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杰 劉冬
藥科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擔負著提高藥學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和人文科學素質的重任,在藥學專業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可以培養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藥學人才。當前,我國醫藥事業發展對藥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應該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以培養出適應我國醫藥事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藥學人才。
一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在藥學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實現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
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分為思想政治素質與職業道德素質目標、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三個模塊,思想政治素質與職業道德素質是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思想政治素質與職業道德素質首先關注的是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塑造,使藥學專業學生認識藥學職業的基本要素,包括基本道德規范、倫理原則和法律責任。它要求藥學專業學生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為我國衛生事業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而奮斗;具備人道主義精神,珍視生命,關愛病人,尊重患者個人信仰;實事求是,樹立依法行藥的法律觀念等。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這就決定了它是培養藥學專業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的主要途徑。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育是實現藥學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
(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培養藥學專業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手段
1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為藥學專業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遠大的抱負、明確的目標和頑強的毅力是人們學習和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不可缺少的精神條件,因為在人的綜合素質中,思想政治素質起著根本性的導向作用,為其他素質的培養提供動力。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學校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這不僅不排斥學習科學文化,相反,政治覺悟越是高,為革命學習科學文化就應該越加自覺,越加刻苦”[1]。胡錦濤同志也指出:“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樹立崇高理想和遠大志向,從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礎,學習才有動力,前進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2]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也強調:“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這就是我們的用人標準為什么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因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養大德者方可成大業。”[3]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要通過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學生學好專業知識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2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有利于提高藥學專業學生的文化素質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對學生的人文社科知識和人文能力的培養有重要作用。其內容涵蓋哲學、政治學、經濟學、近現代史學、社會學、倫理學、法學等學科的重要內容。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使學生接觸到上述人文社科知識,豐富學生的文化修養,彌補專業學習的不足,可使學生成為一個博學多才、有較高文化教養的人。此外,隨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不斷深化,選修課程的不斷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更體現出綜合性特點,它對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的作用將更大。
二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藥學人才培養相結合的途徑和方法
在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高科技和信息化競爭激烈的時代,藥品生產企業對藥學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藥學人才不但要有寬厚的基本理論知識,有扎實的專業技術能力,還要有正確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等。為適應時代和醫藥企業對藥學人才的要求,藥科院校思想政治課教育必須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培養更多適應我國醫藥事業發展需要的高級藥學人才。
(一)更新教學理念
在教育理念上,教師必須充分考慮藥學專業學生的特點和培養要求,創造民主、平等及和諧的課堂氣氛,確立“以人為本”,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而具有個性發展的教學觀念,樹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重點的教育觀念。在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相長、師生間雙向交流互動,把講授、學習、實踐三方面融為一體,不僅講授基本理論知識,更要注重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使藥學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職業觀、就業觀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實現知識教育與能力、素質培養相互促進,達到能力強、素質高創新型藥學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調整教學內容
在課堂講授上,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依據藥學發展趨勢以及醫藥企業對藥學人才素質的要求,找準與藥學專業教育結合的切入點,結合授課內容,有針對性地施以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藥學專業學生所受的專業教育“同舟”、與培養和塑造藥學專業學生高尚藥德的主旋律“同曲”,與藥學發展趨勢和醫藥企業對藥學人才的要求“同步”,著力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著力培養學生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質。
1 加強藥學專業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
思想政治課教育要大力加強藥學專業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這既是關系我國藥學事業發展的頭等大事,也是增強大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前提條件。藥學專業學生正處在發育成長期,世界觀尚未真正形成,普遍缺乏獨立分析和判斷問題的能力。因此,應根據新時期藥學專業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幫助他們樹立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培養他們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良好品質。首先,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入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世界觀教育。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學生的頭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引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問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其次,要以先進典型為榜樣,深入開展以“求真務實、艱苦奮斗、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為主要內容的人生觀教育,引導學生以先進模范人物為榜樣,明確人生目的和奮斗目標,摒棄唯利是圖、拜金主義的價值取向,樹立既講物質利益和個人價值體現,又講“服務人民,無私奉獻”的價值觀念。endprint
2 加強藥學專業學生藥學職業道德教育
加強藥學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藥學專業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義不容辭的責任。吳孟超教授曾指出:“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4]這句話精辟地概括了為醫的兩個先決條件,前者指德,后者指才。同人的生命和健康直接相關的藥學人員同樣要求具備這兩個先決條件。藥學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它的職業特點要求藥學專業學生必須加強職業道德培育,通過系統的藥學德育教育和藥學道德修養,才能成為德才兼備的藥學人才。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育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加強對學生藥學職業道德教育。要以藥學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為基準,通過正反案例的比較分析,指導學生辨別假、惡、丑,增強職業道德操守和社會責任感,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振興我國藥學事業,服務社會做出應有貢獻。
3 加強藥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教育
培養藥學創新人才是我國藥科院校的當務之急。我國制藥業長期以仿制為主,嚴重地制約著醫藥工業的發展,我國醫藥工業發展的唯一的途徑,是走創新之路,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這不僅需要資金、設備,更需要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因此,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和實踐中要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之道就在于實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探究式教學,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結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意識教育功能,從培養學生潛在創造力入手,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營造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性人格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并將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相互融合。同時,教師堅持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個性發展。根據社會對藥學人才的要求,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既具有自我開拓和獲得知識的能力,又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組織能力及創新能力,以適應醫藥科技快速發展和激烈競爭的需要。
4 加強藥學專業學生溝通、協調和寫作教育
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和寫作能力是藥學人才能力培養的重要目標,也是醫藥企業對藥學人才的基本要求。藥學專業是一個就業范圍較為寬泛的專業,畢業生流向為藥廠、醫院、藥經營及流通、藥品檢驗、藥政管理等部門,許多用人單位在選聘畢業生時非常注意學生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和寫作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際交流和表達能力的藥學專業學生在工作中,適應能力強,能處理好人際關系,與別人合作共事。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中,教師要注意通過課堂討論、演講、辯論、團體活動和撰寫論文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現代社會亟需的藥學人才是能夠進行醫院藥學管理的開拓型人才、能夠進行新藥研究開發的創新型人才以及能夠推行合理用藥的專業人才。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要適應藥學人才市場的需要,進行教學改革。在教學方法上,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藥學專業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增強他們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觀念和社會責任感。
1 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法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我們培養的藥學專業學生要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是教師要突破舊的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要通過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方法傳授知識,對教學內容要有獨特新穎的見解。筆者的做法是:第一,在教學中善于向學生發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講課時,教師不要講得太快,講得太滿,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去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消化教學內容。第二,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敢想、敢問、敢創新,保護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對學生在探討問題、研究問題時出現的偏差,加以引導和關注,不要挫傷學生的創造性。
2 討論式教學法
在組織討論式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特點,充分考慮藥學專業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首先,教師要精心選好題目,設計討論主題,如醫藥學特色視頻觀看討論、醫藥特色案例討論、醫療衛生焦點問題討論和專題討論等內容,讓學生充分準備。其次,教師要盡可能鼓勵學生主動發言,以促進討論的深入和拓展,提倡不同觀點的爭論。再次,教師可以做綜合性的概括、點評和引導,對于不正確的觀點,要明確進行糾正和說明。通過討論式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
3 深化實踐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是提高藥學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于培養藥學專業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實踐教學的途徑有三個方面:一是組織學生參加科研活動。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科研活動,讓藥學專業學生盡早接觸科研,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從課堂到課外的延伸,使學生在查閱文獻、形成研究思路、制定方案、整理數據、撰寫論文的過程中,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二是組織學生參加科技競賽。在第二課堂,教師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科技競賽,當好學生的指導教師,幫助學生做好選題、確定提綱、指導研究方法等工作。組織學生參加科技競賽,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和探索能力,以及競爭意識和創新創業的能力。三是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當代藥學專業學生要健康成長,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而且要向社會學習,自覺投身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通過社會實踐,培養藥學專業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原理、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自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加深對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和思想道德理論的理解和體驗,增強社會責任感,自覺成長為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
總之,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教師要處理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思想教育功能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關系,積極推動思想政治課改革,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藥學特色教學模式,為培養高素質、受社會歡迎的藥學人才做貢獻。endprint
(四)全面提高教師素質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培養高素質藥學專業人才的關鍵
當今社會要求藥科院校培養的藥學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技能,而且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藥學事業;要具有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這些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素質是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當務之急。
提高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質的途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學校要把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培養高素質藥學人才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著力提升教師素質、優化隊伍結構,著力加強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創新團隊的建設,著力加強教師培訓,健全教師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二是教師以身立教。俗話說:“名師出高徒”。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和道德觀念的傳播者,品德行為的示范者,只有自身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提高了,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藥學人才。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以身立教”。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愛崗敬業、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還需具備不斷探索、創新和進取的科學精神。在業務上,要有深厚扎實的專業知識,還需有廣博的綜合知識和敏捷的思維,特別是要掌握一些藥學知識。藥科院校可以組織和鼓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參加基礎藥學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幫助教師拓寬知識視野。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指出:“教師承擔著最莊嚴、最神圣的使命,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考察時強調:“需要我們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需要涌現一大批好老師。全國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5]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只有具備寬廣而深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才能夠更貼近藥學專業學生的實際,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獲取知識、增長才干的需要,才能培養出富有創新意識,知識面廣,觀察力敏銳,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藥學人才,為祖國的藥學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2]胡錦濤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北京:人民日
報,2010-09-09.
[3]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北京:人民
日報,2014-05-05.
[4]吳孟超.為醫重在德,重德貴創新[J].中國醫學倫理學,
2006,19(2):3-5.
[5]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N].北京:人民日報,
2014-09-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