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楊見
素車挑戰采石場驚心動魄的“處女越”
文圖+楊見
想成為渝黔縱橫極限越野大隊里的一員,購買越野車是第一條件。無論是誰,購車時,大隊都將集結車隊舉行接車儀式。隨后車隊會帶著新車來到一個極限場地,完成“處女越”。只不過,完成“處女越”的車手并不是新車擁有者,而是由前一位新隊員駕駛,剛入隊的隊員則是下一次新車“處女越”的車手,這也成為隊員們習以為常的交接方式。
線路:黔江城西街道→新華西路→新華東路→黑山隧道→旅游職業學院→舟白烏龜堡
人數:8人
座駕(輛):牧馬人5輛,三菱帕杰羅1輛,吉姆尼1輛,2020吉普1輛。
方式:渝黔縱橫越野大隊結隊極限攀爬
歷時:1天
里程:20公里
線路背景:在黔江新城區舟白境內,有一個叫烏龜堡的地方,那里淺丘密布,地表約10米厚的礫石層下,黃土細膩如粉末,是用來回填土方的好材料,所以,這里也被新城建設者們選為采石廠。如今在這座已經廢棄的方圓數平方公里采石廠里,危機四伏,險象環生。這人為造成的地形地貌,對于行路人來說,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極難境地,但對于渝黔縱橫越野大隊的隊員來說,卻是展示他們越野絕技的舞臺,享受冒險與挑戰的勝地!
難度指數:★★★★
強度指數:★★★★★
風光指數:★★★
英文導讀: There is a dangerous quarry in Qianjiang. Our team go across it by new cars and welcome new members.
新車被我們越野人叫做“素車”。原廠配置的車,都沒有經過性能的專業提升。在極限越野場地里,原廠車況其實不適應許多極難地形。經過“處女越”,其實是對自己車的孰長孰短獲得真實的體會,以便為未來調教愛車找準方向。“處女越”最為重要的意義在于:讓每一位隊員都要像愛護自己的車一樣愛護戰友的車,在心疼自己車的同時,必須重視戰友的車況。這種在愛車問題上不分彼此的集體意識,對未來的極限越野生活中,保持車隊整體強壯,共闖難關極其重要。
這一次,來到采石場要完成“處女越”的是隊友“麻麻魚”新購置的匹茲堡灰3.0汽油牧馬人,“葉二哥”是本次“處女越”的車手。
左右頁圖:極限前進的隊員一旦有新車購入,他們便會集合起來組織一次特殊的聚會:那就是給新車完成“處女越”。
車隊離開正舟大道,經過一段泥石路,顛簸中來到這座被遺棄的采石場。車隊在長短坡前的野草坪一字排開,隊員“金花”、“錯賬的會計”、“熊大”和“老吉普”首先在長坡和短坡上進行了極限攀爬表演。因為這里是隊員們多次演習過的地方,所以難度并不大,除“麻麻魚”的那輛素車牧馬人外,7輛車依次轟鳴著馬達,高調演示成功。
極限越野中,攀爬陡坡技術含量不算太高,不過,此次采石場的地形,對于素車牧馬人而言就沒那么得心應手了。首先,素車牧馬人離地間隙只有25.83厘米,離去角只有32.1度,加上四門版294.7厘米的軸距,原車配備的并非MT輪胎。這樣的車況,因輪胎抓地力極差,車闖入陡坡2/3處時,輪子容易空轉并發生側移,導致車身失衡。底盤離地間隙不足,離去角相對就小了,車體完全進入坡道時,尾杠易被掛住,別看這不經意的一掛,對力量和速度卻是要命的衰減。
“處女越”即將開始,“老吉普”先給“葉二哥”進行了技術要領的解析,緩解一下他的緊張情緒。隨后,素車牧馬人被“葉二哥”慢慢地開到坡前10余米處,在“老吉普”的指揮下,重新調整車身,使車垂直對準短坡的水平橫線。一切就緒,他停在那里若有所思一陣后,接著給油前進。車身在密布的坑凼間頻頻跳動,坡前給油到位,但因輕微失向,素車發出綿長的吼叫聲。車在接近坡頂的地方,前后各有一輪空轉失去繼續攀爬的動力,車身嚴重偏移失衡了,如不及時制動停車,將有側翻的危險。我們立即讓他制動停下,一旁早已準備好的應急越野車馬上放出絞盤,隊員們一涌而上,圍著處在危險中的素車牧馬人,迅速建立起“復眼”系統。絞盤啟動,在隊員們“復眼”的監控中,素車牧馬人被緩緩上拉,車身變向復正,然后在絞盤的牽引中緩緩下滑至坡腳。“葉二哥”是個剛入隊不久的車手,先前的險情顯然還令他心有余悸,以至于跳下車后,他的雙腿還在不停地顫抖。盡管如此,“葉二哥”還是用粗大的嗓門對著大家喊道:“我再也不怕了。”既像是在為自己壯膽,也像是在對未來的各種險境宣戰。
因短坡“處女越”失敗,攀爬長坡的計劃也自然被取消。但為了讓全隊隊員提升極限攀爬技藝,改為由經驗豐富的老隊員們繼續秀攀爬。長坡雖有20余米,整坡約50度,瞬間坡度有70余度,但有足夠長的助跑距離,所以,“浩兒”、“錯賬的會計”、“金花”等隊員都駕車輕松翻越了坡頂。一時間,礫石橫飛,黃土漫天,場面異常爆裂和震撼!

左右頁圖:位于黔江區城郊的烏龜堡是一處廢棄的采石場,在這高差超過十米的礦坑和礦山上,全是經過風化的裸露巖層。



在這座被遺棄的采石場里,有一處三面被掏空、孤立獨聳著的土堡。它高出地面數十米,尾部連接著一土坡的龐大條狀土堤,看上去形如動物背脊,被隊員們稱為“獅子背”。
每次車隊來到這里,攀爬獅子背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要爬上獅子背,得爬上一座數百米的土坡,再經過崎嶇的松土坡,鉆過一個壕溝才能到達與獅子背相連的土堤。
盡管地面很平坦,除了一條40厘米寬的斜斷的深邃破縫外,看不出有什么難度。不過,如果車手放松警惕,如履坦途般驅車前去,那一定會遇上大麻煩。因為獅子背剛好能行木馬人,沒有多余的地面用來保持行車的安全,特別是車過40厘米寬的深邃破縫時,兩個輪子不能同時進去,單輪陷入破縫時,車輪會陷入1/3,導致車身較大角度的傾斜,稍有給油不當,車輪就會隨著車身偏離而側滑出路面,掉下高約30米的土石坑,必然車毀人亡。更考驗車手的是從獅子背上退回安全地帶,道路狹窄,倒車時沒有多余的地面給車手調整方向,如果不能精準地走線是沒辦法退出獅子背的。
我們一幫車手,在這個難度面前都表現踴躍,有過駕校教練經歷的“熊大”,單輪次第過壕溝用油得當,走線精準,進退自如,挑戰獅子背連貫流暢,圓滿成功。緊跟著,“金花”、“浩兒”、“麻麻魚”、“老吉普”探尋著線路,紛紛成功爬上獅子背。車隊在坡頂一線排開,夕陽映照的山水間留下了勇敢者們和愛車強健的剪影。被時光拉長的人車倒影,清晰地銘刻在這片越野者的勝地間,這是大自然給予極限越野者們最大的賞賜。
An expeditionto Quarry by New Ca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