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張慧
唐紅:加強健康教育及隨訪管理,提高肝病防治效果
本刊記者:張慧

人物檔案

唐紅: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感染性疾病研究室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常委、四川省醫學會感染病專委會主任委員、四川省醫學會肝病專委會候任主任委員、四川省醫師協會感染科醫師分會主任委員、日本金沢大學客座教授。從事感染性疾病的教學、醫療和科研工作20余年,在感染性疾病特別是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的診斷和治療,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檢測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在病毒性肝炎的分子生物學、致病機理和生物治療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后承擔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1 項、“863”課題 1 項、“973”子課題 3項、“十一五傳染病重大專項” 2 項、“十二五傳染病重大專項”2 項和自然科學基金課題 7 項,抗感染藥物多中心臨床研究課題30余項。發表論文及綜述近200篇,其中SCI論文80余篇。曾先后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獲四川省第四屆青年科技獎、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獎、政府特殊津貼。先后任Virology Journal、Liver International、《中華肝臟病雜志》等10余種雜志的編委。
記者:唐教授,您好。感謝您就肝病患者健康教育相關問題接受《肝博士》專訪。在我國,以乙肝為代表的慢性肝病患者群體非常大,近10年,我們在各種肝病的診療技術上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肝病的防治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尤其是乙肝患者,健康教育的不足導致患者對疾病認知不足、依從性較差,臨床上表現為規范化就診率低、規范化隨訪率低,從而影響了治療效果。請您從臨床的角度談談這個問題的癥結和瓶頸都在哪些方面。
唐紅:肝病多數屬于慢性疾病,本身病程較長,需要長期治療和管理。從疾病治療的角度來看,需要醫生、患者及其家屬等多方面的配合,同時也受到其他多種因素的影響。

從醫生因素來看,臨床醫生在診療過程中(尤其是門診)的時間和精力是非常有限的,難以保證對每位患者都把疾病相關知識做詳細介紹。另外,肝病細分領域診療進展也很快,不同醫生對不同細分領域疾病的診療認識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
從患者因素來看,我國患者的整體知識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患者自身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對治療依從性又有決定性的影響。同時,慢性肝病需要長期治療,經濟成本較高,患者規范化治療也受到治療成本的影響。當前,社會上仍存在對乙肝患者的歧視,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也存在心理上的顧慮。
從政策因素來看,目前分級診療的推進及實施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藥物及治療的可及性也對慢性肝病患者的規范化就診、隨訪有很大的影響。
記者: 針對您分析的幾方面影響因素,目前可以采取的改進措施有哪些呢?
唐紅:首先,在臨床上,醫生承擔診療和教育的雙重角色,醫生自我學習和提升非常重要,所以針對醫生的培訓是基礎。目前,除了“下基層”和“走上來”的常規會議培訓形式,結合華西的遠程教育平臺,我們和100多家醫院形成了合作關系,通過線上培訓的方式擴大醫生教育的覆蓋面,同時提高醫生學習的頻率和效率。
患者教育方面,除了在診療過程中醫生一對一的教育,為了提高效率,一對多的患者教育活動也必不可少。除了傳統的線下定期患者教育活動,也可利用新媒體、移動互聯網等工具,在擴大覆蓋面和傳播面的同時,也降低了患者參與的成本。通過多種方式的結合,促進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并加強疾病治療過程中的自我管理。
記者:我們知道,華西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在患者教育及隨訪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請您簡單介紹一下。
唐紅:目前,患者教育活動已經成為我們科室的常態化工作之一。科室成立了專門的“與你同行”患者教育工作室,負責科室患者教育體系的頂層設計,制定并落實全年患者教育主題計劃。在形式上,除了定期開展針對門診患者和住院患者的專題患者教育活動外,我們還聯合消化科、肝膽外科等科室在愛肝日等時間點開展多學科的聯合患者教育和義診活動。
另外,我們科也積極響應、配合醫院宣傳科在這方面的工作,通過參與與四川電視臺合作的健康欄目進行科普宣傳,同時開通了科室微博賬號與患者及大眾互動。接下來,我們將開通科室公眾微信號,進一步利用新媒體方式進行患者健康教育及科室宣傳。
針對隨訪管理,我們科室已經建立慢性肝病臨床信息數據庫,為接下來的隨訪平臺奠定了基礎。針對慢性乙肝、慢性丙肝、脂肪肝和肝硬化等各類患者,科室正在建立系統的專項隨訪體系。
記者:健康教育中媒體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肝博士》作為國內唯一的大眾肝病科普教育雜志,在患者教育中也做了很多工作,也請您在這方面給我們一些建議。
唐紅:我也關注到《肝博士》雜志在普及肝病知識,組織患教活動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與我們科室也開展了良好的合作。說到建議,首先,希望你們繼續與臨床保持交流和合作,通過針對性的約稿方式在內容上保持科學性和科普性。其次,現在很多虛假醫療廣告通過各種途徑宣傳,一些患者偏聽偏信,在治療上誤入歧途,給規范化的診療帶來難度,希望你們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活動,擴大雜志的覆蓋面,讓虛假廣告無所遁形。最后,希望《肝博士》在宣傳上一定要利用好新媒體和移動互聯網工具,在大眾和患者群體中樹立專業媒體的權威性形象,更廣泛地把肝病知識傳遞到需要的人群中間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