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先蓉 周晨曦
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地,是建設思想道德與意識形態的教育陣地,是傳播價值觀念的重要橋梁,教師是高校教育的關鍵因素,教師的素質與品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和人才的培養教育都起著直接性的影響作用,而加強師德建設則是新時期高校創建高素質師資隊伍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指引著高校師德建設的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基點,結合高校黨建工作,強化高校師德建設,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是和諧社會創建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時期高校組建高素質、高水平教師隊伍的必然選擇,更是我國高等教育穩定、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石。
一 高校師德建設現狀
伴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各種新事物、新問題應運而生。在這種形勢下,我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主流趨勢良好,但是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新事物、新問題的不斷沖擊,腐朽、陳舊的思想文化的逐漸滲透,對部分教師的師德培育造成影響,師德缺失現象在教師隊伍中層出不窮。
(一) 教師師德存在的問題
1 缺乏學術道德
近年來,部分高校教師綜合素質及學術道德水平欠缺,心態過于浮躁,一味的迷戀行政職務,科研能力及進取心不強;學術研究出現低水平復制現象,學術成果虛假抄襲、粗制濫造,學生學術成果被有些教師無償占用,套取科研經費,學術研究乏力,其功利思想愈加嚴重,影響了高校教師學術水平的發展。
2 缺乏敬業精神
在社會轉型及市場經濟的影響下,有些教師將教育單純看成謀生的手段,將師生關系當做價值交換,師生關系逐漸趨于利益化和世俗化。職業信念的不穩定,使得部分高校教師缺乏教師應有的敬業精神,對教學工作得過且過。有些教師在校外兼職,對高校教育的本職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高校教師應有的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嚴重缺失。
3 缺乏責任意識
高校教師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力量,應注重“育人”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但是縱觀當前的高校教育,有些教師單純的認為只要做好教書工作,就完成了本職任務,僅僅局限于傳道授業的教育方式,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無法獲悉學生的心理狀況及心理所需,缺乏對學生足夠的關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極為不利,并且嚴重影響了高校的育人效果。
(二) 高校師德建設機制存在的問題
1 缺乏合理的培訓機制
有些高校教師未能以師德規范對自身進行嚴格的要求,并且高校又缺乏師德方面的相關培訓,高校師德建設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未能觸及到師德建設的本質所在。另外,師德培訓形式和內容過于單一,集體座談的形式收效甚微,單純的依靠法律條文內容乏味。
2 缺乏科學的評價與獎懲機制
目前,一些高校的師德評價以獎懲性評價作為主要方式,即在多方面多層次的測評下,根據先后比例選拔優等級,以優、中、劣等級作為教師晉級、加薪、獎勵、處罰等的依據,師德評價成了對教師的獎懲手段。這種評價和獎懲機制雖然會對教師的師德表現做優劣區分,但是這也會使教師將師德表現轉化為與利益掛鉤的暫時性行為,忽略了高校師德建設的持續長久發展,更失去了師德評價的導向作用與指引教師未來發展的作用。有些評價體制過度要求定量考核,以數據表現等級,忽略了“師德”評價所帶有的特殊性,師德評價走上了過度量化的趨勢。
3 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高校師德建設是一項內外并重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高校教師自身的嚴格約束,更需要有效的師德監督機制對其進行外部管束。高校師德建設若沒有外部壓力對教師予以管控,高校教師就會缺乏足夠的動力去踐行師德規范。對于現存的師德監督機制而言,還未實現有序化與公開化,其監督結果沒有涉及教師利益,因而其監督效果往往不佳。
4 重科研輕教學的學術機制
我國高校教師存在明顯的學術性傾向,過于注重科研學術性研究,輕視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學術功利化嚴重,名利思想泛濫,學術不誠信現象積聚。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期,個別教師貪圖名利,治學不嚴,教學不慎,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花在學術研究上。更有甚者在申報科研項目、考評職稱上弄虛作假,學術道德逐漸衰弱。這些不但沒有使學術研究取得相應的進步,反而耽誤了正常的教學授課,高校教師學術前景堪憂。
二 影響高校師德建設的原因
在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滲透下,以及改革開放的進步與發展中,我國社會逐步進入轉型期,腐朽思想的沖擊使得當前的高校師德建設面臨諸多問題,而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在于:
第一,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新思潮不斷深入,其中難免有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識侵襲著傳統的價值觀念,使高校教師在新思想、新觀念的漩渦中逐漸迷失師德建設的正確方向。不良風氣的滲透侵蝕,使有些教師逐漸丟失了責任意識、教師職責和敬業精神。
第二,在現代高校管理中,逐漸將創收作為第一要務,將職稱晉升、獎金、工資的發放作為教育管理的中心要素,使得多數教師過分重視名利,而忽視了教書育人、辛勤奉獻的教育本質,忘記了人民教師的根本職責。
第三,高校對年輕教師師德素養的培訓力度不足,以及不完善的師德建設機制,嚴重阻礙了師德建設的健康發展。首先以年輕教師為主的高校師資隊伍,缺乏足夠的成熟度,高校不注重對青年教師師德素養的培訓,很難保證青年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育人質量及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其次,不完善的師德建設機制,不明確的管理權限,使得高校師德建設在相應的管理部門上,沒有形成集中的管理合力,高校師德建設缺乏完善系統的機制保障。
三 高校師德建設發展路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高校師德建設的指導方針和核心內容,為高校師德建設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指引正確的前進方向,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同時也為當前的師德建設提供了更為多樣的方法與視角。endprint
(一)理想信念引導
理論武裝是高校師德建設的著力點和出發點,始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使其內化為高校教師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外化為教師行為規范,并付諸自覺行動,將其貫穿于教育全過程。學校各部門應進一步創新理論學習方式,組織深入學習理論綱領與黨的文件,開展理論研討會,創建師德教育論壇,以各項實際行動深化師德建設,使其更加規范化,經常化。將愛國主義、社會主義作為理論教育的重點內容,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物質利益理念,幫助教師提升對道德現象的判斷能力,對時事政治的洞察能力,以正確的育人理念引導高校教師不斷提升其自身素質。
(二)榜樣模范激勵
高校教師自身具備較高的文化知識水平,強烈的責任感與成就意識,在高校中往往有很多政治立場堅定、道德素養高尚、思想境界高遠的專家學者,在這些學者身上充分彰顯著高尚的道德情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展露無遺,他們是高校師生應極力效仿的楷模,學校應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大力弘揚優秀的師德風尚,在高校中營造為人師表、高尚師德、教書育人、嚴謹教學的優良風氣。廣大教師應積極的反省與超越,堅守教育陣地,教好書的基礎上育好人,在課堂中開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將教室真正轉化為弘揚師德、展現師風的主要陣地,將思想教育巧妙的融入到課堂之中,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做好人、行好事,彰顯出高校教師的真正教育價值。
(三)完善評價機制
在實際的高校評價體制中,對科研成果、教學質量、師德師風這三者的評價,通常是科研最重、教學次之,而最容易被忽略的則是師德師風,在學校具體的考核和職務聘任中,師德也變成了可有可無的成分。要加強師德建設,就要求學校將師德嚴格評價體制,將師德評價落實到實處,適時開展師德評議調查,將師德評價真正的作為教師考核、晉升的標準之一,對師德不合格的教師要及時的發現,并幫助其認識、反省;對于思想道德水平極其惡劣的教師應及時清除,保持教師隊伍的高尚與純潔。另外,完善激勵機制,對師德建設中表現優秀的集體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在進修、晉升等方面優先考慮師德標兵。
(四)健全利益保障體制
師德建設應堅持以人為本,真正從教師出發,關心教師所想、所需、所求,從教師著手,體現教師利益,才能更為有效的開展師德教育。任何道德行為都集中反映著社會中的利益關系,師德規范只有體現、代表教師利益,師德建設才能有廣泛而深入開展的基礎。所以,高校應大力健全利益保障體制,關注教師發展需求,為高校教師提供優良的工作環境,創建廣闊的發展平臺,使教師擁有一個自由發展的廣闊空間,在積極愉悅的環境中展現師德的魅力與張力。
優良的師德是教書育人的基礎和靈魂,是高校創建和諧校園的道德基石,影響著學生的未來與學校的發展。高校應大力開展師德建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到高校師德建設之中,在實踐中傳播優良的師德師風,探究高校發展規律,豐富師德建設內涵,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引導人,以榜樣的力量激勵人,以嚴格的評價體制約束人,以完善的利益保障關心人,由此,為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營造積極合理的氛圍,探索師德建設更為有效的發展路徑,著力打造高素質、高水平的高校教師隊伍,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增添助力的同時,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高素質、高品德的建設者。
參考文獻
[1]黎開誼.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師德建設[J]. 思想教育研究,2011(04).
[2]張開江,屠火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師德建設的實踐路徑[J]. 毛澤東思想研究,2011(04).
[3]吳兵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閾下高校師德建設探析[J].職教通訊,2013(11).
[4]劉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下的高校師德建設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