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紹紅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受到強力的沖擊,教育理念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有效整合,為山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視聽兼備、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大大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與知識生成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把學生帶進了一個聲、像、圖、文并茂的新天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發展思維,拓展視野,進而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媒體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就教育理念而言,傳統教學注重知識的灌輸,在教學手段上比較單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極易產生疲勞和厭倦感,學習興趣自然不高,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使用,使得傳統教育的這一狀況得到根本改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綜合發掘信息技術媒體的優勢,使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得到更好的體現,創設特定的課堂教學意境,呈現出情景交融、聲形并茂、生動活潑的畫面,讓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人、其物對學生來說,都是觸手可及的,而且還可以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出現疑難時再現情景,啟發學生對事物再次進行分析、綜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喚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自然就把精力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習便成了一種輕松愉快、主動求索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如:教學《拉薩的天空》一文時,先播放拉薩或西藏天空的短片和圖片,配上優美的音樂。不僅讓學生欣賞了拉薩美麗、神奇的景象,而且讓學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其次,就知識學習來講,在我們的課本中,許多文章盡管文字描述十分生動逼真,但是,作為山區學生學習起來還是十分困難,追根究底還是存在著不夠直觀、不夠形象的原因,從而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呈現其獨特的聲、光、色、形、動畫等效果,突破傳統課堂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制,并按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行快慢、動靜之間的合理調節,使信息表現為文字、圖像、聲音和影像的有機融合,將語言文字所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想象的事物,直觀形象地表現出來,使得課堂教學更生動、更形象,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和學習興趣。如《鼎湖山聽泉》一文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展現泉水不同的聲音,讓學生親耳聽聽,親身感受一下,營造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以聲音、圖像創設課堂情景代替枯燥、抽象的口授書面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
首先,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從信息技術運用和傳統教學的優化組合中求效益、求質量。結合教學實際,設計或選擇恰當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學習內容,促進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展,達到“啟其所感,導其所難”的目的,達到開發學生智能,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如學習課文《天火之謎》,這是一篇揭示自然之謎的文章,通過播放富蘭克林的實驗動畫,讓學生一起和富蘭克林經歷空中捉電的全過程,并結合實際生活中自己觀察到、感受到的雷電現象,展開合理的想象,使雷電的成因、形態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具體的畫面,不需教師過多地講解,學生就能輕松地理解雷電的形成過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其次,農村學生對艷麗的色彩、和諧的聲音有著一種天然的喜愛和天生的捕捉能力,教學中把課文中美的形象和事物通過視頻錄攝、照片投影等媒體方式展現出來,直接形象化地呈現給學生,可直觀引起學生的心理變化,對于改善學生的認知行為具有微妙的功能。如在教學《草原》一文時,利用多媒體播放廣闊無邊、郁郁蔥蔥的大草原,草原形態各異的花草及豐富的礦藏資源,學生一下了受到了感染,看過以后臉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神色,增強了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情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愛上了遼闊無垠的大草原。教學中不時插播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牧馬放羊的場景片段,蒙古人民熱情接待客人場面,加上和諧的音樂旋律,清晰明了的解說,使學生深深地陶醉在課文所描寫的如詩如畫的境界中,獲得極大的審美愉悅,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再次,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練習,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強化學生的能力發展。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消化鞏固知識、完善認知結構、是形成技能、發展能力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從教學過程的優化出發,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精心的設計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練習,圖文并茂,使學生一看就情趣盎然,在練習時也就特別的仔細認真,促進了知識的構建,達到了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