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芳
摘 要 本文從信息時代環境下現代教育新技術對傳統教育模式產生的沖擊出發,論述了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重要意義;文章分析了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資源的特點及發展相對滯后的真實網絡教育環境,提出了建立模擬較真實的校園網環境來彌補的觀點,教學結合,多邊互動。
關鍵詞 校園網絡環境 計算機輔助教學(CAI)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8-0015-01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試圖通過新技術的應用,改變一些不盡如人意的教學現狀。計算機應用與課堂教學,豐富了我們的教學手段。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計算機還只是教師講授的輔助工具,如何更有效運用教育新技術服務于素質教育,有待于我們在時間中切實探索。
要解決能實現或模擬網絡教學的實驗環境,只有充分利用現有的計算機條件,開展好現階段的Internet教育。而建立模擬較真實的校園網環境,將非常有利于解決因資金不足,無法開展Internet教育的問題。
看看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資源的特點:信息資源永遠是開放的;傳播媒介多向交流;傳遞系統是多媒體的;知識是跨越失控限制的。這一特點決定了網絡環境下的教學過程是:開放性與全球化;學習過程的交互性;學習內容選擇的自主性和個性化;內容形式的多媒體化。也就是說,一旦網絡環境下課堂教學組織起來,必然規律帶有松散性、不確定性、難控制性,在不脫離學校模式、班級模式的課堂形式下,這種教學設計,的確是前所未有的一種新嘗試。當前對網絡環境下中小學CAI教學諸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刻、不全面,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育質量的提高和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
如果教師通過制作開放式多媒體課件,以網頁形式發布于校園局域網上,保持班級授課制,以學生為主體上網學習,教師從旁輔導與進行個別教學,使教學中教師轉教為導,激勵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理解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從而使得學生學會學習,那么學生學習能力就會加強,教育效果就會提高。
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積極改革創新,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這一目標。教師應力求在教學中創造條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逐步學會學習,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觀察力、思維力、協作創造力、特長的發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整體素質,提高多媒體CAI課件的制作能力。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在網絡氛圍下,課程軟件(課件)的制作已經使內容鑲嵌、向后作出適當的縱向的延伸,向其它學科、德育和心理教育作適當的橫向的延伸,使學生既可溫習以前所學習的知識,也可以差強人意學習以后的內容,并能夠在網絡上獲取相關的資料和信息,或者在網上尋求幫助或幫助他人,在網上寫做文章和提交作業等。這樣的課堂始終保持一種活躍的探討氣氛,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推動中學學科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在時間中,我們可以通過校園局域網絡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總結經驗,認識作用,了解特點,掌握方法,形成一條用網絡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學生通過瀏覽網頁自主學習,學習動力增強,強化學生訓練時間,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從而發展智能。
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組織。在基于學生活動的教學安排中把計算機技術的學習融于綜合知識的學之中,如文字處理、網頁制作、程序設計等。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上機學習為主線,教師要轉教為導,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注重加強學法指導。在教學中,教師的教要精講,只講授知識精華部分,并通過問題誘導激發學生網上學習的興趣,進而設疑啟發,不斷提示和引導學生歸納釋疑。同時在實驗中,要努力實現教與學的優化組合,達到教學再優化,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隨著我校校園局域網的建立,教育設備的不斷更新,使我們的教師和學生都有了一個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創新信息的優良環境。同時目前我校已接入了江陰教育城域網,隨著教育資源庫的逐步建設,我們可以共享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這些,必將對我校校園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課題的探究提供良好的研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