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
在九年級的下學期,日益迫近的中考,學生在思想、心理、行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特殊性,教師和學生都已進入迎考的一級戰備狀態,三年的教育教學的榮與辱、成與敗就在此一舉;每位學生都想通過六月的洗禮,微笑著邁進自己理想中的高中,各方面都希望做到最好,為中考做好充足準備,取得好成績。那么,作為班主任——學生在學校的“主心骨”,,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對促進畢業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十分重要。在這最后的十幾天中都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關注學生情緒變化并進行全班總動員
進入六月,天氣越來越燥熱,高溫本來就容易使人急躁,再加上面對中考的壓力,同學們難免會產生情緒上的波動,比如煩躁、焦慮、不安等。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同學們的學習情緒和復習效果。因此,班主任老師們一定要做到明察秋毫,仔細辨別是否有同學出現不良情緒,及時疏導,保證復習順利進行。這其中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幫助同學們形成對中考的正確認識,告訴他們,中考只是人生道路中的一次小的考驗,無論結果怎樣,只要盡力了,就是好樣的。關鍵是從這次經歷中學會如何面對困難和挑戰。班主任要把身心投入到學生中去,結合學生實際,為他們設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必然能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自覺投入到升學學習中去。只要學生端正了思想,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升學觀,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必然會嚴格起來,違反班規校規的事自然減少,學習興趣也能提高。為了考入理想的學校,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去鉆研學習。積極備考,以實際行動走好人生的第一目標。
二、建立良好班級規則推行激勵機制,讓學生樂觀自信備考
臨近中考,老師通常會留出一些自習課讓同學們自己復習,這時候,就容易出現一些紀律問題。無論同學們是在討論問題,或者是因為壓力較大,想借機舒緩,課堂氣氛都有可能因為個別同學的不當行為而受到影響,變得浮躁,這種氛圍是不利于復習的。因此,班主任要積極建立良好的班級氛圍,即使時間緊迫,也要遵守一定的紀律要求。在組織管理過程中,如果您能夠向學生說明道理,少指責、少批評,效果可能會更好。遵守規則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效率,其實同學們對此也是深有體會的。愈臨近畢業,學生的思想滑坡愈大,各種不安全不穩定因素也在增大。因此,也就是說班主任不光要做學生的教育者、管理者,更要做他們的心理輔導醫生。一般來說,心理問題的產生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身體發育時期,心理也正處于調整期;二是學業負擔過重。學生和以前低年級輕松自在的學習相比顯得不堪重負;三是家長、老師(包括學生自己)對學生期望值太高,又過分看重某一次兩次考試分數。出現心理障礙問題一般都會表現出來。輕則心情煩躁,注意力分散,夜晚失眠、多夢,精神恍惚,身體疲倦,成績下降;重的甚至無心向學,厭學逃學,與老師家長對抗,甚至離家出走、自殘自殺。因此學生心理障礙問題不容忽視。對于學生的心理問題,應“預防為主,及早發現,對癥治療,長期跟蹤”。這需要老師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強烈的事業心,既有耐心,也要細心。只有我們真正把學生放在心里,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心理,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學生的目標。要防患于未然,就要校內校外一起抓。
三、注重對學生分層指導
此階段,學生在學習上兩極分化比較嚴重。作為班主任要仔細分析學生情況,根據學生不同的程度,確定不同學生的提高目標。落實分類管理措施,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對于優生,重點在于“促優”,引導學生以最佳狀態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使其“更優”,紀律上不必擔心。對于中等生﹑“邊緣生”,重點在于“提高”。能否提高班級升學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能抓好“邊緣生”工作。因此,這應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中等生、“邊緣生”大多有偏科的現象。由于部分學科差,易導致信心的喪失。作為班主任,應特別重視這一部分學生的心理疏導和學習方法指導。要讓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堅信“我能行”,“再加一把勁,肯定能考上”。讓他們懂得:“有效學習=學習時間€籽靶省保跋感?恒心+信心=成功”。平時要善于觀察,多找他談心,激發斗志。要穩定情緒,防止太大的波動。同時,需要多給他們一起分析各科成績,擬定復習計劃,計劃要切實可行。困難學科,每次只要求他們能提高3—5分,提升兩三個名次,或要求穩中有升就行。每次月考后,一定要照“計劃”進行檢查,幫助學生分析得失原因。差生,尤其是雙差生在班上的負面影響很大,工作目標可定為“轉化或穩定”,對他們的最低要求是“守紀律”,不影響他人
四、正確樹立學生的信心
把握學生的心理,加強師生溝通,做好學生思想引導工作。此時學生的心理狀態極不穩定,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困惑和矛盾,表現出焦慮、憂郁、灰心、自卑乃至絕望等心理障礙。我們應及時引導、化解。平時要把身心投入到學生中去,密切關注每個學生的言行動態,及時發現不良現象,關鍵時刻要出現在學生身邊,及時采取措施,幫助學生解決所遇困難,做學生的貼心人,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得與失,正確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引導學生順利渡過初三心理波動期,幫助學生能盡快走出學習中出現的煩躁期,使學生能有一個穩定的學習情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教育學生要認識自己、設計自己、磨礪自己、激勵自己、控制自己。正確地面對挫折,做智者,做勇者,自信地對待學習和生活。
這時,教師的作用便是給以他們自信心。教師重視他們,和他們站在一塊兒,那怕是一句話,一個眼神,也會讓他們覺得老師沒有放棄他們,讓他們拾回自己的自信心,投入到學習中來。而那部分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因有教師的帶動和教育,也會逐漸和后進生走到一起,伸出援助之手,讓差生感到溫暖,拾回自信心。例如可選擇這樣一個辦法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分別給他們確定一個稍高于他們能力的奮斗目標。雖然學生對這個目標還沒有把握,但老師應該肯定地對他說:“只要你再努力一點,你一定行的。”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有了老師的肯定,學生一定會信心百倍。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一定有使不完的勁,而興趣、熱情和自信心必然會帶來成功的歡樂。
以上是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一點小小經驗與體會。最后,讓我們一起祝福中考的莘莘學子考場上保持一顆平常心,發揮出自己最佳水平,贏得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