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忍,曾德欽
汽車車輪蓋是裝配到鋼制或鋁制車輪上的一種零部件,其作用一是配合整車車輪造型并帶有汽車生產廠家品牌標識;二是遮蓋軸頭螺母或輪轂,防止汽車行駛時的污染物腐蝕內部部件。車輪蓋設計主要要求為 1) 造型要美觀,顏色要搭配車輪和車身,整個車輪蓋要符合整車風格;2) 安裝方式要牢固,不允許車輛行駛過程中脫落;3) 符合外部凸出物法規要求[1]。
車輪蓋結構上有幾個圓周均布的卡腳,用于與車輪預留凹槽匹配,裝配卡腳尺寸會比凹槽尺寸較大而產生一定的過盈量,此過盈量會對車輪蓋產生壓緊力,進而產生徑向的靜摩擦力來固定車輪蓋。目前市場上常出現的問題為車輪蓋脫落,其主要原因是汽車在顛簸路面行駛時張緊力過小導致松脫,或張緊力過大導致卡腳斷裂脫落。此問題輕則影響美觀,重則傷及車輛行人。
目前還沒有理論的方法對車輪蓋的裝配可靠性進行描述,僅依靠試制試驗過程的反復驗證和經驗積累[2]。本文首先提出三種車輪蓋安裝結構的模型,運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擬車輪蓋裝配到車輪的工況,得出車輪蓋的變形和應力,并對不同設計模型進行總結,得出最佳設計模型。整車道路試驗驗證良好,這表明本文方法可行有效,提高了設計的準確性,并縮短車輪蓋的研發周期。
以某國產皮卡的車輪蓋為分析對象,幾何模型如圖1所示,車輪蓋裝配到鋁輪轂上。
車輪蓋的結構如圖2所示,主要由車輪蓋主體和張緊鋼絲圈組成,其中車輪蓋主體外表面根據造型和裝配需求設計而成,由塑料材質注塑而成,具有一定的剛度和強度;而鋼絲圈根據卡腳分布設計成圓環狀,其主要作用是當卡腳與鋁輪轂裝配受壓變形,保持一定的張緊力,避免變形量過大。本文從裝配角度和張緊力方面考慮,設計了三種模型:模型A為不帶鋼絲圈的車輪蓋主體;模型B為帶鋼絲圈的車輪蓋,且鋼絲圈與車輪蓋主體貼合較緊;模型C為帶鋼絲圈的車輪蓋,且鋼絲圈與車輪蓋主體貼合較松。
將幾何模型導入到 Hypermesh[3]軟件中,先進行幾何清理,忽略掉車輪蓋主體中心的LOGO等不影響裝配尺寸的局部特征,來減少網格數量和計算時間,再進行網格劃分,網格基本大小為0.4mm,車輪蓋主體采用3D四面體網格處理,局部進行細化以保證計算精度,鋼絲圈采用3D六面體網格處理。整個模型處理結果如圖3所示。
為配合鋁輪轂造型,車輪蓋表面采用噴銀粉漆處理,考慮材料特性和經濟性,我們選取車輪蓋主體材料為 ABS,它是一種強度高、韌性好、易于加工成型的熱塑型高分子材料,可以在-25℃到60℃的環境下表現正常,具有很好的成型性,加工出的產品表面光潔,易于染色。鋼絲圈材料選用彈簧鋼65Mn,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車輪蓋材料屬性
為了保證分析模型與實際裝配狀態一致,所有模型的車輪蓋中心點采用6自由度全約束,載荷在圖示指定位置,施加法向力,如圖4所示,根據變形結果調整法向力的大小,使變形結果為卡扣的過盈量,三個模型的法向力大小如表2。

表2 法向載荷值
模型A和模型B采用靜力分析,模型C車輪蓋與鋼絲圈滑動接觸,采用非線性準靜態分析。
在Hypermesh軟件中完成前處理工作后,整個模型導出為INP格式,再導入到ABAQUS軟件中提交計算。三個模型的最大應力圖如圖5所示。
應力比較數據見表3。

表3 三種模型的最大應力值
經過數據對比分析,得出:
1)增加鋼絲圈會使安裝力和拆卸力大幅增大,且鋼絲圈越貼近卡腳,所需要的力會越大;
2)增加鋼絲圈在使卡腳部位的應力增大,完全貼緊情況下,車輪蓋本體的應力值會超過材料抗拉強度而發生斷裂。
為保證車輪蓋裝配可靠和合適的拉脫力,應增加鋼絲圈結構,并且通過改變鋼絲圈與卡腳之間的距離來調整加載法向力的大小,進而找出最佳間隙。
根據以上計算分析,調整后的車輪蓋模具件在定遠試驗場做 30000km道路試驗驗證(其中強化路 12000km,山路8000km,高環8000km,公路2000km),未出現卡腳斷裂和脫落現象,符合整車設計要求。
[1]《汽車工程手冊》編輯委員會. 汽車工程手冊設計篇[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05.
[2] 董金虎,李春艷,李新.CAE技術在解決汽車車輪蓋注射缺陷中的應用[J].模具工業,2006,32(2)14-17.
[3] 王鈺棟等. HyperMesh&HyperView應用技巧與高級實例[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