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麗湯宇洋蔡鳳珠張艷青康燕蓉(.上海市浦東新區黃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防保科 上海 20299;2.上海市浦東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上海2006;.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299)
浦東新區川沙地區小學生營養干預效果評價*
陳秀麗1湯宇洋1蔡鳳珠2**張艷青1康燕蓉3
(1.上海市浦東新區黃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防保科 上海 201299;2.上海市浦東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上海200136;3.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1299)
目的:評價營養干預對小學生營養的影響效果。方法:2014年2-10月采取階段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在川沙地區2所小學三年級各隨機抽取2個班級,分別作為干預組96人和對照組92人。干預組進行為期6個月的營養干預,對照組未采用任何干預措施。干預前后采用問卷調查對兩組進行營養知識知曉率等評估。結果:干預組營養知識知曉率、營養態度和營養行為均較干預前和對照組明顯提高(P<0.05)。結論:營養干預能提高小學生營養知識知曉率,改善飲食行為。
營養 行為 效果 小學生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小學生的膳食營養狀況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營養不良率仍很高,貴州省中小學生總的營養不良率高達33.69%[1]。陳宏偉[2]對5 035名小學生的營養調查顯示,小學生的營養不良率為25.44%,營養過剩率為9.77%,表現為營養不良與營養過剩并存。高曦等[3]的調查顯示,上海市中小學生的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呈上升趨勢,且與特定飲食習慣和膳食模式有關,兒童青少年時期是各種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時期,及時獲得健康保健知識,為將來健康奠定基礎[4]。本文對浦東新區川沙地區小學生進行營養干預,并對干預效果進行評估,現報道如下。
1.1對象
2014年2-10月采取階段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在川沙地區轄區所有小學中隨機抽取園西小學和實驗小學三年級各2個班級188名學生進行調查,其男97名(51.60%),女91名(48.40%),年齡9~10歲,平均9.5歲。按學校分為干預組96人和對照組92人,兩組在年齡、性別構成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對干預組開展為期6個月的營養干預,包括:①形成以衛生老師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簡稱中心)營養條線人員為核心,班主任、家長配合,中心營養師技術指導的干預網絡。②開設健康教育課,由衛生老師、中心營養師主講,每周1次,每次30 min,共計12課;開展主題講座,由中心營養師對全校教職工講課;利用家長會時間給家長講解飲食營養知識。③在全校范圍內,每周播放1次有關營養的知識,共12次。④組織學生開展健康飲食的主題班會,并制作主題黑板報至少2期。⑤開展主題征文競賽1次。⑥暑假電話回訪,指導營養健康飲食。對照組未采取任何干預措施。
1.2.2調查方法
干預前、后采用浦東新區疾控設計的《小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調查問卷》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包括基本情況、營養知識、營養相關態度、飲食行為、飲料消費行為等。其中1周在校日晚餐在外就餐≤1次為很少,2~3次為偶爾,≥4次為頻繁;上周末在外就餐≤1次為很少,2~3次為偶爾,≥4次為頻繁;1周喝甜飲料≤1 d為很少,2~3 d為偶爾,≥4 d為頻繁。收回的問卷由課題組主要負責人當場質控、核對。終期調查在干預完成1個月后進行。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 3.1錄入數據庫,用R-3.02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指標變量進行頻數描述、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干預組營養知識知曉率顯著提高,且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1)。
干預后,干預組對“營養知識感興趣”和“會因某種零食不健康而不吃”的認識態度較干預前和對照組有明顯改變(P<0.05,表2)。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營養知識知曉率[n(%)]
干預后,干預組1周在校日晚餐在外就餐很少的比例明顯增高,為98.96%(95/96),與干預前的79.17%(76/96)和對照組的66.30%(61/92)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上周末在外就餐很少的比例明顯增高,為92.71%(89/96),與干預前和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干預后,干預組1周喝飲料很少的比例明顯增高,為97.92%(94/96),較干預前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營養干預是指導人們科學合理的選擇食物,平衡營養、建立健康的飲食行為習慣、預防營養不良性疾病,營養教育在國內外日益受到重視[5-6]。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營養態度變化[n(%)]

表3 干預前后在外就餐情況變化[n(%)]

表4 干預前后1周喝飲料情況變化[n(%)]
本研究顯示,干預組的營養知識總體知曉率從干預前的36.78%上升到干預后的70.94%,與許多文獻報道結果一致[7-9]。在營養行為方面,干預組營養行為改善明顯,學生在校日和周末在外就餐明顯減少。有調查顯示,餐館菜肴中食鹽和食用油用量偏高[10],在外就餐的膳食有高熱量、高脂肪和某些營養素(鈣、鐵、維生素A等)密度較低等問題,會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營養相關性慢性病的發病風險[11]。學生1周很少喝飲料的比例明顯升高(P<0.05),與文獻報道一致[12]。
開展營養健康教育能改善兒童缺鐵性貧血[13]和健康狀況[7],促進體質結構平衡[14]。在小學中開展富有特色的、特別是家長一起參與的營養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營養知識和態度,改善不良飲食行為和營養狀況,促進生長發育,值得進一步推廣。
[1] 陳鈺. 貴州省2010年不同民族中小學生營養狀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 2014, 35(5): 733-735.
[2] 陳宏偉. 濮陽市華龍區5035名小學生營養現況調查分析及改善建議[J]. 中外醫學研究, 2014, 12(20): 87-88.
[3] 高曦, 孟派, 廖中強, 等. 上海市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相關的膳食模式分析[J]. 環境與職業醫學, 2014, 31(1): 12-17.
[4] 張維強. 營養早餐對農村學生健康狀況的影響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 2014, 1(上): 495-496.
[5] 劉學文. 九江縣小學生營養教育干預的效果評價[J]. 實用預防醫學, 2013, 20(2): 191-192.
[6] Makhoul Z,Taren D,Duncan B,et 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nemia,iron deficiency and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rural nepali pregnant women[J]. 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 2012, 43(3): 735-746.
[7] 藍曉芳, 夏燕瓊, 秦祖國, 等. 廣東省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中小學生營養知識和行為健康教育干預效果評價[J]. 中國健康教育, 2013, 29(5): 441-444.
[8] 孫思飛, 張一英, 彭慧, 等. 上海嘉定區中小學生營養知識健康教育干預效果評價[J]. 中國學校衛生, 2012, 33(4): 481-483.
[9] 懂靜, 馬吉祥, 郭曉雷, 等. 山東省中小學生健康行為干預效果評價[J]. 中國公共衛生, 2012, 28(3): 408-410.
[10] 曹可珂, 朱珍妮, 馮翔, 等. 三城市餐館菜肴中食鹽和食用油使用情況調查[J]. 衛生研究, 2014, 43(3): 515-518.
[11] 曹可珂, 何宇納. 在外就餐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進展[J]. 中國食物語營養, 2014, 20(1): 67-71.
[12] 張琦, 蓋萍. 杭州某小學以營養教育為重點健康促進學校效果評價[J]. 中國學校衛生, 2012, 33(11): 1329-1333.
[13] 胡劍, 王愛鳳, 祁海嘯, 等. 營養干預對兒童缺鐵性貧血的干預效果評價[J]. 中國健康教育, 2014, 30(9): 795-797.
[14] 孟麗蘋, 張倩, 胡小琪, 等. 陜西省兩縣農村寄宿制學生營養干預的效果評價[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3, 21(6): 597-603.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 of the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on the pupils in Chuansha area in Pudong New District*
CHEN Xiuli1, TANG Yuyang1, CAI Fengzhu2**, ZHANG Yanqing1, KANG Yanrong3
(1. Prevention Department, Huanglo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205, China; 2. Centre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0136, China; 3. Chuansha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205, China)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on the pupils’ nutrition. Methods: In Chuansha area, two classes in third grade of two schools was selected with the multi-stage randomiz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and divided into an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96 pupils,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92 ones. The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was developed fo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for six months, and any intervention was not carried out for the control group.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nutritional knowledge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awareness rate of the nutritional knowledge, nutritional attitude and nutritional behavio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awareness rate and the dietary behavior of the pupils.
nutrition; behavior; effect; pupil
R153.2
A
1006-1533(2015)18-0048-03
上海市浦東新區衛生系統優秀社區適宜人才培養計劃(PWRs2013-16)
**
蔡鳳珠。E-mail:fzcai1990@163.com
2015-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