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翔 徐李鵬 徐鋒 熊殷藝
(江西省九江學院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 九江 332000)
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針灸對頸椎病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研究
郭翔 徐李鵬 徐鋒 熊殷藝
(江西省九江學院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 九江 332000)
目的:探討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針灸對頸椎病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康復科頸椎病患者78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用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針灸治療,對照組采用針灸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參數(血沉、纖維蛋白原、紅細胞電泳時間、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紅細胞壓積)的差異。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針灸治療頸椎病患者療效顯著,通過顯著改善血流動力學參數而達到緩解疼痛和手指麻木等不適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復方丹參注射液 針灸 頸椎病 血流動力學
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康復醫學科常見的多發病和常見病,其發生率約為3.8%~17.6%,且逐漸呈現年輕化傾向[1]。頸椎病是指頸椎骨質增生、頸項韌帶鈣化、頸椎間盤萎縮退化等改變,導致頸部神經、脊髓和血管刺激導致的臨床綜合征。臨床上常見的頸椎病類型有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和神經根型,其中以神經根型頸椎病最為常見,約占頸椎病的50%~60%[2]。目前對于頸椎病的治療手段有手術、穴位注射、藥物、物理治療、推拿和針灸等,其中針灸是常見的治療手段,有助于達到化瘀活血、舒經活絡、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和恢復頸椎功能等作用[3]。但關于活血化瘀類中藥復方丹參注射液對頸椎病患者局部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研究甚少,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康復醫學科頸椎病患者78例。納入標準:符合中醫和西醫頸椎病診斷標準,年齡18~75歲,對本試驗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排除標準:合并頸項部、手腕部和手臂疼痛和功能障礙,合并胸廓出口綜合征、網球肘、肱二頭肌肌腱炎、肩周炎和腕管綜合征,合并椎體融合和骨結核,合并心肺功能性疾病,合并肝腎功能衰竭,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和精神性疾病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齡25~67歲,平均年齡(43.21±6.25)歲,病程1周~4年,平均病程(1.56±0.35)年;對照組:38例,其中男13例,女25例,年齡26~66歲,平均年齡(42.76±6.19)歲,病程1周~3年,平均病程(1.49±0.27)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程等一般資料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關于頸椎病的診斷標準[4]:①具有退行性頸椎病變、先天性頸椎畸形、頸椎慢性勞損或頸椎外傷史;②中年以上、低頭或伏案工作者,呈慢性發展性病變;③頸項部肌肉疼痛、僵直,合并上肢放射性疼痛,頸部活動度受限,甚至肌力減退、肌肉萎縮,頸部壓痛、叩頂試驗和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頸椎正側位X線檢查示頸椎椎體增生,椎間隙狹窄,椎間孔變小,頸椎CT、MRI檢查示頸部軟組織壓迫。
1.2.2 西醫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為[4]:①頸肩部疼痛、麻木;②叩頂試驗和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頸椎正側位X線檢查異常。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針灸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
針灸治療:①穴位:雙側足三里穴、雙側肩井穴,雙側風池穴、雙側頸夾脊穴,患側合谷穴、外關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臂臑穴和肩髃穴。②針灸步驟:患者取坐位,常規定點穴位,采用一次性不銹鋼亳針,常規消毒穴位,針刺得氣后留針,雙側足三里行溫和針,通過艾灸條產生的熱量經表皮和毫針向穴位處滲透,直至局部自覺溫熱感或熱敏傳導感為佳,0.5 h后取針,終止艾灸,結束針灸治療,每日1次,1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中斷3 d,共治療2個療程。
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復方丹參注射液(江蘇必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2020679)20 ml聯合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靜脈滴注,每日1次,14 d為1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參數[血沉(ESR)、纖維蛋白原(Fib)、紅細胞電泳時間、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紅細胞壓積(Hct) ]的差異;比較兩組疼痛評分和手指麻木評分的差異。
1.4.1 臨床療效
參照頸椎病臨床診治的相關標準[5],治療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臂叢神經牽拉實驗陰性,不影響日常工作者評定為治愈;治療后臨床癥狀部分存在,臂叢神經牽拉實驗陰性,不影響日常工作者評定為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大部分存在,臂叢神經牽拉實驗陰性評定為有效;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幾乎無變化,嚴重影響日常工作者評定為無效。
1.4.2 疼痛評分和手指麻木評分[6]
參照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手指麻木評分量表,其中VAS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嚴重;手指麻木評分越低,麻木程度越嚴重。
1.5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兩組間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兩組間的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其中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脊髓型、交感型和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不同頸椎病分型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2.2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比較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表2 不同頸椎病分型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全部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ESR、Fib、紅細胞電泳時間、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Hct)均明顯低于治療前,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上述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比較
2.3 兩組VAS評分和手指麻木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評分和手指麻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全部患者VAS評分低于治療前,手指麻木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手指麻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VAS評分和手指麻木評分比較[( ±s),分]

表4 兩組VAS評分和手指麻木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VAS評分 手指麻木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5.87±1.14 1.86±0.64 1.85±0.14 3.89±0.25對照組 38 5.79±1.16 2.15±0.58 1.86±0.15 2.79±0.19 t 0.31 2.09 0.31 21.79 P >0.05 <0.05 >0.05 <0.001
目前,臨床治療頸椎病的補充醫學應用越來越多,其中以針灸療法應用較為廣泛。針灸治療頸椎病具有操作簡便,安全性較高,療效顯著和健康經濟效益較高等優點,更容易為頸椎病患者接受。采用VAS作為評估指標,針刺壓痛點能有效改善頸肩部疼痛和僵硬情況[7]。頸椎病發病機制涉及經絡、臟腑和氣血等多方面,其中循行于頸部的經脈(手足少陰經、足太陽經和督脈等)均嚴重影響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經脈由于風邪、寒邪和濕邪等邪氣入侵痹阻導致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8]。因此,對于頸椎病患者,對頸部相關性穴位(足三里穴、雙側肩井穴,雙側風池穴和雙側頸夾脊穴等)進行針刺和艾灸具有重要的治療價值,具有改善經絡阻塞,氣血運行受阻和脈絡空虛等中醫癥候,適當刺激頸部穴位達到舒經活絡,調節血氣,促進陰陽平衡,調和臟腑,起到扶正祛邪之功效[9]。此外,頸椎病發生的主要原因為正氣虛邪氣強,氣血阻滯。因此,采用益氣活血化瘀中藥有助于顯著改善頸部組織血液供應狀況,增強頸椎間盤營養供應,同時,抑制炎癥性組織的釋放,降低炎癥免疫反應,延緩椎間盤細胞凋亡。頸椎病由于氣血不足,氣血瘀阻導致不通和不榮,出現疼痛和麻木癥狀,經活血化瘀類中藥疏通氣血后,通暢氣血,濡養經脈,有效緩解疼痛和手指麻木癥狀。同時,活血化瘀類中藥及其中藥制劑有助于顯著改善頸部局部血流動力學特征,改善組織血液供應狀況[10]。但關于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針灸對頸椎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研究較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針灸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純針灸治療的患者,治療前,兩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治療后,全部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均明顯優于治療前,其中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針灸治療上述指標均明顯優于單純針灸治療患者,治療前,兩者VAS評分和手指麻木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治療后,全部患者VAS評分低于治療前,手指麻木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其中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針灸治療患者的VAS評分和手指麻木評分明顯優于單純針灸治療患者。本研究所選取的足三里穴、肩井穴,風池穴、頸夾脊穴,合谷穴、外關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臂臑穴和肩髃穴合有補氣益血和活血化瘀之功效,且上述穴位取穴簡單,操作方便,對于頸部氣血的調理具有重要的作用[11];丹參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液黏度,降低全血黏滯度,改善紅細胞變形程度,降低微循環阻力,增加微循環灌注血流量,有助于改善血流動力學參數[12]。因此,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針灸治療有助于顯著改善頸椎病患者臨床療效和血流動力學指標。
綜上所述,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針灸治療頸椎病患者療效顯著,通過顯著改善血流動力學參數而達到緩解疼痛和手指麻醉等不適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陳林, 張建凱, 趙蕊, 等. 星狀神經節阻滯聯合丁咯地爾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 重慶醫學, 2015, 44(6): 788-789, 792.
[2] 平少華, 張巖, 梁春雨. 通塞脈片聯合頸椎牽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60例[J].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 31(1): 90-92.
[3] 倪金聰, 沈蓮, 夏偉民. 針刺風池穴對頸型頸椎病療效的對比研究[J]. 上海醫藥, 2013, 34(6): 47-48.
[4] 福嘉欣, 江漢, 江毅,等. Hybrid Surgery術式治療頸前路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分析[J]. 天津醫藥, 2015, 43(2): 199-202.
[5] 林永綏, 王春, 劉成招. 頸椎動態穩定器在頸椎病治療中的應用[J]. 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 2015, 33(1): 97-100.
[6] 卞容民. 小柴胡湯加減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上海醫藥, 2014, 35(8): 35, 43.
[7] 徐書君. 穴位特異性與針刺得氣對頸椎病頸痛的療效影響[J].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4, 29(9): 3003-3007.
[8] 黃仙保, 熊俊, 張波, 等. 針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的質量評價[J]. 時珍國醫國藥,2014, 25(8): 2019-2022.
[9] 王維明. 溫針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11): 2713-2714.
[10] 邱建文, 王禹燕. 楊刺風池法對椎動脈型頸椎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3, 30(2): 179-180.
[11] 蔡耿喜, 趙洋, 梁玉珊, 等. 針灸治療頸型頸椎病取穴規律探究[J]. 中國全科醫學, 2013, 16(12B): 4182-4186.
[12] 張穎, 黃世敬, 王彥云, 等. 丹參通絡膠囊對心梗大鼠心肌的保護作用和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 中國中藥雜志, 2015, 40(3): 528-532.
第八屆上海中醫藥與天然藥物國際大會10月在滬舉行
近年來,隨著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的日益完善,新技術、新方法的不斷涌現,中醫藥與天然藥物領域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進程亦呈現出高速發展的趨勢。到2020年,我國有望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業體系,總規模預計超過8萬億元,形成一定的國際競爭力,而中醫藥產業在健康服務領域有突出優勢。“上海中醫藥與天然藥物國際大會”歷經7年,秉承“傳承”與“創新”兩大主題,已發展成為中醫藥與天然藥物領域內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專業盛會,會議規模超過400人,有效促進了中醫藥與天然藥物領域的現代化與國際化交流合作,為中醫藥科技界、企業界代表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前沿信息,助推中醫藥產業繼續保持優質、高速、創新發展。
2015年10月21-23日,由上海市現代生物與醫藥產業辦公室主辦,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產業促進中心、中藥標準化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上海生物醫藥公共技術服務公司共同承辦的“第八屆上海中醫藥與天然藥物國際大會”將在上海長榮桂冠酒店舉行。屆時,來自中醫藥與天然藥物領域的中外院士、著名專家學者、企業精英、政府官員將通過大會報告、主題報告和主題交流等形式,就領域內的最新研究動態、發展趨勢、學術熱點、技術合作、產業熱點等進行探討。
詳情請瀏覽大會官網: www.s-tcm.com
(第八屆上海中醫藥與天然藥物國際大會組委會)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ompound salvia miltiorrhiza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on the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GUO Xiang, XU Lipeng, XU Feng, XIONG Yinyi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 Jiangxi Province, Jiujiang 332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on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 Seventy-eight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from our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n=40) and a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only acupuncture, n=38) and hemodynamic parameters (ESR, Fib, ESR fibrinogen, erythrocyte electrophoresis time, whole blood low shear viscosity, whole blood viscosity and hematocrit H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ompound salvia miltiorrhiza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hemodynamic parameters and therefore increase curative effect, relieve pain and some uncomfortable symptoms such as finger numbness and so on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acupuncture; cervical spondylosis; hemodynamics
R286; R259
B
1006-1533(2015)17-0035-04
201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