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市場早已看穿了一切
歲末的京城,身陷霧霾的紅色預警之中。
不過,接連兩次的霧霾紅色預警都沒有預報說的那么嚴重,反而是一向被視為國內市場經濟典范的萬科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控制權危機。
相信拿到本期雜志的朋友們一定都從各種渠道了解并關注著國內資本市場這樁堪稱標志性意義的萬科控制權爭奪戰,從目前雙方的前幾個回合的攻守態勢來看,寶能系雖然已經占據了第一大股東的制高點,但萬科管理層尚未失去防守位置,可以想見的是,雙方將在后續幾個月里開啟全部的武器庫進行對決,相信這也是中國資本市場肇始以來,對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以及廣大投資者做的最好的一次市場教育。
坊間對萬寶之爭已經開始連篇累牘的解讀,從輿論立場上來看,大致可分為市場派和情懷派。先說情懷派,其實從娃哈哈和達能的股權紛爭之后,民族產業和民族品牌這道情懷大菜已經徹底讓看客倒了胃口,以至于再有使用這一詞匯兜售情懷者,所收獲的全然是一片噓聲。就像我最喜歡的《教父》小說里的那句——“生意就是生意,與個人無關”——情懷最多算是雞精,連雞湯都談不上,在這個人人注重健康與環保的年代,再給看客端一碗無料的雞精勾兌湯,未免太欺負大家的智商了。
其實真正值得探討的是市場派。就行進間的結果來看,寶能系拿真金白銀從二級市場上購買股票來獵殺萬科,不僅手段光明正大,而且也正在用可觀的股價漲幅來贏得越來越多的中小投資者的站隊。而以萬科一以貫之的行事風格而言,以情懷獲得輿論支持最多算是擾亂視線的煙霧彈,接下來的反收購戰應該會結合資金、資本、法務等充滿技術含量的立體反擊。而雙方在盤外人脈上的較量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樁“王老虎搶親”案的走向,在這一選項上常青樹王石的加分遠超寶能系,后續的看點也就在此。
不過,回到本文的標題上,為什么說“然而市場早已看穿了一切”?因為萬科的被舉牌,讓諸多如過江之鯽擁擠在IPO通道上的擬上市公司和2800家已上市公司再一次地認識到“Public”這個上市公司的定語。為二級市場操碎了心的監管層在過去的20多年里絞盡腦汁防止大股東高位減持、防止大股東做各種利益輸送,而全然忽略了股價的本質是上市公司價值的反映。在全流通背景下,隨時可能出現的“門口的野蠻人”,是制約大股東減持股份的最有效手段。從這一視角出發,優質的上市公司保持必要的市值規模,是抵御外來收購者的最佳武器。
控制權市場的活躍是中國資本市場走向更健康、更透明、更有活力的標志,也是上市公司市值再發現的終極武器。既然是公開賣的,必然會遭遇公開買,這是無可回避的上市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