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雅華
(作者為陜西電視臺新聞頻道《今日點擊》專欄財經評論員)
2015年1月4日 ,李克強總理在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敲下電腦回車鍵,隨即卡車司機徐軍就拿到了3.5萬元貸款,這是微眾銀行作為國內首家開業的互聯網民營銀行,完成的第一筆放貸業務。2015年1月2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中國經濟年報》中,將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的出生,列為發生在這一年的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重大事件之一。
一家銀行的開業,之所以如此強烈地吸引到舉國關注的目光,是因為這家銀行的身上集合了太多的概念。
第一,它是一家民營銀行,雖然并非中國第一家,但卻真的很新鮮。因為雖然國內已經呼吁了幾十年,可直到2015年前,盡管中國已經有了上百家股份制銀行,不再是五大國有銀行的一統天下,可真正意義上的民營銀行只有民生銀行一家,其余的都是國有控股的商業銀行。在民生銀行之后,無數家民營銀行在申請待批,可到現在為止獲準的也只有包括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的五家銀行。可見,國家在這件事情上是多么地如履薄冰,慎之又慎。
第二,它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銀行,是為中國互聯金融領航的一艘破冰船。需要說明的是,前海微眾銀行不同于近兩年大量涌現的、野蠻生長的P2P平臺,而是一家真正的銀行,實力雄厚,擁有30億元的注冊資本金,如同一艘承載著上百架戰斗機的航空母艦。它的出資人是互聯網大亨“騰訊”,因此前海微眾銀行是一家實至名歸的“互聯網金融”銀行:它沒有在大街上占據著黃金地段、氣派而豪華的實體門店,沒有物理網點和柜臺,獲客、風控、服務都會在網上完成。更神奇的是,它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和大數據信用評級發放貸款。 馬云說,一家企業能走多遠,取決于它與互聯網結合的深度。可以想象,前海微眾銀行有著廣闊的未來。
前海微眾銀行主要經營模式是針對目標客戶群的需求,通過充分發揮股東優勢,提供差異化、有特色、優質便捷的存款、理財投資、貸款、支付結算等服務,全力打造“個存小貸”特色品牌。未來將以普惠金融為目標,致力于服務工薪階層、自由職業者、進城務工人員等普羅大眾,以及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小微企業和創業企業。微眾銀行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平臺,可將各類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充分運用到產品、服務和經營管理的各方面,從而顯著提升客戶體驗、降低業務成本。此外,前海微眾銀行還將在建立數據和先進分析以增強核心競爭力、深刻了解和滿足客戶需求基礎上,構建更全面的風險管理機制。在此之前,在中國還從沒有出現過這樣經營模式的銀行。

2015年1月18日,中國第一家互聯網金融銀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正式對外試營業。這是中國金融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日子。然而,面對這個新生兒,人們會產生疑問,互聯網金融銀行是否會替代傳統的商業銀行?這樣的商業借貸是否與P2P一樣存在安全隱患呢?
北京網貸平臺“里外貸”1月22日起暫停一切業務。據報道,其平臺面臨著9.34億元兌付賬款。或成為迄今為止涉及金額最大兌付危機。“里外貸”負責人孫友衛在投資人QQ群發布消息稱:“由于借款人聯系不到,未還款,平臺已無力繼續墊付,我們將報警處理,自今日起暫停一切業務。”其實“里外貸”高息吸儲的作法早已為日后埋下了定時炸彈。目前,平臺顯示仍有多個可投資標的,投資期限從45天到10個月不等,項目名義年化收益率大多在19.2%;此外,還有高達年化26% 的獎勵收益率。也就是說,投資者理論上可獲得45%的年化收益。從投資者獲得的借款協議書顯示,標有出借人姓名、金額、期限、年利率、應還時間和本息等甲方信息,而乙方對象僅僅顯示為借款人,無具體自然人或法人相關信息,丙方則為北京眾旺易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工商公示信息顯示其成立日期為2013年4月18日,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孫友衛。其實這是一個很標準、很典型的P2P 互聯網金融的運作模式,它的年化收益超出了中國銀行業法定的一年期基本利率的十倍,這是毫無疑問的民間借貸的高利貸,這樣高的借貸利率不受法律保護。可這樣的借貸利率,在民間借貸中并不少見,也不能輕率地給它戴上一頂“非法”的帽子,只能算是一種“愿打愿挨”的商業合同,如果它是合同簽約雙方真實意志的自愿表達,那么似乎也沒有什么不妥當的地方。因為貸款方之所以愿意接受如此之高的利息,是因為他所要進行的商業交易,其利潤會大大的超過貸款利息。其實中國有不少交易,其利潤大大高于100%。比如從美國進口的心臟支架,在香港的到岸價為200美金,而在中國,每個的價格都超過了27000元人民幣,利潤率超過了20倍。如果是這樣一單生意,你會在意45% 的貸款利息嗎?
但網貸之家發布的《2014年中國網絡借貸行業年報》數據顯示,2014年年底網貸平臺達到 1575 家,2013年時為800 多家 ;與此同時,2014年全年問題平臺達 275 家,而2013年為 76 家,尤其是2014年 12月就出現問題平臺92 家,超過2013年全年問題平臺的總和。問題平臺的出現遠遠快于新平臺的增長。從這些報道中所看到的現實是,中國的互聯網金融,遭遇到的信任危機是嚴重的,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以P2P 借貸平臺為主戰場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似乎已經到了刀口舔血的危險境地。
其實在2014年,中國就有總數超過1500家的P2P平臺展開了與前海微眾銀行相同的操作方式。但它們畢竟不是銀行,就其性質來說,只是小微貸的中介。它給中國金融業拓疆擴土的同時,也帶來了太多的風險。這就不能不讓人們對P2P平臺的信用風險高度戒備。而媒體選擇的“跑路”是一個溫和、中性的詞匯,說“卷款潛逃”表達更準確一些。因此,中國經濟期待著規范的“互聯網金融銀行”的出現,尤其資金周轉不暢的小微企業。盡管銀監會多次發文,要求銀行業為小微企業開小灶,可傳統銀行業就是對小微貸看不上眼。現在,“互聯網金融銀行”終于來了。
“信用”是銀行業的立身之本,是銀行業的生命線,是互聯網金融業的根基。那么,前海微眾銀行能帶給儲戶們信任感嗎?儲戶們能否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錢交給它嗎?2015年1月24日,馬云在達沃斯論壇上的一句,世界正在從信息時代進入數據時代。這也許正是前海微眾銀行降低借貸風險的一把鑰匙。
前海微眾銀行利用中國金融業聯網的數據庫,用大數據對客戶進行信用評估。其中,POS機的流水記錄是最主要的依據。POS 機所提供的交易記錄是一條再好不過的考察渠道,POS機的記錄會為我們提供大量的客戶商業交易數據,非常細致真實,幾乎所有的商業行為都會在這些細致入微、真實可信的數據中暴露無遺。而取得POS流水的途徑相對簡單,且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關聯客戶的經營情況,銀行只需要再配合企業規模、業務水平等綜合考評,便能給予授信。
在了解了POS這個路徑后可以發現,所有的商業交易都不是可以私下和秘密進行的,他們的一切活動都會表現為不斷涌動的現金流,都會出現在銀行的POS 數據庫中。銀行可以很容易地從電腦里看到,貸款的客戶用他的貸款在做什么,他的現金流到底會不會出問題,他從事的是不是合法的交易,他的企業是否在危險的水域里航行,企業主是不是在玩空手道,或者在以詐騙以及非法占有為目的而根本就沒有進行他所承諾的商業交易行為,他會不會卷款潛逃等,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一目了然。
明白了這一切, 你還會感覺到這種商業借貸不安全嗎?
盡管,互聯網金融銀行不可能對傳統商業銀行構成威脅,它的服務對象,恰恰是傳統商業銀行所勉為其難、風險很大卻費力又不掙錢的小微貸,實際上是為傳統商業銀行補遺揀漏。但是,傳統商業銀行并沒有漠視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商業銀行憑借著POS渠道擁有的龐大客戶群,許多傳統商業銀行正在將網絡貸款產品直接與POS相關聯,推出無抵押、無擔保的“POS 網貸”。2014年底,浦發銀行正式發布全新小微融資平臺“網貸通”,并聯合了通聯支付和銀聯商務兩大收單機構,推出“通聯寶POS貸”和“浦銀聯商務天天富POS貸”兩款子產品。
浦發銀行通過客戶在線授權實時獲取客戶相關信息和數據,以申請人交易流水、個人征信等信息為依據,實現對申請人的綜合信用評價與差異化風險定價,申請貸款到賬平均耗時5分鐘。類似的產品還有中信銀行的“POS網絡貸”以及光大銀光大銀行的“POS快貸”等。
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絡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的接受,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僅在于金融業務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參與者深諳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髓,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互聯網金融是中國金融業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中國金融業正在像哥倫布的船隊一樣,向著這片尚不可知的水域前行,而前海微眾銀行就是為這個船隊領航的破冰船。
互聯網金融船隊所前往的水域,水有多深,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可以肯定,不是近海,也不是淺海,但我們想往的水域,都是我們的目的地。前景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