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北京市“優秀科技實踐活動”一等獎北京和平街一中觀鳥活動受歡迎
第35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入圍作品公開展示、答辯、展評活動,于3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一零一中學舉行。作為“小小環境觀察員項目學校”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學的《觀鳥、愛鳥,發現之美——觀鳥科技實踐活動》項目,獲得大賽的一等獎 。
1960年創辦的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學,注重環境教育,他們從學生興趣出發,結合社會大課堂的資源,組織策劃了以觀鳥為題材的系列科技活動。
和平街一中在2013年6月正式成立了觀鳥社團。社團常年開設觀鳥題材的校本選修課程(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并邀請多名專家對學生進行科普指導。通過定期的觀鳥活動,學生們積累了豐富的觀鳥知識和經驗,能快速使用望遠鏡“舉鏡見鳥”、“聽聲辨鳥”。
從2013年7月開始,和平街一中初二年級的閻博、張添、龐殿燊同學,就在輔導老師張偉偉的帶領下,對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進行了16次鳥類調查,共記錄到鳥類84種13目31科,其中有國家2級以上重點保護野生鳥類5種。
同學們在公園里每看到一種鳥,就通過形態快速檢索,辨別到種;每種鳥都做到辨別特征、雌雄、色型、體型大小等;每種鳥在公園的棲息地、留居時間、常見程度及保護級別等,都會記錄在案,并拍照留存真實、生動的影像資料。
觀鳥社團的輔導老師張偉偉說:“觀鳥活動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這兩種角色都是受益者。教師在戶外活動過程中不是傳授知識,而是與學生共同體驗,教師既是引導者也是共同學習者。學生通過戶外觀鳥,綜合性地理解了相關學科知識,增長了實踐經驗。”初二(2)班的秦婉桐也是觀鳥社團的一員,她說:“習慣都市生活的我以前并不關注其他生命,但自從在校園發現鴛鴦后,我改變了。觀鳥表面上是一種閑暇活動,枝頭小鳥,舉頭一望,但我覺得觀鳥更是一種是生命與生命的接觸和交流。鳥的一舉一動,都是與大自然的融合共鳴。”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學的學生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拍到的夏候鳥——黃葦鳽。

第35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科技實踐活動獲獎證書
在2014年11月的北京市朝陽區學生科技節大會上,學校觀鳥社團向全區中小學介紹了他們開展觀鳥活動的情況,還用生物模型作品介紹了鳥類的基本知識,引起大家的興趣。他們還用野外拍攝的鳥類照片和手工繪制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鳥類分布圖,制作了上百份《歡迎來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觀鳥》的宣傳單,發放給全區的教師、學生及家長。通過“給鳥兒分類”的互動游戲,讓其他學校的學生體驗辨識鳥類的方法和途徑,倡議更多學校開展觀鳥活動,更多學生、家長加入到親子觀鳥的行列,讓觀鳥成為一種健康、環保的休閑方式。

學生們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拍到的留鳥——棕頭鴉雀

和平街一中的學生們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觀鳥
(北京市和平街一中/供稿)
本欄目責編/胡仲濤 huzhongtao@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