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蘭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7-0104-01
有一天早上,當我走進八(1)教室上課的時候,講桌上有6個面包,我當時就想,學生的營養早餐面包忘在講桌上了。剛要上課,就聽見學生在下面說,“老師,面包是給你吃的。”我說,我吃過早點啦,你們自己的營養早餐面包要自己吃哦。又聽見王明說:“老師,我們發了兩個面包,我吃一個就可以啦,送一個給你吃”,我接著說,剩下的五給面包是誰送的啊,鴉雀無聲,整個教室靜靜悄悄的。那一刻,我好感動,眼淚在眼眶里打轉。那節課,學生紀律很好,認真做筆記,那節課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強調紀律的問題。下課的時候,我把面包還給王明,他就是不要,就是要我收下他的面包,我又把別的五個面包拿給學生,他們一個一個都不要,都說不是自己送的,都跑開了,無奈的我只好拿著面包回到辦公室。這個班,課堂紀律過去一直是很差,我記不得說教了多少次,我不知道批評了多少次,我甚至有點討厭上他們班的課,因為每次上課都要說一下紀律的問題才能安心上課。慢慢的不知什么時候,上課前不用強調紀律了。我深深的體會到,原來,老師對學生的愛,學生會加倍的償還的。這就是師生之愛。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 “為人師表”則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為培養未來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識結構的狀況和道德水準的高下,愈來愈成為受關注的焦點。“為人師表”成為新時期師德、師風建設的重點,如何在新的環境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更是重中之重。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教師對學生的愛,即是敬業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師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現,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師教書這個職業的具體表現。
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都是純潔的,愛調皮的孩子也不例外。作為教師,就應該找準切入點,多賞識、多關愛他們一點。如果我們把那些“調皮的孩子”看成是與他人平等的人,就能夠理解,他們同樣也渴望老師的表揚和關注。我們也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為每個學生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對于小剛,我想應該慢慢來,換一種目光來看這個孩子,換一種方式來和這個孩子溝通,相信將來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會不會襲來寒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是背影。我只有挖掘自己靈魂深處的真誠,把握瞬間的輝煌,擁抱一片火熱的激情……”這是青年詩人汪國真的一首詩。樸實的語言詮釋著我們教師最真誠的情懷,我們用愛與責任在支撐著這無比睿智的人生。然而,教師對學生的愛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里沒有血緣的紐帶,沒有生活在一起的相濡以沫,沒有愛情之火的熊熊燃燒,有的只是日常瑣瑣碎碎的雞毛蒜皮之事。它需要我們教師有無窮無盡的耐心與細致,需要我們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更需要我們用平和的眼光看待生命。冰心說:“情在左手,愛在右手,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多年的為師歷程,也讓我深深懂得教育就是愛的事業。這么多年以來,我試圖著以平等的尊重和愛心去打開每個學生的心門。因為我知道,每一扇的背后,都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門的開啟,都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
“愛”與“責任”,二者其實是分不開的,“愛”是責任的體現,而“責任”是愛的化身。孩子們就像是一群純凈無瑕的小天使,當他們得到片片真情后,同樣也會無私地把自己那一顆顆真摯純真的童心回報給我。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夠首先學會愛,我每天都和一群快樂的學生生活在一起,感受著他們對我的愛,內心感到無比幸福和快樂。
我相信,我的選擇沒有錯,我無悔選擇做一名初中教師。愛孩子、關切孩子是我今生執著的追求。我愿意用一顆最純真心培養未來祖國的花朵。最后用一句話來結束我今天的演講——幼苗是參天大樹的起點,小溪是大海的起點,磚瓦是高樓大廈的起點,愛是教育的起點。永恒地去堅持這樣一個真理吧:愛,是教育的起點!讓愛與責任成為一個無聲的諾言。 我會永遠記住6個面包的愛,這六個面包代表著整個教室里孩子們愛老師的心,我在心里默默的祈禱著:“我永遠愛你們,祖國的花朵!”
(責任編輯 楚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