師職后教育工作,就要通過一系列的相關政策法規進行帶動,這樣高校體育教師職后教育才能得以有序地開展。然而這一領域的研究較少,還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體系。
職后培訓方式和培訓類型單一。目前,國內整個高校教師在職教育的“嚴進寬出”的現狀,造成體育教師職后培訓主要以學歷培訓、學術培訓為主,輕視非學歷培訓、教學培訓。教師以考研、考博居多,多以提高學歷層次、拓寬學科知識面、提高科研能力為目的。當然,提高教師學歷對教師專業化發展起著促進作用,但現在造成的必然結果就是教師學歷在不斷提升,教學水平、教學技能和科研方法水平卻沒有明顯提高。
職后培訓內容缺少層次性、針對性。青年教師在成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前,其成長過程必然要經歷從新手——相對成熟——成熟三個發展階段,不同階段教師都應接受相應的、針對性的培訓。但是目前現狀是每次培訓的內容都大同小異,方式方法因循守舊,培訓效果不是很理想。這種忽視教師需求和水平、缺乏針對性的職后培訓,失去了培訓的效用和意義。
職后培訓政策中,資助力度不夠。各學校目前出臺的師資培訓相關文件中,學歷進修資助額度相對較大,條件寬松,政策比較優惠而其他形式的進修,條框比較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年教師其他形式的進修學習。
發展對策
與時俱進構建職后教育培訓新模式。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體育教師職后教育也暴露出一定的弊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要與時俱進,重新構建體育教師職后教育培訓模式、制定教育的內容和目標。同時,在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對體育教師進行系統教育,培養教師理解教學活動、專業、反思等方面的能力,不斷調整自身的教育行為。
加大職后教育投資。影響教師職后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職后教育投資制度是否合理、完善。主要包括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對教育培訓基地的投資,和教師個人專業進修所需的花費和其所在單位的職后教育培訓的經費來源。教育主管部門應協同地方院校所在的當地政府加大隊教師的職后教育投資力度,尤其是加大對教育培訓基地的投資。
規范管理機制。教師職后培訓過程中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管理機制建設。管理機制也是規范教育培訓系統化的堅強保障。規范管理機制的系統化主要需要做到追求規范化的管理、消除非增值性活動、強化管理人員的培訓等等。
建立合理有效的保障體系。隨著終身教育思想理念的快速傳播和學習化社會的步伐的日益臨近,傳統的高校教師素質觀念已經無法適應當今需要,因此,地方高校的教師更應清醒地認識到,只有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術,才能滿足高等學校培養人才的目標。同時,地方高校也要根據發展需要,大幅度減輕教師個人培訓經費的壓力,有計劃地進行投入,才能保障培訓工作有效的進行。
突出體育教師職后教育的體育特色。體育特色是針對高校體育教師的崗位特點而提出的,是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師職后教育的顯著差異特征。這也是針對現在高校體育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職后教育弊端,大多數體育教師職后教育走過場的現象而提出的。突出高校體育教師職后教育體育特色就要在體育職后教育中做好兩個方面工作:一是突出職后教育中專業領域教育比重,就是強化體育專業教育,尤其是注重體育專業技能、體育教學技能的培訓;二是注重思想道德素養教育、普通教學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和體育相聯系,解決體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體育教學所用。
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項目編號: 14JK1232;2015年渭南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G201516
(1.渭南師范學院體育學院;2.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