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亞武,胡瑩
(廣州大學網絡與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廣州,510006)
教學資源信息設計的策略研究
許亞武1,胡瑩2
(廣州大學網絡與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廣州,510006)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教育信息化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焦點之一,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標志。其中,教學資源是實施教育信息化的基石,設計、開發高質量的教學資源是實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信息化教學資源是指蘊含著教學信息、能創造出一定教育價值的數字化資源,是“經過選取、組織,使之有序化的,適合學習者自身發展需要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出現,給傳統課堂帶來了積極效果,尤其是認知心理學與學習理論的發展,使得教學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再是感性的經驗行為,而是在一定的科學理論支持下開展的理性教學行為。在教學資源設計過程中,用理性的思維進行設計,理解設計與內容之間的關系,整理教學內容,將信息有效地傳遞給學生。
信息設計是用合理的設計方式分析并組織數據和信息,讓數據、信息以合理的方式傳播,讓復雜難懂的數據易于理解[1]。信息設計一般來說是用不同的展現方式向讀者呈現信息內容:可以是圖片、聲音、材質、技術或媒介。信息設計范圍很廣,從信息自動化、計算機技術到視覺傳達、產品設計、統計學、教育學各方面都有涉及。既可以是視覺展現,也可以是聽覺、觸覺等其他手段,其中,視覺是信息設計中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信息圖是信息設計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信息圖形是一種將數據與設計結合起來的圖片,有利于簡短而有效地向受眾傳播信息。信息圖形設計采用圖片、圖標、顏色和文字等要素組織信息,用視覺化的方式代替以往以文字為主的閱讀方式,使復雜枯燥的數據更易于接受,讓數據形象化,更好地說明復雜問題;信息圖形設計可以把分散的事物元素整合在一個平臺上,便于用戶觀察。將信息設計用于教學資源的開發與設計中,將教學內容、教學流程可視化展現給學生,從界面維度、內容維度進行挑選、整合設計,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能力。

信息設計按用途的方式歸納可以分為商業用途、公共用途、傳媒用途、研究用途、學習用途等,本文主要從利用信息設計教學資源,運用邏輯化的理性思維方式,編輯整理教學信息,設計主題教學資源。
(1)將復雜的信息梳理成有條理的信息
信息設計適合傳遞復雜信息,教師和設計師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習者并做出相對應的設計,試圖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讓簡單的教學內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復雜的數據變得清晰易懂。通過信息的組織、派生、濃縮、過濾和轉換把復雜教學內容換成視覺“信息”,實現“內容→信息→知識”的轉化。
(2)將分散的信息變得集中
信息發生的變化是宏觀和微觀、整體和個體的關系,任何一個信息,都可以縱向再分析、深入設計。特別是在多媒體交互領域,整體和部分的切換可以讓用戶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信息。鑒于學生學習方式各不相同,將復雜、零散的學習內容以信息可視化形式展現出來,遠遠比單純講課或書本更容易被學生理解。
(3)將理性的信息轉化為“感官教育”
信息有客觀信息和主觀信息之分,客觀信息是來自于客觀世界不受人為影響的信息,主觀信息是通過人的意志加工而形成的信息。對人類而言,人的五官生來就是為了感受信息的,它們是信息的接收器。Boost實驗室的首席執行官阿·阿拉加認為,為學習掃除障礙是數據可視化的一個顯著優勢:“數據可視化有助于人們對數字的理解。借助信息設計,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加工信息”。著名的網絡易用性專家Jakob Nielsen發現,大約有65%的人是視覺型學習者,在一個常規頁面中,每人平均只會閱讀20%左右的文字。借助信息設計,教師可以將教學資源賦予新奇或獨特的元素,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其持續性關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學習是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人類的認知是外界環境與認知主題內部心理相互作用結果。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不是被動接受刺激后才做出反應,而是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2]。認知理論在學習方法上倡導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的形式。從而使已有的認知結構產生“同化”或“順應”的變化。教學資源信息設計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事務的形象,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事務的屬性和特點。信息設計了解學習者思維活動的變化,為其信息加工活動提供條件和空間。

信息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以信息為基礎進行設計,具有交叉學科特性,信息設計展現出以圖表、圖標、人機交互為主的設計形式,設計領域非常多樣多元。設計信息指代的范圍非常廣,任何設計都是相關信息的提煉提升過程,所以說,無論是靈感來源,還是進行加工、修改都是在進行設計信息。無論是平面設計還是實體設計,都需要按照信息內容制訂流程,將信息整合在一個載體里,這些都是設計信息的必經階段。同時,設計信息是信息設計的要素,在信息設計的過程中,融合了多種信息加工方式,這些都是設計信息。信息設計是整體,是一種表現形式和展現信息的媒介,而設計信息則是組成部分,屬于設計中的一個階段,是信息的細節優化的過程,存在于不同的設計學科中。
信息設計涉及范圍廣,應用多元化,按照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類模式,主要類別有3種:靜態信息、動態信息和交互信息。由于信息可以轉化載體形式,在不同媒介間交流,靜態信息可以轉化為動態信息進行演示,利用互動技術也可以進行交互設計,因此沒有絕對的界限。很多信息的承載方式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變化,類型會不斷增加。本文根據教學資源信息設計載體類型的不同,劃分為文字整合類、信息圖類、多媒體類三種[3]。

當教學內容中數據、文字密集的時候,易讀性較差,但是對于資料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針對學生群體,教師通過排版、字體優化、結構分析等手段整合文字資源,對已有的資源進行再加工,以達到符合人類接受信息的習慣。
(1)信息優化
教學資源信息優化是對已有資源的再加工,使之更符合認知規律和講授載體。多媒體教學資源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技術和手段相對完善,教師希望通過對資源設計的不斷改良,保持教學活力,但是,又不希望這種變化過于大,否則可能與之前的使用習慣完全不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提倡優化設計而不是重新設計,既可以達到改善的效果,又可以最大程度適應學生認知習慣,同時節約設計成本。信息設計作為一種闡述教學思想的工具,可以作為信息結構優化的展現方式,這時候教師和設計師可合作設計教學資源優化的方案。在優化過程中,最主要體現在信息的細節上,力求讓信息以最準確的方式呈現。
(2)文本整合
現今課堂教師自己制作的教學課件大部分都是單純的文字集合,界面主體不能突出,學生感知不出重點。所以,教學資源的界面設計首先要進行文字整理,文字整理不但包括規劃文字排列結構,也包括文字分析和層次劃分。圖形非常有利于組織知識材料,但圖形所占用的空間相對較大,而文字所表達的信息量大,需要學生更多地深層次建構,容易產生視覺疲勞,因此課堂教學圖形可以與文字互補,二者的結合可以達到更好的溝通和調節視覺的作用。

(1)圖表
圖表是將復雜的信息進行整理,使之一目了然的信息工具。它運用線條連接或區分事務,利用箭頭讓事務呈現出方向性,并配以圖形和插圖,將事務之間的關系表現得一目了然。圖表較多使用抽象符號圖形,因為圖表中的數據多針對專業學生,學習目標明確,例如工程圖針對建筑專業學生,股市分析圖針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反復使用率很高,受眾相對具有一定的專業認知習慣,因此過于具象的圖形不便于收集大量的信息,不利于節省空間。在圖表中伴有時間性要素的有流程圖、系統圖和年表。以流程圖為例,它是將事務從開始到結束之間的一系列程序、循環過程加以整理,進行視覺化呈現。在教學資源信息設計中,流程圖是典型的圖表。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誕生了很多圖表設計軟件,其中的模板讓圖表設計更為簡便,也更容易創造新的圖表形式,另外,有了多媒體技術,圖表可以發展出更多的形式,不僅是二維圖表,還有很多動態數據圖表。
(2)統計圖
常用的統計圖有三種,根據主要功能,可以將其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為了體現變化或比較關系的柱形圖及折線圖。另一類是用于體現某種要素在整體中所占比例的餅圖[4]。這些統計圖將事實用便于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至于對內容及其結論的判斷則完全取決于學習者。統計圖具有這種中立、客觀的特點。
另外立體化的統計圖或多或少的會比平面統計圖更具張力。當你希望引起讀者注意時,或者希望讀者能感受到更劇烈的變化時,立體化的統計圖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21世紀是信息世紀,互聯網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由此對教學資源建設產生了全方位深刻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教學資源基于網絡開發,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開展。標準化、易于傳播的用戶界面在多媒體類教學資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界面除了信息清晰以外,需要用美化的外觀吸引學生,讓我們的眼球始終保持在追蹤信息的興奮點上。網站、軟件界面、互動平臺、操作界面等所有設計互動媒體的信息設計都在此列。多媒體信息傳播也是教學傳播的主要手段,從成本上實現內容分享和共享,從時間可以讓學生自主安排時間靈活地學習。多媒體和其他載體相比有一個絕對的優勢就是互動,可以使信息更靈活、更快速地傳遞。但互動中所蘊含的交流要求,需要保持信息在流程中的暢通,特別是人機互動類,需要時刻提醒學生“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1)界面設計
教學資源中的界面關注的是軟件界面的設計。界面是學習者與教學資源進行信息交流的接口,也是教學內容對學習者產生最初和持續影響的地方。界面設計將文字、圖形信息在界面上編排加工,是一種整理信息的方式。優秀教學資源界面設計條理清晰、主次分明,能夠達到很好的信息傳遞效果。最好的用戶界面在使用時只需投入最小的學習力度。界面的視覺效果成為用戶最直接的溝通手段,界面往往與互動方式結合使用,和用戶保持頻繁的交流。界面高頻率使用的特點,也讓用戶對界面有很高的要求。界面主要運用視覺效果,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直觀、簡潔的設計更適用于界面,可以保證所有的用戶都能正確使用,并且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學習操作方式。教學資源的設計要符合圖、文、聲、像交互功能的設計規律,充分發揮教學資源獨有的交互特性,營造充滿變化的學習空間。
(2)網站結構
學習網站是教學資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針對不同學科或學習對象的需求設計開發的。因此,學習網站的設計往往沒有統一的模式、形式各異,使用方式也有差異。網站的表面視覺結構首先可以吸引學生關注,其實是方便學習者使用。好的學習網站結構能很好地與用戶溝通、給予學習者以指引,防止學習者在信息繁多的教學資源中“迷航”。學習網站的優化包括組織結構以及頁面鏈接等,好的頁面布局條理清晰,學習者明確自己過去和未來的學習路徑,把握整體結構,并能快速定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搜索引擎。具體包括:
結構的設計需要根據網站定位及內容來確定。不同的內容需要不同的知識表現,確定網站的目錄名稱、深度,采用垂直式結構還是扁平式結構。
合理設置面包屑導航。面包屑導航就是網站的線索,就是用戶可以沿著這個路徑一直延伸至網站最底層的按鈕。這個路徑可以按照不同的線索,需要由設計者制定。信息設計特別適合展現此類線索的路徑。
搜索引擎的使用,包括站內搜索或站外搜索。
網站的鏈接是網站的根本,在網站結構中特別要注意網站各頁面之間能否互換或返回主菜單,在他們需要地方提供必要的鏈接,一旦出現死鏈接不僅阻礙學習者的使用,還大大降低了網站的友好性。學習網站的本質是能夠更好地為學習者服務,便于操作、吸引學生注意力,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在設計時,應考慮用戶對象、知識內容、學科性質等因素,要通過優化結構設計吸引受眾,以便于學習網站更好地服務學生。在今天這樣一個互聯網時代,信息設計越來越多地與網絡資源和信息發生關系,用信息設計的思路進行學習網站優化是一個十分有效的好形式。
(3)人機交互
人機交互是現代技術發展的成果,交互設計指使用者和使用媒介之間信息互通和信息交換的方式,人機交互需要人和機器參與互動,以用戶和數據之間的互動關系為主。隨著技術的進步,讓人與“機”更好地交流,可操作性成為主要研究內容。人機互動需要特別注意“人”,也就是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心理和操作習慣。人機交互作為信息設計的子集,又需要其他種類的信息設計的配合,例如界面設計和信息結構設計,從一個方面可以理解為信息技術+界面的設計形式,前提都是建立在以用戶為前提的基礎上,而界面的設置又需要設計基礎作為支撐。
(4)動態模擬、仿真
在教學中,特別是在實驗教學中,經常采用動態模擬的方式模擬實驗過程或再現場景,或者利用生動的圖像介紹信息,這些都是信息設計再影響中的應用。二維的圖形符號、圖表通過多媒體等媒介傳遞出來,就是信息設計的動態表現方式。采用信息設計模擬和仿真,目的是幫助學習者理解抽象的概念,模擬真實環境,培養學生相關的操作技能和問題解決能力。
信息設計對教師和設計者要求都較高,具有跨學科強的特點,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有足夠的邏輯思維能力篩選信息,要求設計者技術能力實現教師的設計想法。信息設計既可以對針對課堂內容進行圖形加工,也可以針對某個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對問題進行全面的剖析,全面了解問題、分析問題、整理問題。所以,信息設計對教師的教學資源的理性整合有重要的作用。
信息設計服務于教學具有很強的功能服務性,必須以用戶的需求為前提,無論是演示型教學資源還是模擬仿真類教學資源抑或是互動類教學資源,可讀、可辨是基本要求。信息設計更多時候是“翻譯者”,為學生把無法理解的語法很好地“翻譯”過來,“翻譯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認知進行“翻譯”加工,加工后的成果在教學過程中逐步認證。
ADDIE方法一般用于對完整教學過程的設計,而非專門指導教學資源信息設計,但它為教學資源信息設計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因為教學資源設計與教學過程設計密不可分[5]。教學資源信息設計基于ADDIE方法,設計步驟具體包括以下五個步驟:分析教學內容、設定展現方式、構建層次、設計加工、修改完善。

作為教學資源信息設計過程中的首要環節,收集內容是信息設計的前提,教學內容分析的包括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習需要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分析。這個階段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用戶的屬性,有的教學內容需要盡量簡單的,最好是具象的讓學生快速記憶;有的教學內容需要讓學生建構知識或者找到信息設計中的問題進行研究。信息設計的分析是設計的前奏和必要的準備工作,如果忽視了這個階段,那么信息設計就失去了基礎,信息設計就和平面設計中的圖形創意沒有區別了,很多人認為信息設計屬于平面設計,就是忽視了信息本身。分析教學內容的時間經常遠遠大于設計本身,所以信息設計從開始到結束,總是需要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就是為了螺旋式上升的分析信息。


圖1 教學資源信息設計模型
該階段是在前期分析結果的基礎上,選擇教學方法和策略,設定資源展現方式和序列。教學資源的功能不同,在教學中的應用方式也是豐富多樣的,一般分為用于教學演示、用于個別化指導、用于測評練習、用于支持探究性學習、用于提供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用于支持協作學習。這一階段資源的設計者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在不同層次上設定展現方式。
(1)靜態資源展現
靜態資源將所有教學內容、附帶資料等信息一并展現給學生,這種展現方式一般用于演示型教學資源,讓學生了解掌握知識點,比較適合于知識模塊的呈現和學習導航的展示。
(2)網絡交互式展現
這一層次是近年興起的教學方式。在這一層次教學資源的展現中,要注重充分挖掘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潛力,更好地將學習者吸引到教學資源的學習中,同時在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中同步引入個別指導策略,使每位學習者都可以在個性化的學習中獲得興趣。
(3)協作學習互動展現
這個層級是在第二層次基礎上增加網絡協作學習的功能,使學習者可以在進行自主學習的同時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互動。這一層次的信息設計可以理解為給學習者提供智能導師系統模擬的行為,允許學習者與計算機進行雙向對話,了解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協作學習互動展現具有非常強的情景性、多變性和復雜性,建立良好的交互設計,實現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個性化學習。

沒有層次就好比沒有隔板的柜子,只能把所有的物品堆放在一起,即便是放置的時候很有規律,但需找的時候也會出現麻煩,所以結構層次是信息設計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構建層次關鍵是建立設計原因、作用、順序,作品的信息需要適量適時地表現,以確保學生可以理解教師所要傳達的故事。教師和設計者需要按照設想與需求將信息分類分層,便于觀察和理解。這時候版式設計的很多知識引導設計師如何規劃結構,將信息排列得更有序和易于理解。
信息分層的形式按照受眾的要求進行,總體上來說分為兩類:內容層次和空間層次。第一種是內容層次,當很多信息同時出現的時候,學生會感受到混亂的狀態,人們習慣試圖將事物分組,這個時候教師應該首先完成這項工作,因為必須要找到信息傳遞的重點,而不是一下子將所有的信息給予學生,這將為選擇帶來困難,在主要信息的基礎上附加許多次級信息,不僅不會影響信息總量,還可以讓學生感覺條理清晰。將信息按照出現的不同情況,再根據對目標受眾的研究結合起來進行分類,讓最后的設計呈現出理性的分析狀態。例如,我們在學習網站中一定有不同學習的欄目主標題、次標題、鏈接,等等,這些是教師對于信息的篩選。那么在學習網站的信息設計中,教師必須事先掌握所有的按鍵信息,分析每種功能的特點的差異,區分什么是最主要、使用頻率最高的,哪些是有需要但不常用的,哪些是特殊的項目。之后設計師根據網站的特性研究按鈕大小和位置、超鏈接顏色等。
第二種是空間層次,空間的主次關系好比超市中的貨架,主打的產品往往會放置在貨架的中間位置,也就是顧客伸手可得的位置,如果放在頂部或最下層,即便是受歡迎的產品,也可能會因為位置的原因被顧客忽視或因為太難拿到而放棄,這就是空間層次的導向作用。所以信息設計在版面或位置布局上合理優化,視覺是有重點選擇的,特殊的、重點的信息需要安排在顯著的位置,用色彩、形狀大小、標識等要素提醒學生觀察信息的順序以及方式。
當事物的圖像完整地出現在人們視線中時,按照一定的順序(順序一般由教師制定)觀看,事物在此種方式下的真相可以順利地被學生理解,甚至我們可以觀察到很多真實場景中看不到或注意不到的場景,并盡可能少地使用文字。教師和設計師所設計的觀察路線在這里極為重要的,設計的觀察路線和視覺傳達的各種專業細節(例如字體、色彩、構圖、繪制方式等)結合在一起,呈現出的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學生的記憶程度,雖然學生會有個人偏好,但是教師和設計師可以通過認知心理學和視覺傳達的知識盡可能的達到應有的記憶效果,這也是信息設計中重要的一點。

信息設計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制作部分,優秀教學資源的制作完成需要教師和設計師密切合作完成。這樣才能使教學資源既滿足教學的需求,又獲得設計師的美感與創意。在雙方的合作過程中,撰寫恰當、科學的教學資源設計腳本和草圖是保證高效合作的有效方式。草圖的優勢有:草圖可以展示大概形象,以便更好地了解所有的信息在空間中的關系;草圖更重要的將教師的教學理念融入其中,教師不必考慮制作的問題,完全從教學設計和學生認知負荷的層面上進行構思圖形。當通過草圖完成構思的時候,繪制正稿是最后的階段,設計師運用設計和技術能力,把信息按照設想設計出來。

教師針對設計稿校對細節,修改完善信息設計方案。例如:設計元素的選擇需要考慮細節,字體的大小選擇是否得當,色彩是否合理等。教學資源信息設計者根據教師的意見做出修改完善,以使各個環節落實到位。最后,教師利用所開發的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實施教學。
為了探討信息設計在教學中的應用,筆者以廣州大學公選課《網頁設計》的部分教學內容為依托,憑借專業教師團隊加上網絡中心設計開發團隊合作開展教學資源信息圖的設計開發研究。本文研究工作主要是為課堂教學中主題信息的設計與創作,即教學信息的可視化。將抽象的設計知識與信息加以形象化,以圖形語言來承載信息,使得知識或信息本身成為具體且容易識別的信息圖形。
通知類公選課《網頁設計》的教學大綱提到:課程“幫助學生了解網站的基礎知識及網站是如何制作成的”,“掌握HTML語言的基本結構、語法及常用標示”,“掌握層疊樣式表的結構、創建CSS樣式表的方法,并能夠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網頁制作中去”。基于以上教學目標和要求,在教學前期準備階段,研究團隊梳理大批量關于網站形成、風格、流行、審美等諸多方面的信息圖形案例。國內網頁設計的教學信息設計(信息圖)很少,多數教師采用的還是傳統的目錄章節式的教學。在研究團隊的教學中,使用國外設計的部分案例,以補足知識點教學的需求。課程教學所用部分案例如下:

圖2 網站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一個網站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圖2),該信息圖屬于流程示意圖,設計師梳理網站開發過程中的構成要素與先后順序。圖中通過用戶和設計師兩個維度,展示兩種角色的分工,以及特征描述。信息圖整體結構上按照時間軸順序編排,分段標注出每個角色重疊的部分,直觀呈現了構成要素之間的關聯。
如何進行有效的網頁設計圖(圖3),該圖是使用制作模型幫助理解。如果用文字描述網站設計中顏色及布局,學生大腦中沒有直觀的印象,還是很難理解。要制作出不使學生混亂且容易理解的模型,制作者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模擬網站要素、布局及顏色配色,模擬網站發布時的情形。這樣既形象地展示了網站構成要素,也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讓學習者掌握設計要點。簡潔而有效地呈現圖文,讓教學變得更有說服力。

圖3 如何進行有效的網頁設計
圖4為HTML5知識點,該圖既可劃分為信息結構、地圖或者說明,又可是流程示意圖。這部分知識點信息量比較大,教學內容比較多,復雜的數據通過信息設計可以變得更加清晰。在信息設計中,作為大容量的信息圖,教師不能將教學內容進行拋棄,因為每個都很重要,每個都代表不同的內容或數據,也不能隨意地將其分為不同的單體,因為設計這些信息最重要的是展示其中的聯系,一旦將頁面分離,這種聯系必然減弱。利用信息圖對信息進行篩選,讓復雜的信息以合適的形態出現在同一載體中,讓教學思路和條理更加清晰。

圖4 HTML5知識點
信息設計使文字語言轉換成信息圖形、互動界面或多媒體信息設計,其可視化的設計形式促進了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及高階思維能力的提升[6]。信息設計是將邏輯思維以合理的視覺形態表現出來,在設計過程中,切勿將教學資源的信息設計限于視覺表現上,這是最大的誤區。真正的信息設計應該是教師將教學內容理清并建立邏輯關系,讓設計師用視覺來支持教學資源,讓數據更好的轉化成信息、知識點。信息設計利用在教學資源領域還處于探索階段,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廣大一線教師和信息設計師共同努力,在不斷嘗試中創新教學設計,使信息設計更好的服務于教學。
[1]David Sopp,Kelly Sopp.Safe Baby Handling Tips[M].Running Press,2005:31~32
[2]唐納德.諾曼.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66~68
[3]Mark Smiciklas.The Power of Infographics[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127~132
[4]木村博之.圖解力[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15~22
[5]余勝泉.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1:25~28
[6]洪闖.基于Infographic的初中翻轉課堂教學探究[J].中小學電教,2014(6):51~53
Teaching Resources;Information Design;Strategy
Strategy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Teaching Resource Information
XU Ya-wu,HU Ying
(Network and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
1007-1423(2015)09-0036-08
10.3969/j.issn.1007-1423.2015.09.009
許亞武(1967-),男,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化
2015-03-05
2015-03-13
近年,隨著信息表現形式的豐富和發展,人們開始關注信息可視化,對圖形及設計的探討也越來越多。作為把復雜的信息傳遞給受眾,使其快速消化和理解的信息設計,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需要更多的人參與探討和研究。以信息設計為主題,結合教學資源開發,讓學科知識變成感性和理性的有機結合,用設計的手法表現理性的思維。系統闡述信息設計概念、信息設計的分類以及教學資源信息設計的策略,將信息設計引入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教學實踐中,大大優化教學效果。
教學資源;信息設計;策略
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No.12A029)、廣州大學教育教學研究立項項目
胡瑩(1982-),女,研究生,實驗師,研究方向為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
In recent years,along with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rms of expression,people begin to focus o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and explore much more about graphics and design.Information design,as a comprehensive subject closely related with graphic,is in a rapid development stage,which needs more involved to discuss and study.Takes information design as the theme,combined with teaching resource development,uses a design approach to demonstrate rational thinking and making academic knowledge into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perceptual and rational,elaborates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concepts,class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design and the strategy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formation design,introduces information design to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eaching practice and greatly improves teaching 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