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呂丹
中國經濟2016:謹慎樂觀
文/本刊記者 呂丹
澳公會調查結果顯示,為創新創業提供更多的資金、對符合資格的中小型企業減免稅收,以及優化監管體制,是最令企業受惠的三大政策。
澳洲會計師公會(以下簡稱“澳公會”)2015年12月發布最新的“2015中國經濟前景信心調查”報告顯示,在鼓勵創新的政策支持下,中國商界專業人士對2016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企業前景表現出樂觀與信心。
在此次年度經濟前景信心調查中,超過半數(56%)的受訪者預期: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實現6.5%及以上的增長,其中多數受訪者預期增幅為6.5%至6.99%。
圖1 對2016年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調查
澳公會中國華北區委員會會長吳嘉源表示:“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商界領袖對未來一年的經濟持有謹慎樂觀態度。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是相比較其它國家,中國仍處在一個健康的水平上。盡管預測GDP將實現6.5%及以上增長的受訪者數量較去年減少,但是有更多的受訪者對中國經濟前景表示樂觀或非常樂觀。”
超過半數的受訪者(51%)表現出對明年經濟前景的信心,僅有11%的受訪者表示悲觀。過半數(55%)的受訪者預期,2016年公司在中國產生的收入將會較2015年有所增加。另外,近半數(48%)的受訪者認為其公司在2016年將會增加員工人數。這些結果表明,中國的商界人士已能夠理解中國經濟正在步入的“新常態”,并認為新的經濟環境將為新興企業,特別是注重創新、質量和海外擴張的企業帶來眾多新機遇。
“很顯然,政府正致力于打造有利于創新的文化與環境。我們的調查結果還顯示,為創新創業提供更多的資金、減免符合資格的中小型企業的稅收、簡化企業行政審批和注冊登記手續等政策將有效支持大眾創業和創新。”吳嘉源說。
吳嘉源還指出,新的市場機遇也為經濟前景注入了希望。他強調:“調查顯示出商界人士對于創新導向型經濟和市場發展的潛力具有很強的信心。”
“其中一帶一路作為重要的對外發展政策,推動了中國與相關國家在公路、鐵路和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并創造了更多向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乃至歐洲的出口和投資機遇。在海外發展領域,中澳自由貿易協定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該協定已獲中澳兩國立法機構批準,并將于12月20日正式生效,預計將為兩國帶來巨大的商機。”
中國經濟前景信心問卷調查每年提供來自上市公司、大型跨國企業、民營企業、國有企業,以及非盈利性組織的金融和會計專業人士對于經濟的見解。
隨著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創新正在成為整體經濟新的導向;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大步走向世界市場,參與全球競爭。以這些宏觀趨勢為背景,中國的企業也正在作出相應的自身調整。調查顯示,商界人士認為創新發展、質量追求和海外拓展等驅動因素都將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針對《2015中國經濟前景信心調查》,澳公會的多位專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與解讀,并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各自的觀點。關于經濟的驅動因素和創新創業,澳公會中國華東和華中區委員會會長林展霆談到:“受訪者認為對2016年中國經濟產生最積極影響的因素是倡導轉變為以創新、智力為主導型經濟的相關政策,與此相應,IT/科技行業也被預期將會對中國 2016 年的經濟增長作出最大的貢獻。這些都進一步顯示創新將成為驅動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
圖2 哪項經濟政策將最有利于公司業務
同時,創新導向型經濟下,國家也正在出臺一系列政策。其中,支持大眾創業和創新更被認為是最有利于公司業務的經濟政策(21%)。在這一方面,調查結果顯示,為創新創業提供更多的資金(18%)、對符合資格的中小型企業減免稅收(18%)以及優化監管體制,包括簡化企業行政審批和注冊登記(16%)是最令企業受惠的三大政策。
對于創新型企業發展中可能面臨的挑戰,林展霆也提出了建議:“在中國,電子商務和科技行業正在高速發展。但是部分成長中的創新型企業在管理和進行海外投資的時候,對于企業擴展中遇到的財務會計問題,例如企業合規、合并收購的盡職調查、不同市場的整體稅務規劃等專業方面的知識不一定全面,這些可能會對企業的長期發展產生影響。對于此類公司來說,可以尋求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同時也需要更多具備國際財務知識和經驗的人才協助企業財務運作順利,確保長遠的健康發展。”
關于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和海外投資,澳洲會計師公會中國華南區委員會會長龔永德提出,“在超過半數以上受訪者表現出對明年中國經濟形勢具有信心的同時 , 另有41% 的受訪者預期公司收入將會不變或者有所減少,這表明中國的企業對未來經濟可能面對的挑戰也作好了心理準備。 ”
最多受訪者認為2016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成本上升(20%)。另外,主要出口市場萎縮(19%)、內需增長放緩(18%)、銀行業不良貸款的上升(9%)等也被認為是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困難。從企業角度來看,38%的受訪者認為國內經濟放緩將對業務帶來風險,其它不利因素還包括海外及國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17%)和運營及勞動力成本上升(13%)等。龔永德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增長,出現成本上升是正常的規律。然而,政府仍然可以在金融、稅收等方面采取措施,盡可能降低企業,尤其是需要扶持的創新型企業的運營成本與風險。
對于海外拓展,龔永德指出:隨著“一帶一路”等對外政策效應的顯現,中國企業將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全球市場進行貿易與投資,這就要求中國的商界人士具備更為全球化的視野與能力去面對海外市場競爭。例如,由于不同國家在財務稅制方面有著不同的規定和要求,中國企業在進行海外市場投資時,首先需要對目的國的財務法規進行全面的了解;在進行跨境投資項目管理時,需要進行詳細而專業的評估審查等等。在這些方面,具備國際財務經驗和管理的專業人才會越來越有職場競爭力,更有助于企業“走出去”。
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中,最近通過的中澳自由貿易協議被認為將要扮演重要的角色。 30%的受訪者表示中澳自由貿易協議的簽署,將推動中國與澳大利亞的貿易往來、增加中國企業對澳大利亞的投資,以及在澳大利亞設立公司或者合資企業的機會。龔永德建議:“在這一協議背景下,中國企業應積極參與澳大利亞的投資項目,使更多澳大利亞人了解中國,澳大利亞企業也應更多地面向中國及亞洲市場,積極尋求合作與投資機會,這樣雙方才能達到互利互惠的雙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