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圖/王泱

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張建國(中)和深圳市市長許勤(右)出席組委會第一次會議并講話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將于2016年4月16日至17日在深圳舉行,圍繞“融全球智力,促共同發展”主題,廣泛開展人才、智力交流合作。10月13日,大會組委會第一次會議在深圳舉行,組委會主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張建國,組委會主任、深圳市市長許勤出席會議并講話。
張建國局長在講話中指出,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引進國外人才和智力工作。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習近平總書記先后3次與外國專家座談交流,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習總書記指出,中國要“擇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實行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使有志于來華發展的外國人來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動。今年國慶前夕,李克強總理在會見榮獲2015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的外國專家及其親屬時強調,中國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事業全方位開放,面向全世界,與全球經濟及技術發展相融合,希望有更多的外國專家到中國來,中國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也可以走出國門。今年4月,馬凱副總理在出席第十三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期間強調,改革中國為國內外人才的創業創新釋放了更加巨大的紅利,中國正通過深化人才制度改革,破除不利于人才發展、束縛人才成長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各類人才投身中國建設事業的積極性。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的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引進國外人才和智力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為引智事業全局,也為我們具體辦好本屆大會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要求。
張建國局長表示,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已經連續舉辦十三屆,其影響力不斷擴大,逐漸成為引進國外人才和智力領域的一塊“金字招牌”,在海內外反響熱烈。我們應齊心協力,不斷提升“中國人才第一展”的大會品牌效應,努力打造一個集人才、智力、技術、項目、管理于一體的綜合性盛會。
許勤市長在講話中表示,大會2007年落戶深圳,經過不懈努力,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已經成為全球英才紛紜聚會的重要平臺、中國引進國外人才智力的重要渠道、創新成果交流互建的重要窗口。大會累計吸引了75個國家和地區4200個海外專家組織、科研機構及企事業單位參加。超過3.5萬名國外和境外專家、海外留學人員和專業人才參會,簽署了人才引智的合作協議超過2萬項,有力地促進了人才智力的交流合作。本屆大會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人才強國戰略,要突出落實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國家“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更好地服務“十三五”時期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許勤表示,深圳將充分發揮大會的平臺作用,吸引更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深創新創業,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據悉,本屆大會主要內容包括16個板塊,圍繞國家發展戰略, 涵蓋展覽洽談、人才招聘、項目對接、高峰論壇、人才培訓、專題研討等各項內容。
首次舉辦中國深圳海外創新人才大賽。由深圳市政府主辦,2015年11月啟動,2016年4月人才大會期間舉辦總決賽,擬在美國硅谷、日本東京、德國慕尼黑、澳大利亞悉尼、以色列特拉維夫舉辦5場海外分站賽。總決賽獲獎項目落戶深圳可獲獎金,項目核心成員可直接認定為“孔雀計劃”人才。
首次舉辦中國國際創新發展論壇暨博覽。國際創新中心的崛起是2015年國際城市發展的最大趨勢,創新城市的發展關鍵在人才。由國際技術轉移協作網絡具體組織的創新論壇,將涵蓋智慧城市、自貿區創新、開發性金融等熱點話題。
首次舉辦北美教育展。香港國際學院是美國密歇根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的英語考試機構授權中心,開展美萊英語考試和培訓服務,此次將組織150多所美國和加拿大院校參展。
首次舉辦“互聯網+”的專場招聘會。根據《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 ”行動的指導意見》,大會也要適應“互聯網+”時代下的國際人才交流合作的需求,充分融合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把大會的人才、智力、技術、項目、信息、資金等各種要素融為一體。
首次將大會招聘會由一天變兩天。以往歷屆大會中,人才招聘會都是在大會第一天舉辦,今年將統籌大會期間舉辦的大學畢業生雙選會、海歸招聘會、外籍人才招聘會、“互聯網+”專場招聘會、事業單位職員招聘會,與大會展覽交流一起放在兩天時間內舉辦,這樣有利于求職人員、招聘單位、國內引智單位與海外組織更廣泛地交流。
會議上,國家外國專家局國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和海云天控股集團就“國際人才大數據項目”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書,雙方共同在深圳啟動國際人才大數據建設項目,這將為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提供項目和人才對接配套工程,充分運用大數據推動我國引智工作的發展。會議還審議了第十四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總體方案及組委會領導成員名單等事項,向20家單位頒發了合作單位證書

組委會頒發合作單位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