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的發展趨勢。它加深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為社會主義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社會主義理論要與時俱進。我國必須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社會主義歷史命運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超越國界,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配置,促進全球經濟不斷增長的方式。在這一進程中,世界各國、各地區通過市場這個紐帶,逐步推動國內市場向全球市場過渡,最終形成具有規范各經濟實體經濟行為的全球統一規則,并建立起全球經濟運行機制,從而極大地促進了全球產業結構的新一輪調整,加速全球經濟的增長。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全球經濟市場化的過程。經濟全球化之所以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新一輪浪潮,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場經濟體制成為世界上多數國家的選擇。最后,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也是世界各國利益再分配的過程。世界各國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都力爭實現本國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由于世界各國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因此它們各自所獲得的收益也大不相同。
1 經濟全球化對資本主義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幾次科技革命又都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發端,因而資本主義在經濟全球化中起著主導作用。許多經濟運行規則,都由資本主義國家和有關組織制定和實施,其結果必然是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有利。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表的1999年度《人類發展報告》顯示,經濟全球化獲益的發展中國家不到20個。江澤民指出:“經濟全球化作為一個客觀進程,具有兩重性。西方發達國家力圖主導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處于劣勢,如果沒有正確的對策就會落入更加不利的地位。”事實正是如此,經濟全球化加劇了全球范圍的貧富差別,絕對貧困的國家不是減少而是增加,由20世紀60年代的20多個增加到現在的48個。
盡管經濟全球化促進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但它不僅沒有消除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反而加深了這個基本矛盾,這種基本矛盾不僅表現在國內,而且表現在國際上。正如江澤民所指出:“西方國家大力發展‘新經濟,加速經濟全球化,造成了西方國家的財富不斷增加,但這些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里,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加劇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倍Y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必然加深資本主義的經濟社會危機。生產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內容,而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所以經濟全球化對資本主義國家并不都是風光無限。社會發展規律是不可抗拒的,經濟全球化正在加深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進一步把它推到了社會主義的門檻。
2 經濟全球化下對社會主義的認識
經濟全球化要求社會主義理論必須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不是僵死不變的教條,社會主義沒有刻板的模式,必須隨著時代的前進而發展。當代世界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對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它既要求人們重新認識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同時也為人們進一步認識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提供了更實際更詳細的材料和手段。
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市場的全球化。各國通過世界市場緊密聯系起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互通有無,取長補短,促進共同發展。長期以來,我們把市場經濟當成資本主義,把計劃經濟當成社會主義,關起門來搞建設。鄧小平指出:“我們必須從理論上搞懂,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區分不在于是計劃還是市場這樣的問題,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經濟,資本主義也有計劃控制?!薄安桓闶袌觯B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發展。
3 經濟全球化下社會主義的做法
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作為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人為作用和客觀進程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的歷史產物,我們面對由此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復雜局面,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既要積極參與,又要謹慎穩妥,量力而行;既要冷靜沉著,又要堅決果斷,善于把握機遇??傊畬洕蚧M程中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講是既要堅持原則立場,又要講究斗爭藝術,真正做到有理、有利、有節。
第一,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正確對待和處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和革命道路。這是我們過去取得來之不易的偉大成就的最可寶貴的經驗,也是我們置身于經濟全球化大潮,面對強大的資本主義全方位的攻勢,贏得比較于資本主義的競爭優勢,開創社會主義美好前程的最大的優勢。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實踐證明,社會主義是指引世界上處于剝削制度壓迫之下的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改變自己命運、獲得社會解放、建設幸福生活的正確道路。”
鑒于目前世界上“一球兩制”的客觀現實,我們還要全面認識正確處理同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同發達國家既矛盾斗爭又借鑒合作的關系?,F實中代表兩種制度的國家之間的矛盾斗爭是錯綜復雜,有時又是十分激烈的。對我們來講,不管國際形勢如何變化,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原則立場決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動搖。動搖了這一點,面對依然強大的資本主義的攻勢,我們就喪失了根本,就喪失了“比較優勢”所在。但同時,我們還要看到,社會主義不是離開人類文明發展大道產生的固步自封的社會,無論是其運動、思想還是社會形態的產生、存在和發展,都沒有脫離開資本主義占主導地位的世界背景。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今天,再像過去那樣閉關自守搞封閉,社會主義是沒有出路的。因此,要善于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的某些成功經驗,充分吸收和利用資本主義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來發展壯大我們自己。這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的那樣:“我們發揮社會主義固有的特點,也采用資本主義的一些方法,是當作方法來用的,目的就是要加速發展生產力。”針對當時一些人這樣那樣的擔心,他又回答說:“這樣做是否違反社會主義原則呢?沒有。因為我們在改革中堅持了兩條,一條是公有制經濟始終占主體地位,一條是發展經濟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終避免兩極分化。”
第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精力發展生產力,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鞍l展是硬道理”。發展是我們黨執政為民的第一要務。社會主義國家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于依靠自己的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經濟力、科技力、凝聚力為主要內容的國與國之間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社會主義國家要想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與資本主義一爭高低,立于不敗之地,根本上還是在于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努力創造出比資本主義高的勞動生產率。
第三,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正確處理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關系。改革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動力,開放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強國之路。鄧小平同志在80年代初曾經指出:“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三十幾年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痹诮洕蚧瘲l件下,各國的相互協調與合作已成為時代的主旋律,社會主義國家應該抓住這個大好時機,銳意改革,擴大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國內兩種資源,發展壯大自己。然而,經濟全球化也為某些西方大國肆意干涉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內部事務提供了“名正言順”的借口.
綜上所述,經濟全球化并不能改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命運。馬克思揭示的資本主義發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規律,對于我們今天正確認識經濟全球化歷史背景下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趨勢,仍然有效。但是,我們還應看到,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仍是一個漫長的曲折的歷史過程。在社會主義的發展戰略上,應立足于與資本主義長期共存,積極參與經濟全球經的歷史進程,主動在與資本主義的交往、聯系與斗爭中壯大和發展自己,大力發展生產力,逐步取得與資本主義的比較優勢,提高社會主義的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最終在與資本主義的較量中取勝,開辟全球社會主義的新紀元。
參考文獻
[1]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俄]列寧.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
楊倩(1968-),河南省商丘市,大學本科,講師,政治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