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媛,文紅星
(1.天津理工大學中環信息學院 經濟與管理系,天津 300000;2.四川大學 商學院,成都 610000)
公允價值計量對民營企業高管薪酬的影響研究
王曉媛1,文紅星2
(1.天津理工大學中環信息學院 經濟與管理系,天津 300000;2.四川大學 商學院,成都 610000)
公允價值在2007年列入會計準則,其對高管薪酬機制的影響問題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本文采用2007~2013年的中國民營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分析公允價值變動對高管薪酬的相關性及敏感度。最后提出建議,針對民營企業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要穩步進行,逐步影響高管薪酬體制,從而激勵高層積極增加股東的權益。
會計盈余;公允價值;薪酬機制;民營企業
2007年《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擴大公允價值的應用,2008年的金融危機更是在社會各界引起了關于公允價值計量的討論。雖然公允價值列入新會計準則已有7年之久,但是在會計實務界和學術界對其的討論卻一直沒有停止過。本文從中國民營企業出發,利用2007-2013年民營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分析公允價值計量對高管薪酬的影響。研究結果對完善高管薪酬機制和防范管理層利用公允價值進行不正當盈余調整有借鑒意義,同時,明確公允價值計量在實務應用中遇到的管理層阻力,對完善公允價值計量有理論價值。
自從新會計準則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學術界和實務界便開始研究公允價值計量對會計盈余與薪酬的影響。張敬惠(2011)根據2007年的上市公司數據,分析公允價值對利益相關者的決策影響,研究表明民營企業更傾向于用正常經營業績評估高管績效。邵毅平、張健(2010)選取我國2007、2008年持續用公允價值計量的97家上市公司為樣本,對公允價值變動與企業財務績效的關系進行研究,得出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與企業業績變動呈正相關關系。
Jensen(1988)認為由于委托—代理關系的存在,需要設計一套可行的高管激勵約束機制,而有效的薪酬契約機制可緩解代理問題。徐經長 等(2010)研究表明在國有企業里國資委控股對高管薪酬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公允價值收益和高管薪酬報酬顯著正相關,公允價值收益的敏感性遠遠大于其他盈余。李增泉(2010)研究發現,會計業績的及時性越差對經理人員業績反映程度就越弱,會計業績對經理人薪酬水平反映就越弱。張金若 等(2011)認為兩類公允價值變動對薪酬都相關并存在“重獎輕罰”的現象,計入利潤表的變動其影響大于計入資本公積的公允價值變動。
有效的薪酬契約能將管理層付出的努力與所得報酬密切關聯,而努力程度又由企業的會計業績進行量化考察,公允價值計量的引入使部分公允價值計量項目的損益變動計入利潤表,對會計指標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基于上市公司的背景,本文預期管理層薪酬與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關于公允價值變動對高管薪酬機制的敏感度問題,既然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并沒有實質導致股東權益的增加,現金流在當期并沒有對應的流入或流出,在未來交易時才能真正實現,所以只能算作“持有而未實現”的損益,未來不確定性大。那么在公司制定關于管理者的薪酬機制時就應該比正常盈余項目(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等)敏感度低。因此,文章提出:假設1,在民營企業中,高管薪酬與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正相關;假設2,在民營企業中,高管薪酬對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敏感系數較正常盈余敏感度較低。
3.1模型設計與變量解釋
由于要衡量高管薪酬的變動情況,在選取指標時,考慮到公司的高管不僅包括高級管理人員還有董事會成員和監事會成員,因此本文選擇“董事、監事及高管年薪總額”作為被解釋變量,反映高管薪酬的變動情況。
被解釋變量:董事、監事及高管年薪總額(QTCOM),民營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管年薪總額數。解釋變量:公允價值變動收益(OVALUE),民營上市公司利潤表披露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數。控制變量:正常盈余(OINCOM),(利潤總額-公允價值變動)的數值;管理層規模(MSIZE),(公司管理層人員總數/公司總員工)的數值。高管持股比例(MSHARE),董事、監事以及高管持股占總股本的比例;公司規模(COM),年營業收入數;財務杠桿(LEVER),公司的資產負債率。
為檢驗公允價值變動是否影響高管的薪金報酬,本文建立如下回歸模型。

3.2研究對象和數據
本文選取2007-2013年深滬兩市中國民營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數據都是國泰安數據庫公開披露的信息,并剔除以下異常值:(1)資產或者所有者權益為負;(2)金融類公司;(3)高管薪酬或營業收入缺失,最后得到2 683個有效觀測數據。
3.3描述性分析
文章對樣本進行描述統計,在表2中,公允價值變動(OVALUE)的均值71萬元是營業收入的0.039%,原因可能是:公允價值在公司計量的應用仍不是很廣泛;我國企業金融投資行為仍不普遍。公允價值變動的波動范圍是從虧損6億元到盈利3億元,波動范圍很大,這與市場的不確定性和管理層的決策選擇都有較大聯系。

表2 描述統計分析
4.1相關系數
對模型做了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分析,相關系數較高的是COM 和INCOM為0.334,相關性均在合理可行的范圍內,各個變量之間沒有顯著共線性問題。企業收入類變量與管理層薪酬變動相關性較高的,系數為0.454 1。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053 6,在5%的水平下顯著。
4.2回歸分析
文章用SPSS對數據進行多元回歸模型分析。由于樣本的公允價值變動的區間較大,為保持分析的準確性,文章以公允價值變動為正的觀測值組成SAMPa;以公允價值變動為負的觀測值組成SAMPb。
結果表明公允價值變動(OVALUE)對高管薪酬是5%顯著水平下的負相關,正常盈余(OINCOM)對高管薪酬是顯著正相關。其中,正常盈余(OINCOM)對管理層薪酬的敏感性為0.627 852,在解釋變量中敏感性最高。這也驗證了會計盈余對高管薪酬影響的重要性,即高管薪酬與企業盈余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符合我國的高管薪酬實際情況。
當公允價值變動為正時,其對高管薪酬激勵是正相關0.009 498,與假設1相符;當公允價值變動為負時,其對高管薪酬變動是負相關-0.012 175。分析其可能由于中國資本市場不完善,股東對高管持有金融資產表示擔心,所以當“未實現持有收益”為正時,股東不會特意增加高管薪酬。因此由于高管薪酬制度的不完善,可能存在“重獎輕罰”的問題,高管薪酬制度對金融資產收益為負的薪酬約束很低。從敏感度上,公允價值變動每變動1%,高管的薪酬變動0.007 839,僅是正常盈余變動對高管薪酬影響的1.2%。說明高管薪酬對公允價值的敏感程度遠低于正常盈余,這與假設2是一致的。
本文經過異方差性和替換變量的穩健性檢測,并且做了相應的處理,回歸結果可信,見表4。

表4 回歸結果
5.1研究結論
本文收集了2007-2013年中國民營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公允價值變動的數據。重點考察研究公司公允價值變動與高管薪酬的關系,以及變動影響的敏感度。研究發現:(1)高管薪酬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是正相關,與公允價值虧損是負相關。原因是管理層為追求自身利益,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因為管理層意圖會有所改變。(2)高管薪酬的變動對正常盈余的敏感性比公允價值變動要高很多,表明股東在制定薪酬時仍以會計盈余為主要依據。
5.2公允價值計量對民營企業高管薪酬影響的建議
改善管理者薪酬。管理層薪酬機制主要依附于會計盈余,這會助長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和私利動機。股東應調整薪酬機制,逐步將公允價值計量融入到高管薪酬體系中,重視“未實現持有收益”的變化,從增加股東財富的角度制定薪酬機制,降低公司風險。
主要參考文獻
[1]Baker,Jensen and Murphy. Compensation and Incentives: Practice vs. Theory[J], Journal of Finance,1988,41 (3): 593-616.
[2]蔡景浩.公允價值會計對管理人員薪酬的影響[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1(4):80-84.
[3]張金若,張飛達,鄒海峰.兩類公允價值變動對高管薪酬的差異影響研究——基于我國 A 股上市公司 2007 -2008 數據檢驗[J].會計研究,2011(10):63-68.
[4]吳育輝,吳世農.高管薪酬:激勵還是自利——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會計研究,2010(1):40-48.
[5]徐經長,曾雪云.公允價值計量與管理層薪酬契約[J].會計研究,2010(3):12-19.
[6]胡奕明,劉奕均.公允價值會計與市場波動[J].會計研究,2012(6): 12 -18.
[7] 張敬惠. 公允價值會計的契約導向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財會通訊,2011(24).
[8] 邵毅平,張健.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市場反應與政府監管[J].財經論叢,2011(1).
[9] 李增泉,劉浩,孫錚. 控股股東的產權收益實現方式與利益輸送轉向——兼論中國的股權分置改革[J].財經研究,2010(4).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13
F230
A
1673-0194(2015)12-0018-02
201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