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牧璉
【摘 要】新時期,伴隨市場經濟建設步伐的持續深入,我國擴大內需、保持增長政策的穩步推進,令建筑行業面臨了更大的發展機遇,同時還需應對更為嚴峻的考驗與挑戰。隨著建筑市場的不斷擴充發展,其實踐管理工作中暴漏出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存在一定的漏洞與不足。為此,本文針對建筑市場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結合當前建筑市場管理工作中包含的問題,制定了科學有效的應對策略。對推動我國建筑市場的良好、穩定、健康發展,創設明顯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建筑市場 管理 對策
1建筑市場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建筑市場管理工作是確保建立秩序的有效途徑,由法律層面來講,使得建筑活動以及實踐行為更加規范,各個行業主體的操作運行在有關規章體制的約束管理下,有效的預防了暗箱操作行為,避免了不當競爭以及私下交易等違規現象。引入公開發布制度則令建筑行業市場之中的各類項目建設信息更加透明,使得炒賣信息、違規作業或是非法交易的現象無處遁形,明顯扭轉了業內不正之風。另外,建筑市場管理則在該過程之中漸漸的邁向正軌,并構建形成了科學有效、規范有序的整體化建筑市場管理系統,推動了建筑行業市場以及企業單位的全面持續發展。由此不難看出,建筑市場管理秩序的日益完善令市場各方主體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加。
再者,建筑市場規范的管理秩序令政府單位針對市場管理的工作流程作出了有序協調,也就是說有關建筑單位需要在市場管理體制的約束之下從事項目報建工作,完成合理的項目招標并進行有關合同備案,這樣一來將為政府單位的有力監督管控提供更大的保障。該類程序化作業模式之下,將有效避免暗箱操作的不當行為。在建立市場化管理模式之下,建筑活動的執行開展有了較為固定的場所,使得服務管理水平大大提升,工作力度明顯增加,建筑市場之中的主體行為則受到了更好的約束,使得建筑市場之中各類交易活動的開展程序更為清晰明朗,明顯的抑制了建筑腐敗行為的囂張氣焰。在創建有形的建筑市場階段中,引入了更多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使得辦公環境不斷改善,體現了現代化特色,并構建形成了優良傳統作風,不論是行風建設或是主體利益均實現了明顯提升,使企業自身管理工作水平以及建設質量穩步提升。
2建筑市場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縱觀當前建筑市場管理工作不難看出,其仍舊包含一些不足問題。例如,一些建設機構沒有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建設,不履行招標投標流程,工程發包行為體現了一定的不規范性,甚至時常發生私下交易行為。一些單位隨意的將發包工程進行分配肢解,強制規定采購價格高且質量不過關的建筑材料,該類行為嚴重阻礙了建筑市場的良性循環,將對公平有序的競爭發展形成負面影響。
建筑行業市場競爭發展的環境下,一些承包方則為了多接任務而善于應用不正當的非法競爭手段。通過四處拉關系、走后門、非法賄賂等私自許諾,得到工程后如何進行回報。一些單位則打著招標的幌子進行虛假招標,私下將標底泄露出去以確保其中標為前提贏得更大的好處,此種私自牟利、假公濟私的行為屢禁不止。
當前,建筑行業市場之中還流傳著這樣一句口號,即一級資質單位中標、二級資質單位進場施工、三級資質單位進行管理,包工頭負責施工,如此形象的話語道出了建筑行業市場之中頻繁發生的工程層級轉包、項目被不斷剝皮的問題。
一些建設機構進行項目發包的過程中,并非由工程本身建設特征以及根本利益入手,優選綜合水平良好的總承包方,相反衡量如何處理各層面的關系,將一個個不應進行分割的項目通過人為方式完成層級的肢解。一些行政單位或是部門則為了一己之利,為施工項目發包應遵循的正常流程設定障礙,將市場封鎖起來。還有一些領導通過自己編織的關系網以及工作的便利,為自家親屬或是朋友聯系工程項目,甚至親自批條子、電話聯系確認,施加壓力,在這樣一種拼關系、講權力的風氣之下,誰的力度最大,誰便能承攬到建設項目。
一些享有審批權限的單位或是項目工程配套機構,在承包工程任務的過程中,強行將同專業或是行業關聯的項目進行壟斷,或是逼著承包方以及建設方必須選擇某個指定的單位生產材料,該類現象導致施工方苦不堪言,甚至存在較大的質量隱患問題。
3 新時期強化建筑市場管理科學策略
3.1嚴格依據法定要求履行市場建設行為
新時期,面對不斷復雜的行業環境,建筑市場建設楊業唯有全面依據法定流程執行,方能以不變應萬變,達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倘若建筑單位一旦引發不依照法定流程進行建設、沒有取得開工資格便施工建設、承擔建設項目沒有獲取充足的建設資金便開工的問題,行政主管單位應不予辦理開工憑證或施工許可。針對建筑單位之中存在的不法建設行為,監督管理單位應提升查處管理力度,全面預防市場之中不遵循法定流程非法作業的行為。針對建筑行業市場之中的一些政府重要項目或是引資工程,監督管理單位應為其辦理相關手續提供更加人性化、更為快速便捷的優質服務。這是由于該類建設項目工程在新時期的現代化城市建設進程或是優化建筑市場管理流程之中,均發揮了表率的作用,可推動建筑市場進一步向著規范化、法制化、現代化的方向不斷發展。
3.2有效監管招標項目、強化評標專家人員管理
建筑項目招投標管理監督階段中,就項目工程不同的資金來源,應進行必要的分類管控。針對應用國有資金建設的項目應將其作為監督管控重點,僅僅抓住招投標管理的各個重要環節,利用對項目工程發包方案、招投標管理公告、委托代理、明確潛在投標方、具體的招標文件、評標分析報告以及前期的招投標有關資料做充分的備案管理,強化對開管理、有效進行評標監管,確保招投標行為的可靠性與規范性。
評標專家始終為建筑項目招投標活動實踐的重要主體,直接影響評標管理的公正公平性。因此,監督管理單位應將評標專家人員管理看做是一項重要任務來做。近年來,逐步完成了在專家庫系統之中隨機抽調專家人員進行評標的做法,降低了選擇專家人員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影響。在抽調專家人員過程中實現了比例合理、專家從事專業配套的目標,建筑工程主管單位人員將不再參與到評標工作之中,而不是評標委員會內部成員的工作人員不能進入到評標室之中。通過這樣對評標專家人員的動態、靜態集成管理,可達到良好的評標效果,同時針對評標階段中沒有全面履行專家職責的工作人員應清除出專家隊伍。
3.3實施動態監管、做好主體定位,提升執法力度
針對建筑市場之中的企業單位資格以及資質水平應全面實施動態管理監督。例如,建筑單位在囊括招投標管理、施工建設、報送檢驗在內的各類建設環節過程中如果引發違規作業行為,那么建設主管單位應對違規部門進行立案偵查,限定期限進行整改,并將不良行為登記再案,通過公示制度進行必要的揭示。針對違紀違規現象較為嚴重的單位,建設主管機構應對其資質實施監督核查以及專項稽查,同時對承建的建筑項目工程做必要的檢查,限定其再次承攬新型建筑工程項目。制定建筑市場管理工作規定目標在于更好的面向各方參與主體進行服務,為此應由自身定位的視角入手,不論是建筑方經營性質或是市場定位,均應在管理文件之中進行清洗規定。倘若不能落實市場定位,則必定會導致企業職能劃分不清晰,市場定位較為模糊,或是最終致使市場分割的不良問題。為了全面推進建筑市場的有序良好發展,應在各方參與主體工作職能之上做好進一步的市場定位,進而為建筑市場的良好發展提供更大的保障以及支撐。
建筑市場之中的違規分包以及轉包行為對內部的良性發展形成了負面影響,為此應增強執法管理力度,制定有效抑制轉包或是違規分包行為的科學對策。應由優化行業市場內部法規制度系統、約束市場實踐行為、嚴格員工工作流程、強化監督管理、履行誠信工作體制等層面入手,針對違規分包轉包單位,一旦在質量、支付對象工資、安全管理等層面引發問題,要一律暫定施工或將其資質吊銷,進行嚴厲懲處。
4結語
總之,建筑市場管理任務艱巨,該項工作中涉及到的項目眾多且管理工作難度大。為此,做好建筑市場管理離不開各單位的有效配合、協調以及持久的規范性。另外,應強化有關建筑市場管理的策略研究,創建更全面配套的政策制度引導、法制條款,提升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方能為整體建筑行業的建設發展提供更大的保障,凸顯市場的勃勃生機,真正實現又好又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越.加強建筑市場管理亂極必治[J].中國市場,2012,(07).
[2]夏文武.加強建筑市場管理促進建筑業健康發展[J].建筑管理現代化,2011,(10).
[3]曹潔.規范建筑市場管理 維護建筑市場秩序——解讀《天津市建筑市場管理條例》[J].天津人大,2011(10).
[4]劉斌賀,白玉本.信息化在有形建筑市場管理的作用與發展[N].七省市第十一屆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聯席會議,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