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俊文等
[摘要] 目的 對比分析種植牙修復與固定橋修復在前牙單個缺失中的效果。 方法 根據患者意愿將本院口腔科2011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147例(147顆牙)前牙單個缺失患者分為種植修復組(采用種植牙修復治療,74顆牙)和固定橋組(采用固定橋修復方法,73顆牙),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差異。 結果 修復治療后齦緣水平分布比較,種植修復組分布于0~0.5mm水平達到91.89%,固定橋組為79.45%,兩組患者的齦緣水平分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修復治療后兩組唇側豐滿度分布比較,種植修復組唇側豐滿度分布于0~1mm水平達到89.19%,固定橋組為71.23%,種植修復組顯著優于固定橋組患者(P<0.05)。修復當日、修復半年后、修復1年后種植修復組患者的總咬合力、左右向位移、前后向位移檢測值均優于固定橋組但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種植修復組患者在修復1年后的臨床療效評估為有效率95.95%顯著的高于固定橋組的80.82%,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種植牙修復較固定橋修復在前牙單個缺失中具有更加顯著的臨床效果。
[關鍵詞] 種植牙修復;固定橋修復;單個缺失;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8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16-18-04
Application effect of implant prosthesis and fixed bridge in patients with anterior tooth single deficiency
SHAN Junwen SHAN Zinan DONG Minjie HE Lihua HE Zhiwei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the Fifth Peple's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Dongguan 5239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ative analyze the effect of implant prosthesis and fixed bridge in patients with anterior tooth single deficiency. Methods 147 patients (147 teeth) with anterior tooth single deficiency, who were treated in stomat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1 to June 2013, were divided into implant prosthesis group of 74 teeth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implant prosthesis, and fixed bridge group of 73 teeth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fixed bridg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clinical effect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gingival margin level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evel of 0~0.5mm in implant prosthesis group(91.89%)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which in fixed bridge group(79.45%)(P<0.05), the labial side fullness distributed in the level of 0~1mm in implant prosthesis group(89.19%)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which in fixed bridge group(71.23%)(P<0.05). The total bite force, the detection value of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al displacement, the detection value of pre and post directional at the same day of repair, half year after repair, 1 year after repair in implant prosthesis group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mpared with which in fixed bridge group(P>0.05). The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efficacy evaluation 1 year after repair in implant prosthesis group(95.95%)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which in fixed bridge group(80.8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Implant prosthesis in patients with anterior tooth single deficiency has more significantly clinical effect compare with which of fixed bridge.endprint
[Key words] Implant prosthesis; Fixed bridge; Single deficiency; Effect
當前,前牙缺失的治療方式包括種植修復與固定橋修復[1],而固定橋橋體設計既要滿足患者面部美學的需要,同時也要確保缺牙區固定后其內牙槽嵴能夠進行良好地自潔[2]。常規固定橋的橋體形式包括蓋嵴式、懸空式改良蓋嵴式以及卵圓形等,其中臨床上常以改良蓋嵴式作為前牙固定橋,這是因為該橋體形式能較好滿足前牙缺失治療中患者初級面部美學和缺牙功能恢復的要求[3],但無法實現
更高層次的前牙面部美學的要求。因此,隨著口腔種植技術以及患者對義齒功能修復和美觀要求的不斷提高,種植修復逐漸被用于多數前牙缺失患者的治療中[4],其無需損傷健康牙齒,并能保證患者面部外形美觀,植入義齒可完美實現缺牙的正常功能,防止牙槽骨萎縮。但種植牙修復與固定橋修復孰優孰劣,目前依存在爭論[5]。本研究選取種植牙修復與固定橋修復分別對前牙單個缺失病例進行缺牙修復,對比二者的療效差異,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材料
以本院口腔科2011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147例(147顆牙)前牙單個缺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意愿將其分為種植修復組(采用種植牙修復治療,74顆牙)和固定橋組(采用固定橋修復方法,73顆牙)。種植牙修復組74例患者,其中男患者41例、女性患者33例;年齡18~54歲,平均年齡(32.74±9.98)歲。固定橋修復組73例患者,其中男患者43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21~55歲,平均年齡(34.15±10.36)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構成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年齡18歲以上的患者;(2)均為前牙單個牙缺失的患者;(3)主動愿意接受本研究兩種修復方法中的一種;(4)張口無偏移、雙側顳下頜關節無明顯異常;(5)并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排除標準:(1)排除前牙區缺損過大、眼紅牙列缺損或缺失的患者;(2)游離端錯位牙、畸形牙、重度磨損牙患者;(3)合并嚴重口腔感染、牙齦炎的患者;(4)合并急慢性期感染性疾病的患者;(5)合并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固定橋組:常規固定橋修復。就診時均拔除患者的功能喪失的缺牙,并叮囑其定期復診,若患者復診時其牙槽骨改建完成,可對其缺牙拔出位置的鄰牙使用磨針做預取模處理,后取印模制作固定橋牙冠義齒,制作完成后,給患者配戴義齒,配戴時要觀察患者的咬合情況,配戴完成后,叮囑患者要于3個月后復診,若感覺不適要及時復查。復診時,醫師對患者療效的做評估并記錄。
種植修復組:口腔植牙修復治療。術前,用X 線攝片檢查患者的頜骨曲面體層,以充分了解待植區的結構和鄰牙情況、牙槽骨高度和密度等[6],并計算相關參數,根據參數制備術前記錄模型;術中,患者坐于牙椅上,手術醫師徹底清洗并消毒患者缺牙兩側的鄰牙,于牙槽的脊頂位做H或者L形切口,后將切口皮瓣外翻將牙槽骨暴露充分,用定位鉆定位,先將先鋒鉆做導向鉆入,利用擴孔鉆做逐級預備直達預計深度和直徑,當頸部成形后,再把種植體植入(對于皮質骨較厚的患者,可用攻絲)螺絲以封閉,然后將切口縫合好;術后,患者口服抗生素以預防感染,做口腔漱口處理。患者于術后1周可對切口拆線,術后2~6個 月進行復診并安放愈合基臺以修復上部結構,先依據種植體的類型挑選合適基臺,后取印模制作完成,當患者試戴舒適后便可完成種植修復,并可適當地進行調磨和拋光,叮囑患者切勿咬合硬物或者撕扭食物等,3個月后進行復診,醫師對患者做療效評估。
1.3 總咬合力大小及分布檢測
使用T-scan Ⅲ型咬臺力計(購自美國Tekscan公司)對前牙缺失行種植、固定橋修復后和正常前牙列的咬合力分布差異進行檢測。受試者患者端坐切放松,兩眼平視正前方,眶耳平面和地平面平行,后將合適的感應片固定于咬合分析系統所連咬柄上,接著將咬柄旋入患者的口內并和上頌牙列咬合面貼合。叮囑受試者要呈下頜姿勢位并且自然閉口以達牙尖交錯位對咬柄緊咬3s,咬3次,每次間隔30s[7],記錄平均值。且患者缺牙修復前記錄兩組相關的數據,于復診時也分別記錄修復后的當日、6個月的和1年的實驗數據。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差異、修復前與修復后第3個月的齦緣水平[8](采用游標卡尺測量橋體/種植體位置齦水平與同名牙齦水平的差值)、唇側豐滿度[10](采用卡尺測量缺失牙及對側同名牙齦方1mm處唇腭側組織厚度的差值,確定橋體/種植體唇側軟組織的豐滿度)的分布差異,齦緣水平、唇側豐滿度表示修復后患者外觀美觀程度的指標,測量值越小,外觀越好;比較兩組患者修修復后不同時間的總咬合力大小及分布情況差異(采用T-scanⅢ型咬臺力計檢測)。
齦緣水平及唇側豐滿度評價標準:8名專科醫師嚴格按照紅色美學指數(PES)+白色美學指數(WES)標準進行評分。紅色美學指數(Pink Esthetic Score,PES)[4]用來評價前牙種植體周圍軟組織美學效果。該標準包括7個檢查指標:近中齦乳頭、遠中齦乳頭、唇側齦緣水平、軟組織形態、牙槽突外形、軟組織顏色、軟組織質地,每項指標以“2-1-0”作為“好-中-差”評價指數。白色美學指數(white esthetic score,WES)用來評估種植修復術后牙冠美學標準。該指數包含5個指標:牙冠形態、牙冠體積及外形、修復體色調、修復體表面紋理以及透明度。同樣的每項指標以“2-1-0”作為“好-中-差”評價指數。
臨床療效指標: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顯效:患者缺失牙功能恢復正常、咀嚼能力恢復正常、修復體未出現松動、脫落及折斷等情況發生;有效:患者的缺失牙基本恢復正常功能,但是不能咀嚼硬物,修復體未出現松動、脫落及折斷等情況endprint
發生,但是患者基牙或相鄰牙齒可感到疼痛;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修復體出現松動、脫落及折斷等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
所有統計分析在SPSS20.0統計軟件中進行。計量資料以()的形式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三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修復治療后第3個月的齦緣水平、唇側豐滿度分布比較
修復治療后齦緣水平分布比較,種植修復組分布于0~0.5mm水平達到91.89%,固定橋組為79.45%,兩組患者的齦緣水平分布情況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修復治療后兩組唇側豐滿度分布比較,種植修復組唇側豐滿度分布于0~1mm水平達到89.19%,固定橋組為71.23%,種植修復組顯著優于固定橋組患者(P<0.05)。詳見表1、2。
2.2 兩組患者修復后不同時間的總咬合力大小及分布情況比較
修復當日、修復半年后、修復1年后種植修復組患者的總咬合力、左右向位移、前后向位移檢測值與固定橋組比較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2.3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種植修復組患者在修復1年后的臨床療效評估為有效率95.95%顯著的高于固定橋組的80.82%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3 討論
前牙的缺損會對患者阻嚼、發音以及美觀造成
嚴重障礙,還會影響到人體口頜系統正常功能[11],且單個缺牙位置不同,其帶來的影響各異。若前牙缺失在長期內得不到及時修復,可造成缺牙鄰近牙逐漸向缺隙傾斜移位,前牙區缺牙下側或上側對合牙會出現會畸形伸長,誘發缺牙患者出現咬合干擾、牙周組織畸形以食物嵌塞等病變[12]。同時,前牙單側牙的缺失還會產生偏側咬合,導致面部上下不對稱。同時,大部分前牙缺失還會引起咬合關系紊亂及正常后牙出現咬合功能喪失、上下前牙垂直距離縮短等,嚴重者還會出現上、下頜關節病變等,從而影響整個口腔系統正常功能,威脅患者身體健康。
為恢復因單個前牙缺失而引起的咀嚼功能、口腔健康及人面美觀的病變,在臨床上通常采用固定橋修復法恢復單個缺失前牙解剖形態和生理功能[13]。固定橋修復主要通過粘結固定橋的方式修復缺牙,其優勢在于價格低廉和磨牙量少,且性能良好,修復后牙齦端形態既美觀又逼真,并具有很好的口腔自潔性,可保持軟組織健康[14]。本研究中,使用固定橋修復修復前牙缺失的患者的唇側豐滿度較高,證明固定橋修復能同時滿足口腔良好的自我清潔功能和較好恢復牙齒功能,并使得患者在修復后面部獲得理想的美學修飾[15]。但固定橋修復只對缺牙初期的患者治療效果具有較好療效,但對長期缺失牙沒有進行修復治療的前牙缺牙患者的后期修復出現的困難無法有效解決,有的甚至不可修復,同時固定橋修復易對缺牙處的鄰牙造成損傷[16]。現如今伴隨口腔種植學的迅速發展,種植牙修復逐漸被廣泛應用。其和固定橋修復相比,可以獲得更佳的美觀修飾、更好的咬合功能恢復以及更高的成功修復率,且不會損傷鄰牙。故在條件許可下,種植修復可作為對單個前牙缺失首選修復手段[17]。因此,在研究中,我們發現種植修復組患者的齦緣水平、唇側豐滿度均顯著優于固定橋組患者,證明種植修復的治療效果較固定橋組更有效、更明顯、更出色。
此外,在咬合力測試中,結果表明種植修復組咬合力大小與分布均近似于固定橋組。由于固定橋修復組主要是利用天然牙體進行缺牙修復,這也說明種植牙體和天然牙生理功能相近,但是種植組在缺牙修復后,其左右、前后的位移程度略高于固定橋修復。這是可能是因為種植牙體屬于人工制作,不能被天然牙周組織依附,使得其對咬合力敏感度約為天然牙體的1/8[18],當種植牙受到咬合載力后,其在水平與垂直方向的位移度均小于天然牙體,造成植牙對咬合力緩不足[19],但是研究結果顯示,兩種牙間咬合差異比較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此影響較小,不會對種植修復療效果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口腔種植牙修復可對前牙單個缺牙的患者療效顯著,且相比于固定橋修復法,其療效安全性更高、對牙組織危害更小,因此值得在牙科缺牙修復被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林藝娜,于長英,孟波,陳愛國. 天然牙-種植體聯合支持套筒冠固定橋的臨床研究[J]. 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4,17(4):177-179.
[2] 解涓,林盛筱. 氧化鋯全瓷固定橋在后牙種植修復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4,23(2):232-236.
[3] 封偉,薛敏,耿進友. 種植體天然牙聯合支持固定橋修復短期臨床評價[J]. 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4,7(12):731-733.
[4] 張慶福,劉國勤. 自體骨移植與引導骨再生在外胚層發育不全綜合征種植修復中的應用[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4,4(6):443-447.
[5] 葉蓮妹,徐佳蕊,高久瑜. 上切牙金屬樁冠根折原因分析[J]. 現代儀器與醫療,2013,19(6):79-81.
[6] 劉偉,周志強,文愛杰. 上頜前牙缺失應用卵圓形橋體固定橋修復2年觀察[J]. 北京口腔醫學,2014,22(2):107-109.
[7] 索來,萬乾炳. 口腔修復治療中天然牙與種植體聯合支持式固定橋的應用與前景展望[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7(10): 1-2.
[8] 張海東,孟煥新. 牙周狀況及牙周治療對口腔種植修復長期效果的影響[J]. 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3,48(4):229-232.
[9] 趙小容,陳新民,曾興琪. 應用數字激光散斑技術分析比較種植與傳統單端固定橋的受載位移[J]. 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45(1):156-158.endprint
[10] 謝煜庭,喬志平. 種植體與天然牙聯合固定修復的臨床觀察[J]. 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3,4(1):46-47.
[11] Rachmiel Omri, Emodi Zvi, Gutmacher Israel. Oral and dental restoration of wide alveolar cleft using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and temporary anchorage devices[J]. Journal of cranio-maxillo-facial surgery: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ranio-Maxillo-Facial Surgery,2013,41(8):728-734.
[12] Jung Yong-Gun, Kim Myoung-Uk, Jin Jin-Hyun. Relationship of tooth mortality and implant treatment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in Korean adults[J]. The journal of advanced prosthodontics,2013,5(1):51-57.
[13] 吳強,饒小浪,曾月華. Bicon短種植體在上頜后牙缺失區骨量不足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5,11(4):118-119.
[14] 李常山. 腭側帶蒂黏膜瓣在上頜前牙種植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校醫,2015,29(1):40-41.
[15] 張秀蓮. 不同方式修復牙齒200例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6(7):66-67.
[16] 劉江濤. 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9(6):94-95.
[17] 李睿. 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的美學觀察和療效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5(5):116-117
[18] 邵磊,張波,江鷺鷺. 不同術式上頜竇提升術應用于上頜后牙種植修復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5,8(4):214-218
[19] 張波,邵磊,趙寶紅. 下頜后牙區短種植體聯冠修復短期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5,8(1):22-27.
(收稿日期:2015-06-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