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軍
與一位資深同道談論教學藝術,他無意中翻翻我桌上學生的作文本,愕然:現在了,你還寫作文評語啊?
我同樣愕然:為什么不寫?給學生的作業寫評語,不正是我們教學藝術的一種體現嗎?
我知道,有很多關于作文評閱的方法:發動學生互批,省事兒,還培養學生們的審讀能力;交代清楚訓練要求,挑幾篇范文看看,點撥一下,以點帶面,效率高。近年來還有理論:作文是寫出來的,不是批出來的。同樣可以引申:作業是學生做出來的,不是教師批出來的。對了打鉤,錯了打叉。還有,看完了來一個大大的閱字兒,頂多加上年月日……
我想問的是:如果你是一個寫作者,你是否渴望有人細讀你的作品?是的,如果從學習過程來看,學生的每一份作業,其實就是他們的作品。
想一想吧,我們不可能跟每個學生談心。沒有時間,人太多顧不過來,學生們太忙沒時間找你……但是,你有機會面對班上每個學生的作業。如果你沒有覺得這只是學生的學習常規,這只是教師的業務瑣事,而是一份作品,那么,你看見的應該就是一個個鮮活的學生。你手里有一支紅筆,你的字兒就是你的口吻和表情,你的性情、心境、關注度、職業狀態都會變成評價的語言,你的句子、句式、文筆就是你這個人的形象,它們通過學生的作業,為你搭建了橋梁,讓你與學生談話。
不可忽視學生的敏感,他可以直接感受到漠然,可以接受嚴厲的批評和毫不客氣的指責,但他絕不會在乎馬馬虎虎的符號。只有對號和錯號的本子,對他而言,只是一份師生互相應付的東西。你的敷衍必然帶來他的敷衍。評語就是教師的代言人,是你伸出的手,溫和有力還是冷淡生硬,學生會感覺得到。因此,教師需要掂量:勸誡還是申斥,激揚還是冷淡,寫套話還是寫出個性化詞語,握住手還是松開手,全在筆下的選擇。說到底,你的字、你的符號、你的勉勵、你的圈點、你的紅色的嘉贊的波浪線,都影響著學生的成長。評語也許可以少,但不可不全力以赴。好的評語,是學生的珍藏,是你可以時常送給學生的禮物。
如果教學是藝術,那么,評語的形式就是這種藝術性的最好體現。評語的藝術水準,就是教師的教育水準。都說教育是一首詩,如果詩歌是對人生的喚醒,那么評語就是一首教育詩,它不僅帶著對學生的評判,也應該帶著教師對學生作業的體驗,帶著教師生命的溫度。可以說,評語的溫度就是教育的溫度。
很多教師抱怨教研在教學之外,不評職稱就沒有存在的必要。那么,不妨把每一份評語看成是我們的研究成果。我們以學生為研究對象,而最直接的第一手研究資料就是學生每天的作業。我們的分析、鑒別、發現和觀點,都體現在我們的評語里。一個評語不就是一篇研究論文嗎?一份評語不就是一份研究報告嗎?這些評點積累起來,不就是我們的一個課題嗎?帶著這樣研究的心拿起紅筆,我們時時都有著科學家的嚴謹和尊嚴。時時斟酌這樣的字詞,像是推敲一首教育詩,我們又何嘗不是天天擁有吟唱心境的藝術家呢?教育是科學,教育是藝術。評語,就是我們的科學發明和藝術作品。
那么,該如何對待自己的研究和創作呢?認真再認真,全力以赴,慎重判斷,傾注情感,敞開自己,坦率相見,盡可能地不用符號,盡可能地用我手寫我心的話語,不寫套話,寫富有個性的句子;不教訓,要用商量句型。
是的,你會說這很累,很費力氣。可是,如果面對課堂上普遍的漠然你感到費勁、很累,那么,你必定渴望尋找一個跟學生們談一談的機會,而你的評閱就是最方便、最直接的機會。用評語去改善課堂,積極影響學生們的學習狀況是教師必須要做的。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