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馬獻珍
加大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應對低油價挑戰
——訪華北石油局局長、華北油氣分公司總經理周荔青
□ 本刊記者 馬獻珍
在低油價時期,實際上更應該加大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力度,更加注重勘探工作,多拿優質儲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
去年以來一路走低的國際油價,給油氣田效益帶來巨大沖擊,多數油氣田都在謹慎投資,壓減油產量規模。中國石化華北油氣分公司努力適應新常態,快速調整生產結構,壓減盆地南部原油開發,不斷尋求天然氣儲備陣地,擴大盆地天然氣開發規模。這些做法對中國石化的資源戰略有何意義?如何應對目前油氣企業“寒冬”的挑戰?近日,記者采訪了華北石油局局長、華北油氣分公司總經理周荔青。
記者:目前處于國際油價相對偏低的時期,許多油氣公司削減了勘探開發計劃。為什么華北分公司要加大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
周荔青:在低油價時期,實際上反而更應該加大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力度,更加注重勘探工作,多拿優質儲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
第一,從當前整體來說,我國天然氣需求還遠遠沒有飽和,現在天然氣的價格即使再下降一些,還是可以盈利的,開發的經濟性還存在。
第二,天然氣需求量與管網密度有關。局部的過剩主要體現在管網到位的地區,這些地區管網過分集中,加上進口的LNG增加、產業結構轉型、油價下跌等因素,造成需求下滑。但是,管網不到位的地區,需求量還是很大的。隨著管網的到位,需求量會進一步增加,要使中國石化大華北地區管網的布局更加合理,還需要3~5年甚至更長時間。
第三,隨著大華北地區用煤量的下降,天然氣還是受歡迎的,用天然氣替代燃煤的潛力遠遠沒到頭。即使在沿海地區,由于LNG大量上岸,短期看起來過剩,但隨著替代燃煤的量上升,新的天然氣用戶開發,天然氣需求量還會持續增加。國內煤炭需求從70%下降至60%,甚至未來沿海發達地區降至30%~40%,天然氣將加快替代腳步。
第四,隨著國內氣價下降,進口LNG運營成本將變得相對高,盈利空間很小,甚至出現虧損,進口LNG的積極性必然受挫。因此,從長遠看,購買進口LNG的總量會下降。我們自己搞天然氣勘探開發,具備價格優勢,更加有利于能源供給安全,也完全符合基本國策。

□ 華北分公司年產45億立方米的大牛地氣田是我國第四大氣田。胡慶明 攝
另外,國際油價跌到每桶30美元,普遍看法是已經處于低位,并會持續較長時間,因此石油開發的力度會減小,更加依賴天然氣。從人均消費來說,美國天然氣人均消費量2.4 千立方米,世界人均消費量0.45千立方米,而我國目前人均只有0.14千立方米,僅是美國1/20。天然氣作為全世界最成熟的清潔能源產業之一,可以說發展空間巨大。
記者:華北油氣分公司大力發展天然氣目標的確立有什么樣的政策背景和意義?
周荔青:2014年,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中明確指出,到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天然氣總消費量將提升至3600億立方米,相比2014年的1830億立方米接近翻倍。目前從一次能源消費結構看,天然氣占比仍僅5.1%,不僅遠低于世界25%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亞洲9%的平均水平。
中國石化的發展戰略要符合國家的需要,華北油氣分公司天然氣發展規劃與集團公司天然氣發展戰略目標是一致的,發展天然氣始終是上游板塊的主題之一,對中國石化發展戰略目標起到較好的支撐作用。隨著國家治理霧霾的力度加大,對天然氣這種清潔能源的需求會不斷上升,我們應該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鄂爾多斯盆地的天然氣開發,在中國石化上游板塊發展中占有重要位置。這里天然氣資源豐富,天然氣生產的配套設施比較完善,勘探開發技術比較成熟,天然氣開發成本較低,是整個大華北地區最基本的氣源保障,也是最穩定的氣源地。目前,當榆濟管線(榆林—濟南)需要增加氣產量時,我們很快做到提產,保證了氣源供應。
另外,加大盆地天然氣發展力度,對服務地方經濟也將發揮重要作用。氣田周邊的延安、鄂爾多斯等地的地方經濟發展、保增長的壓力持續加大,迫切需要天然氣相關產業做大貢獻,我們應該滿足地方需要,實現雙贏。
加快天然氣開發,對中國石化上游企業來說是有效益的。天然氣開采成本相對較低,在低油價時期有很強的抗“嚴寒”能力。另外,鄂北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發揮著穩定石油工程隊伍的作用。如果油氣田沒工作量,石油工程隊伍將受到重創。
記者:對于華北分公司來說,提出鄂爾多斯盆地天然氣開發的戰略有何意義?
周荔青:在低油價時期,上游企業很關鍵的調整就是要凝心聚力抓大發現,抓勘探突破。這有兩個意義,一是一旦有經濟效益好的資源,就可以進行開發,彌補我們當前效益的不足。二是戰略突破和重大發現可以為中國石化積累一筆豐厚財富,提升企業價值。潛在的儲量、未動用儲量,也是企業價值的重要體現,一旦油氣價格和需求復蘇,這些優勢就可以釋放出來。
在低油價時期,很重要的應變措施,就是要加大勘探力度,努力爭取發現大中型油氣田和戰略性突破,這是油公司重要的價值體現。當前,集團公司也做出了加大勘探戰略發現力度的重大部署,要求上游企業全面節省各項開支,但是支撐戰略發現的勘探費用不省,就是要支持油公司抓重大資源發現。
對華北油氣分公司來說,因為我們承擔的是低品位地區的油氣勘探開發工作,在這個時期我們要做到:一要苦練內功,提高天然氣低成本勘探開發的本領,繼續降低成本;二是加大勘探開發力度,通過增加儲量,為中國石化迎接下一個上游發展高峰期做好準備。
記者:華北油氣分公司的天然氣勘探開發規劃是什么?
周荔青:要滿足大華北地區天然氣需要,我們的“十三五”規劃,從現在的每年45億立方米,增加到60億至70億立方米。如果好的資源發現多的話,準備干到70億至75億立方米。為了持續保持氣田的低成本,必須有優質的后備資源接替,主要實現區塊之間的良性接替,大牛地想要穩產45億立方米,必須再搞30億至40億立方米的后備陣地。
從華北油氣分公司自身來說,我們管理低產低效的氣田,重要的是追求規模化效益,采氣二廠、采氣三廠的人均規模還偏小,人均產值比較低,說明人力資源還有一定結構性富余。只有采氣一廠規模比較大。如果都能達到采氣一廠的人均創效能力,就可以提高公司的整體效益。
記者:就目前勘探的成果來看,華北分公司的天然氣資源接替情況如何?
周荔青:目前,我們在杭錦旗(東勝氣田)打出了一批高產井,發現了品位很好的儲量,準備出十里加汗、什股壕兩個大的儲量區,預計可供建產的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可以達到2000億立方米,至少可以建產能30億立方米,遠景至少可以拿到3000億~4000億立方米探明儲量,可以建產能40億~45億立方米。可以說,華北油氣分公司“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間的資源接替區已經比較明朗。
另外,大牛地上古生界剩余1500億立方米儲量,加上下古500億立方米儲量,可以作為穩產需要。還有定北、富縣區塊也有所突破,我們資源是比較充足的,穩產陣地、接替陣地都比較明朗,“十三五”規劃所需要的資源應該是充足的。我們通過努力,“十三五”期間的下限目標有保證,更加努力,上限的目標也可以實現。
同時,我們要積極做好“十四五”期間的資源準備。一個地區從發現到開發成熟需要15年時間,資源準備大約需要5~6年時間,在鄂爾多斯盆地大牛地、杭錦旗主陣地明朗的情況下,要保證年產80億立方米的能力,需要更多的資源保障,后備資源可持續,包括擴大評價、充分認識油氣分布規律、儲備成熟勘探開發技術等,必須早準備,要提前準備鄂南、沁水和南華北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