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有觀 編譯
音樂與健康系列(三十五)音樂是如何影響人的大腦的
文/李有觀 編譯
音樂對人的大腦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一首老歌就能喚起人們對過去鮮明的回憶,就像法國作家普魯斯特(1871—1922年)聞到小瑪德琳蛋糕的香味,往事就歷歷在目一樣。一首樂曲能夠使人興高采烈,也能令人悲痛傷心。音樂既能激發高昂的愛國熱情,也能鼓動宗教狂熱。盡管音樂對人類的心靈有著非凡的影響,但是音樂為什么具有這樣的作用,卻是一個很少研究的課題。
專家們認為,人類感受音樂和對音樂做出反應的能力,與神經系統的機能有關。雖然對音樂的處理大部分是在大腦的右半球中進行的,可是并沒有哪類細胞是單獨用于完成這項任務的。根據人是在聆聽音樂還是在演奏樂器,以及音樂是否包含歌詞,不同的神經元網絡就會被激發。
某些大腦疾病會以特定的形式影響人對音樂的理解。以前所做的癲癇病試驗表明,對大腦左右半球內顳葉的某些區域都進行刺激,能夠使患者產生“音樂記憶”,即腦海中會清晰地響起以前聽過的音樂。顳葉受傷會導致所謂的音樂性癲癇病,患者聽到樂聲會發病。孤獨癥則更是讓人迷惑不解。患有孤獨癥的人精神不健全,但大多數患者卻是技藝嫻熟的音樂家;一些人是具有非凡天賦的“音樂大師”。
相反,有不到1%的人則患有失歌癥,或者說五音不辨。他們實際上無法識別樂曲,更不用說分辨兩首樂曲的差異,并且他們無法學唱歌曲(雖然他們認為自己唱得很準)。
對樂器演奏者來說,音樂會促使大腦的結構發生變化。由德國明斯特大學教授克里斯托·潘特夫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測量專業音樂家們的大腦發射出的微弱磁場后發現,全神貫注地演奏樂器會使部分大腦皮層產生可察覺的擴大。而由灰質組成的大腦皮層與出色的大腦功能聯系是最為密切的。
關于音樂對人的感情的影響,研究表明,音樂能夠影響多種激素的分泌量,其中包括可的松(與激勵和緊張有關)、睪丸素(與攻擊和激勵有關)和催產素(與養育行為有關)等,并且能夠促使人體釋放出天然的興奮劑—— 內啡肽。研究人員在使用PET掃描后發現,當試聽者聽音樂時,大腦中參與處理情感的某些部分似乎就變得活躍起來。
上述研究只不過剛剛涉及到音樂與大腦的許多奧秘,其中包括這樣一些尚不清楚的問題:為什么人類可以欣賞音樂?具有音樂才能的人類祖先是否更具有進化優勢?是否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史蒂夫·平克所說的,音樂只是一種沒有什么生物學價值的“聽覺蛋糕”?由于音樂在大多數人的生活中起著巨大的作用,現在該是專家們解開音樂與人類之謎的時候了。

(責任編輯 張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