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蔡廷永 李泰豫
石化油服:“嚴冬”中謀發展
□ 本刊記者 蔡廷永 李泰豫
面對撲面而來的效益壓力,石油工程板塊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努力尋找潛在效益點。
11月22日,隨著一場大雪的降臨,北京最低氣溫跌至零下12攝氏度,不少人感到不適應,但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服務公司的干部員工早已習慣在嚴冬中謀生存、求發展。2014年底,國際油價的斷崖式下跌把剛剛完成上市的石化油服推入市場嚴冬。面對漫長的寒冬期,石化油服全力打響“戰寒冬,創效益”攻堅戰,在項目創效上采取硬措施,在開拓市場上下硬功夫,在降本挖潛上落實硬指標,在安全環保上實施硬手段,知難而進,迎難而上。
重慶—涪陵—礁石壩,群山峻嶺間,一部部井架高聳矗立。在這里,來自石油工程公司的35支鉆井隊夜以繼日,奮戰在國家級頁巖氣產能示范區。
為優質高效地保障涪陵頁巖氣一期產能建設順利推進,石油工程公司從江漢工程公司、中原工程公司、勝利工程公司等單位優選施工隊伍,投入會戰,提速提效成果顯著。與2013年勘探開發初期相比,涪陵工區平均鉆完井周期由98.6天縮短至76.6天,平均壓裂試氣周期由39天降為22.6天,平均完井測井時間由82小時降為65小時。其中,江漢工程公司大力推廣“井工廠”鉆井和壓裂生產模式,施工效率提高30%以上;中原工程公司在焦石壩推廣“搬遷互助隊”等模式,單井搬安周期縮短2.6天;石油工程建設公司在涪陵—王場輸氣管道建設中實施“聯合EPC”,于4月20日提前10天實現全線貫通。

□ 哈山東區塊可控震源滑動掃描同步激發采集試驗,創國內可控震源施工日均、日產、時效三項最好紀錄。李泰豫 供圖
全球石油行業遭遇嚴冬,面對撲面而來的效益壓力,不僅在重慶涪陵,整個石油工程板塊都在積極適應海內外油田企業勘探開發部署,靈活調整工程技術力量布局,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努力尋找潛在效益點,全力服務產能建設。
今年前10個月,該公司在集團內鉆井市場占有率超過95%,在國內外部市場新簽合同額62.24億元。其中,在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震局等單位中標項目超3.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0%。先后開拓了貴州、重慶、四川、浙江、江西、河南、湖南等近10個省市和中國石油、神華集團等企業的頁巖氣市場。在海外市場,1~10月新簽合同額21.15億美元,中東鉆井市場逆勢發展,市場規模穩步擴大;石油機械公司成功簽訂了沙特阿美天然氣管道擴展項目1.4萬噸鋼管加工合同,實現了鋼管出口的零突破。
打開石油工程公司挖潛增效的成績單:1~10月實現挖潛增效16.5億元,實現年度目標18.8億元的87%。
面對市場寒冬,石油工程公司主動適應新常態,堅持把效益意識貫穿生產服務全過程,奮力開拓市場,大力挖潛增效,激發全員創新創效創造活力,全力推動資源優化、結構調整、效率效益邁上新臺階。
面對巨大的效益壓力,整個石油工程板塊都在圍繞降低生產運行成本想辦法:公司鉆井、測錄井、特種作業三個事業部發揮“智囊團”優勢,向每口井要效益。鉆井事業部對虧損嚴重的鉆井項目進行深度分析,查找虧損原因,提出保障措施;特種作業事業部對該系統進行毛利率分析,進一步深化挖潛增效總體方案。同時,公司不斷加強項目運行管控,初步實現項目全周期管理。
公司各所屬單位自我加壓,主動調高挖潛增效指標,勒緊褲帶過緊日子。不少單位減發各級領導班子的績效獎金,中原工程、勝利工程、河南工程等單位著力推行車輛改革,公司本部大力壓減辦公費、會議費、招待費、差旅費、車輛使用費等各類支出,壓縮管理運行費用0.28億元。
“石油工程公司要走出困境,僅靠降本減費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挖到真效益、見到真效果。”石油工程公司領導在進行形勢任務責任宣講時反復強調。
今年以來,公司通過不斷優化裝備資源,盤活存量資產,加強現場設備的使用維護管理工作等,共壓減租賃費、修理費2.2億元。
目前,石油工程地球物理公司的地理信息測繪隊伍正在全國28個施工現場,進行著地下管線探測工作。這些員工,許多是原來從事地震勘探的技術人員。
去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走低,地震勘探市場嚴重萎縮,隊伍工作量嚴重不足。面對壓力,地球物理公司在加大傳統物探市場開拓力度的同時,把發展新興業務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抓住國家大力發展地理信息產業、中國石化強力推進智能化管線管理系統建設的有利時機,將測繪地理信息業務作為推動公司發展的第二核心業務,先后同集團公司50多家單位進行市場對接。目前,地理信息業務呈現出勃勃生機,測繪地理信息業務預計全年完成工作量2萬公里,實現人員轉崗1500人,增收2億元。
8月6日,中石化節能環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北省武漢市正式揭牌成立,這是中國石化首家節能環保工程公司。新公司優化整合了中國石化上游油服業務中的石油工程建設板塊擁有的核心環保技術和優勢資源。預計到2020年,公司將實現產值30億元以上,在技術研發、系統設計、產品集成、工程施工、工程運營等方面,成為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節能環保工程公司。
在推動轉型的同時,公司還著力壓減低效、無效資產。重點壓縮落后、超期服役、高耗能、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裝備和隊伍;建立并利用公司資產調劑租賃平臺,鼓勵和督促各企業盤活內部閑置資產。
2015年,石化油服堅定不移推進內部改革,加快轉型發展和結構調整,統籌優化資源配置,激活存量資源,提升資源效率,實現投資增效1.94億元,節約物資采購成本3.76億元。
今年初,中原工程鉆井一公司HSE監督邵永利以“公司委派監督”的身份來到該隊。崗位在井隊,人事關系卻隸屬于中原工程鉆井一公司HSE監督站。身份的變化,帶來了工作權限的變化。過去,安全員是井隊的一分子,對違規現象沒有直接處理的權力;現在,HSE監督作為上一級的派駐人員,可以直接對井隊的安全工作進行監控、處罰。這就是石油工程公司正在推廣的HSE異體監督模式。
“HSE異體監督是目前國際石油勘探開發行業普遍采用的一種管理模式,強調以‘異體’的模式落實監管責任,以‘派駐’的方式強化風險管控。”石油工程公司HSE管理部經理郭寶玉介紹。
石油工程行業風險高、區域分布廣、技術難度大,如何解決生產現場“無人監督、不會監督、不敢監督、監督不住”等問題?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借鑒國際先進同行的管理經驗,結合實際進行探索,開始在鉆井生產單位強力推行HSE異體監督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
推行HSE“異體監督”僅僅是石化油服狠抓安全環保管理的一個方面。2015年,公司要求堅決把“嚴從細中來,實在嚴中求”的要求落到生產經營和企業管理的全過程,狠抓分包商管理,組織開展了工程分包的專項效能監察,共檢查了17個處級單位、120個分包項目,查出6大類問題306個,并嚴格實施整改,確保了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