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芝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眾所周知,人類對韻律、節奏、語言和美的感受是天生的本能,因而音樂、美術等學科較之數學科目來講,學生興趣點更高,而數學的抽象性和數字的單調性常常使學生對數學望而生畏。新《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要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呢?
一、在游戲中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一)在生活中感知數學的秘密。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要在教學中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生活之中,從而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百分數知識時,教師要求學生搜集各種飲料瓶和食品外包裝上的百分數;通過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數,讓學生解釋含義,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能力,使學生了解到生活離不開數學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使學生進一步關注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二)在動手中提高學習興趣。小學生身心特點是活潑好動,他們的認知能力處于從感性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階段,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弄學具,幫助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先讓學生動手把三角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然后說一說學過圖形與三角形之間的關系,最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聯系操作過程得到三角形面積=底乘高除以2。這種從動手操作到語言敘述,從語言敘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觀到抽象、由具體到概括的過程。在這種有教師指導下的實操活動中,學生手腦并用,發現和解決了數學問題,參與了獲取知識的全過程,學得積極、主動,嘗到了探求知識的樂趣。
(三)創設活動情境提高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質及其因果聯系的實質,這一過程本身乃是興趣的源泉。”教師教學中應充分挖掘這些因素,充分發揮教材中內在的潛力作用,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興趣。例如在教學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征時,由學生間相互出題并比賽,看誰判斷快,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要求轉化成了自我強烈的求知欲望,已經成為一種求知的“自我需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學手段已經實現了多元化發展,特別是利用多媒體設計情景,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讓學生在感悟中培養學習興趣
感悟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小學生數學空間思維的有效手段,外在活動引發的興趣只是暫時的,教師應引導學生把其內化為對數學知識的欣賞和追求,讓學生從感悟中領略數學的魅力。
1. 找到數學的“美”。數學中的美不同于美術中的視覺美,不同于體育中的運動美,也不同于各種音樂的聽覺美。數學本身的美是一種立體空間的美,讓學生進行體驗并感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圖形時,除了通過展示一幅幅對稱美麗的畫面,教師還可以在外學生的贊美聲中進行引導:為什么大家對這些圖形都說美,這就是數學中對稱的神奇力量,除了這些圖形外,大家還可以從我們的教室里發現哪些數學中的圖形呢。從而讓學生透過美的感悟達到對數學空間美感知。當然數學中還有許多的美(如統一美、奇異美等),教師應充分挖掘這些美的資源,激發學生興趣。
2. 感知數學之“趣”。要讓學生感悟到數學的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即使再苦再累也是樂在其中。比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時,為了鞏固計算方法,必須進行練習,但大量的練習又枯燥乏味,有位教師充分利用回文算式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當學生知道計算方法后,出示了63€?2,21€?6,14€?2,28€?1四題,計算后發現了什么規律,你能創造這樣的有趣算式嗎?通過趣味提升后,沒有一個學生不想計算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數學中的一些有趣現象,如數字黑洞、趣味填圖等,讓這些材料成為數學課堂中的有趣的教學資源。
3. 推斷數學中的“理”。數學是一門理性的學科,它需要思考、分析、推理,用科學的方法來說明理由,用空間思維能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如果能讓學生感悟到數學的理,必將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比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課本上提到了用量角度數相加,剪角相拼和折拼這三種方式,然而這三種只是從操作上得到,因此有一定的誤差,所以有學生對內角和是180度不信服,由此可引導學生進行推理驗證。先出示長方形,用對角線分成兩個任意直角三角形,得到任意直角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然后讓學生探究任意三角形內角和也是180度,可將任意三角形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兩個直角三角形內角和為360度,然后減去兩個直角180度,正好等于180度。通過這樣嚴密的推理,讓學生心服口服,從而讓學生感悟到數學的理。
三、讓學生在激勵中獲得學習的興趣
有人曾說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一次次的成功就會給學生帶來無限喜悅和美好的憧憬,從而可不斷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讓學生體驗成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一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設計適合不同能力水平的作業,使廣大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收獲,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通過積極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使自己成為一個成功者。小學生很在乎教師的評價,因此教師給予學生多一些鼓勵性的評價,尤其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有進步時,教師應及時對其給予激勵性評價。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九暖,冷言一句三伏寒。”教師在教學中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莫讓自己的評價使學生對學習數學失去興趣。
當然,興趣雖然是最好的老師,但學生對數學興趣的產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影響,如果教學方法得當,一旦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那么學生會對學好數學產生很強的自信心,會不懈地學習數學知識。
(責任編輯 楚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