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麗
摘 要:針織面料柔軟、透氣、穿著舒適并且有著良好的彈性等優越性能成為運動服裝的理想材料。但針織面料獨特的性能也使運動服裝的加工工藝具有了一定的難度。該文主要分析了針織面料的拉伸性、脫散性、卷邊性、工藝回縮性、抗剪性等性能的特點以及對針織運動服裝加工工藝的影響,并針對針織面料的特性總結出工藝處理方法。
關鍵詞:針織面料 特性 運動服裝 加工工藝
中圖分類號:TS18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7(b)-0236-01
在服裝生產過程中,面料特性影響加工工藝。針織面料具有延伸性、脫散性、卷邊性、工藝回縮性、抗剪性等特性,在針織運動服裝加工生產過程中,要根據面料特性采用合理的工藝處理方法。
1 針織運動服裝面料特性分析
1.1 延伸性
針織面料的延伸性也稱彈性,是指面料在受到外力拉伸時,尺寸伸長的特性。針織面料最基本的組織單元是線圈,受線圈結構因素的影響,當受到外力作用時,彎曲的紗線會變直,線圈中的圈柱和圈弧發生轉移,使面料在受力方向的長度增加,外力消失后又會恢復原狀。但不是所有的針織面料都可恢復。
1.2 脫散性
針織面料在裁剪、縫制或受力摩擦時,紗線斷裂而使線圈失去串套聯結,線圈與線圈的分離使得針織面料按一定方向發生脫散,并且這種脫散會越來越大,對面料的外觀和服用性能造成不良影響。
1.3 卷邊性
針織面料邊緣線圈中彎曲的紗線由于內應力不平衡,力圖使紗線伸直,從而出現在一定方向的卷邊現象。單面針織面料卷邊性較為嚴重,雙面針織面料由于正反面線圈彈性力的相互抵消,卷邊性會小一些,羅紋面料無卷邊性。
1.4 工藝回縮性
針織面料在后整理以及縫制加工過程中,其長度和寬度會發生一定程度的回縮,其回縮量與原衣片長、寬尺寸之比成為回縮率。回縮率一般在2%左右。
1.5 抗剪性
針織面料抗剪性一般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像化纖長絲、真絲表面光滑的面料,在用電剪刀裁剪時層與層一件發生滑移現象,使上下層裁片尺寸產生差異;二是化纖面料在裁剪時,由于電剪刀速度過快,鋪料厚,摩擦發熱使化纖熔融粘結[1]。
2 針織面料特性對工藝的影響及處理方法
2.1 針織運動面料拉伸性對加工工藝的影響及處理方法
針織面料優越的拉伸性特點為服裝設計提供了很多便利,尤其是輕薄高彈面料成為很多運動服裝如泳裝、體操服等的首選,其不僅需要服裝具有展現人體美與造型美的功能,還要具備適應人體多種活動的要求,運動服一般要求面料25%~40%的最大伸長率。但由于拉伸性的存在,面料的尺寸穩定性相應較差,在裁剪、縫制和整燙的過程中都需要注意。針織面料在裁剪前需要放置至少24 h,讓面料能將生產、縫制、加工及后整理等過程中所受到的外力充分釋放,使面料恢復到比較穩定的尺寸;鋪料過程中盡量避免用力牽拉坯布;裁剪過程中可采用專用的布夾夾住再開裁。在縫制過程中,要注意防止產品受拉伸變形使規格尺寸發生變化,縫制時要選用與織物拉伸性能相適應的線跡結構與彈性縫線,特殊部位如領、門襟、口袋等需要采用襯布、紗帶等方法加固[1]。
2.2 針織運動服裝面料脫散性對加工工藝的影響及處理方法
針織面料由于其特殊的線圈結構,易發生脫散現象,影響服裝的外觀穿著效果和服用性能。因此,針織運動服裝在工藝設計時,要根據不同的面料和不同的服裝部位選用不同的縫跡和不同的線跡密度,以滿足其伸縮性和縫合線跡的牢度。例如:衣片之間的縫合、下擺、袖口的卷邊等拉伸較多的部位可采用鏈式縫跡或包縫縫跡;滾邊、滾領、折邊、繃縫拼接和飾邊等采用繃縫縫跡,這樣既有很高的強力和彈性又能使縫跡平整;只有在不易拉伸的部位,如兜邊、訂商標等才使用彈性小的鎖式縫跡。此外,在縫制時,要選擇能防止針尖刺傷布料的縫針。日本風琴公司生產的適用于各種不同種類針織面料的圓球形針頭縫針的類型有多種,如S型針頭適用于高支數紗編織的各種單、雙面針織面料,Q型針頭適用于進行鎖縫和刺繡類縫制,J型針頭適用于普通針織面料的縫制,B型針頭適用于比較粗的紗線編織的針織面料的縫制,U型針頭適合于比較稀薄的或網眼針織面料的縫制,Y型針頭適合于網眼或彈性針織面料的縫制[2]。其次要選擇合適的縫紉線,在選擇縫紉線時要考慮縫紉線與縫紉設備相適應性,縫紉線縮水率、彈性以及粗細等與面料相適應性[2]。
2.3 針織運動服裝面料卷邊性對加工工藝的影響及處理方法
針織面料的卷邊現象會影響面料的裁剪和縫制,降低工作效率和產品的質量。在樣板設計時可以通過加放尺寸進行挽邊、鑲接羅紋或滾邊及在服裝邊緣部位鑲嵌粘合襯條的辦法解決。對于卷邊性嚴重的面料,生產加工過程中可采用噴霧式黏合劑噴灑在開裁后衣片的邊緣上,防止卷邊。
2.4 針織運動服裝面料工藝回縮性對加工工藝的影響及處理方法
工藝回縮性是針織面料的重要特征,在結構設計、款式造型、工藝設計及生產過程中都要考慮適當的放松量。在裁剪前要使面料靜置24 h以上,充分釋放面料在染整加工和后整理以及卷裝過程中受到的外力,恢復由于彈性形變導致的尺寸變化。在同批產品的工藝流程應保持一致,在縫制過程中避免用力牽拉。
2.5 針織運動服裝面料抗剪性對加工工藝的影響及處理方法
針織面料的抗剪性主要影響其裁剪。為了提高針織面料的裁剪質量,在裁剪光滑的針織面料前,輔料不宜過厚,可采用夾具固定或上下層之間鋪上墊紙,防止布料在裁剪過程中移動。在裁剪時,適當降低電裁刀的速度,控制裁剪溫度在面料允許的范圍之內。且在裁剪過程中不宜打眼定位,防止面料脫散。采用最新的激光工藝裁剪與切割不僅可以提高裁剪衣片的質量,還可以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
3 結語
通過對針織面料的拉伸性、脫散性、卷邊性、工藝回縮性、抗剪性等性能特點的分析以及對針織運動服裝加工工藝的影響,得出以下結論。
(1)針織面料樣板設計處理:在樣板設計時可通過加放尺寸進行挽邊、鑲接羅紋或滾邊的方法。
(2)針織面料裁剪工藝處理:針織面料在裁剪前需放置24 h以上,使其恢復到比較穩定的尺寸;在輔料過程中盡量避免用力牽拉坯布,且不易輔料過厚;在裁剪過程中可采用專用的布夾夾住,并適當降低電裁刀的速度或采用最新的激光工藝裁剪與切割。
(3)針織面料縫制工藝處理:選用與織物拉伸性能相適應的線跡結構與彈性縫線;針對不同厚度的布料,選用相匹配的針型和縫型;特殊部位如領、門襟、口袋等可采用襯布、紗帶等方法加固;對于卷邊性嚴重的面料,可采用噴霧式黏合劑噴灑在開裁后衣片的邊緣上,防止卷邊。
參考文獻
[1]繆秋菊,王海燕.針織面料與服裝[M].上海:東華出版社,2009:72-79
[2]劉艷君.針織服裝縫制工藝與設備[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