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 楠
歌劇《女妖》訪談
文/姜 楠

2015年7月8日晚,意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的歌劇處女作《女妖》(Le Villi)在沈陽音樂學院音樂廳上演,這是沈陽音樂學院上演的第一部完整的意大利原文歌劇,主要演員和合唱演員均是學生,為音樂表演專業藝術實踐活動的探索和創新打開了思路。筆者采訪了《女妖》劇組的主要演員和部分工作人員,請他們談談排演這部歌劇的感想和難忘的經歷。
要談到排演這部歌劇的初衷,還要追溯到2013年的暑假,我產生了排演整部意大利原文歌劇的想法,就想到了普契尼歌劇的處女作《女妖》。雖然以現在的審美觀點來看,歌劇大師的首部作品還不夠成熟和完美,但也無疑是一部經典之作。對于我和我的學生們是否能完成排演,我的心中充滿了顧慮、疑惑與忐忑。我就利用暑假,組織我的學生們20多人擠在十幾平方米的小屋里試排歌劇《女妖》片段,當學生們群情激昂地唱出那熟悉的Evviva!Evviva!Evviva!(萬歲)時,我心中的擔憂和顧慮隨即轉化為激動和期盼,我就下定決心,無論再苦、再難、再累,我一定要帶領他們把整部歌劇呈現給大家。
我2002年在前進歌舞團主演過歌劇,那部歌劇投資了500多萬元,而在藝術院校中制作大歌劇不太現實,為了建立讓學生在學校完成整部歌劇排演的新模式,讓歌劇排演不僅僅是歌劇院的事情,我們自籌經費,在服裝、道具等多方面追求原汁原味。排演的過程是艱難的、漫長的,從我決定排演這部歌劇開始,我就開始確定主要演員、整理樂譜、分聲部排練等工作,直至2015年3月正式成立《女妖》劇組,并有幸邀請到了傅鵬、吳俠、王秋詩、高原、石瑋瑋、冉楠楠、岳欣寧、馮麗莉、金瑛的加盟。每個人對于藝術的精益求精和對工作的認真嚴謹使我深受鼓舞。這部歌劇的排演也得到了學院領導、學院各職能部門、科研處、演出處和聲樂系的大力支持,還有許多關注、鼓勵和幫助我們的同事和朋友們。這部歌劇也是我的第十場教學音樂會。為了使學生們盡快成長、成熟,不負四年大學生活的努力與付出,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學校和系里的工作外,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在策劃、排練和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上,希望能夠為他們多提供一些舞臺實踐的機會,實現突破與迎接挑戰。
通過這次排演,讓我看到了專業音樂院校學生的能力之強,對于大學本科生,能參加排演一部原文歌劇,機會實屬難得。我自己也非常榮幸能夠加入到這樣一個團隊中來。
這部歌劇是基于德國的一則傳奇故事改編而成,這部浪漫主義題材作品對當時19世紀的意大利歌劇影響很大。如何把這部歌劇用不同的風格詮釋,并且讓學生能夠駕馭,最終將它呈現在舞臺上,我一直在思考。想做到不一樣,在布景和燈光上創了先河。19世紀浪漫主義到寫實主義的轉變,是我在歌劇中想要展現的,我在歌劇中設置了一些虛擬情境,現代服飾、舞臺悲劇。讓學生們演自己,讓他們知道自己身處這種環境中如何想如何做,畢竟舞臺源自于生活。用不同的表現風格來詮釋這部歌劇是一次大膽的嘗試,通過排演,給學生們的成長創造了一次豐富的體驗經歷,更是為我們小成本歌劇的發展方向和出路奠定了基礎。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歌劇藝術能夠更直接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因為我們年輕,我們在做,我們在經歷,我們在追求,我們努力著,執著著,讓這種源于異域的陽春白雪藝術被中國大眾所接受。
作為這部歌劇的執行導演,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兩個字——“學習”。能參與這部歌劇的排演,就是大家對我的信任,也是我的榮幸。傅鵬導演是演員出身,與學院派不同,他的創新思維對我的啟發很大。教學單位以教學為主,在教學單位排演歌劇,既是分內之事,又需要業余時間來做,為學生提供上臺實踐機會。之前我們做過教學音樂會、歌劇片段音樂會等,對于整部歌劇的排演是新突破,而且所有臺上的演員全是學生。之所以選擇這部歌劇,是因為篇幅較短,較適合歌劇的初期排演,由淺入深,學生能夠完成。音樂廳不是歌劇院,為了營造氛圍,我們配置了字幕機,讓觀眾不是盲聽,而是能夠更親近西洋歌劇這種“陽春白雪”。我們在歌劇中還創新性地加入了兩個小演員,創新藝術模式,節約成本,呈現出現代版《女妖》。整部歌劇我們都是靠自己,對于經驗積累、藝術提高、舞臺實踐等都有較大的收獲,打開了視野,也開創了高校低成本歌劇排演的新嘗試。雖然困難重重,但只要我們堅持,相信學生們一定會在歷練與成長中成熟。
作為整部歌劇的指揮,一路走來在排練和演出中感受頗多、體會頗多。指揮是伴奏與演員溝通的橋梁。首先要做好大量的案頭工作,熟悉作品,熟悉劇情,熟悉總譜,熟悉人物性格等等。排練的艱辛歷歷在目,要注意合唱隊員的音準、節奏,一個音符一個小節地“摳”,要調動演員情緒,要與導演、伴奏、主演、合唱隊員、舞臺工作人員等密切配合,要與整個團隊摸爬滾打,但正是這個年輕的團隊使我覺得充滿了正能量,讓我感動。
歌劇的排演,讓我們這個團體更加團結了。從演奏的角度來說,為整部歌劇的伴奏與開音樂會所承受的壓力是不同的。要加深對普契尼作品的認識,對戲劇結構的認識,對普契尼歌劇觀念的認識,要注重故事發展的連貫性、處理不同人物風格。一架鋼琴伴奏時,合唱和獨唱對于手指控制力度難度要求不同,而普契尼作品中的雙鋼琴很難合作。只有清楚地認清自己的角色,才能做好歌劇的伴奏工作。
一部原文歌劇的排演,對于我們本科學生來說太有意義了,機會難得,是對我們的挑戰。從一開始腦子里沒有概念,沒有感覺,到后來走位、細節、動作的一招一式,其中有苦有甜,練得久了就對自己有了信心。其中也下了許多功夫,上網查資料、看視頻,了解人物,我們每天除了上課就是排練,日復一日,到排練后期,我們更是每天排練到深夜,從不會演,到進步很大,我們都瘦了幾斤。但我們心里有一個信念,就是要做一場精彩的匯報演出,回報老師,回報母校。
(責任編輯 李 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