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新霞
【關鍵詞】 德育;整體規劃;課堂教學;活
動;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 G62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6—0020—01
青少年是祖國的前途和未來,要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校德育已時不我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本文針對當前的新形勢新要求,就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增強學校德育教育的時代性和實效性談一點看法。
一、充分認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目前學校德育的創新點、提升點,學校德育工作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核心,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基本上還是基礎道德的教育。要不斷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不斷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以整體規劃、全員育人、家校社會有機配合為根本策略,切實增強德育工作的合力。以加強組織領導為根本保障,促進德育工作的制度化和科學化。青少年的心理發展過程非常復雜,充滿著矛盾,對一些行為自控能力處于不成熟狀態,在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方面雖很強,卻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響。學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以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特點為基本前提,要依據青少年的特點和成長規律,適應他們的接受能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未成年人健康快樂成長,是我們教育人的使命。
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起來
通過語文課進行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優良傳統的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具有很強的時代價值,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必須充分繼承和發揚。在語文教學中適當增加傳統經典范文、詩詞的比重,培養學生體會東方審美文化的獨特內涵,熱愛我們民族優美的傳統文化,使學生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要深入淺出地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讓學生逐步明白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讓學生傳承優秀的人文精神,感受成長與責任。
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德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
實踐育人是德育的基本途徑之一。要通過開展各種實踐活動,以動手實踐和活動體驗為基本途徑,使學生獲得積極體驗,形成對自身、自然和社會的整體認識;養成積極而負責的生活態度;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探究,學會創造。要充分發揮素質教育基地作用,統籌制定學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年度計劃,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有效銜接,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培育學生的勞動意識、求知上進的品質、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在實踐活動中相互滲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突出生態文明教育,要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主要內容,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低碳環保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并通過學生帶動家長影響社會形成良好的生態文明習慣。
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作為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載體,根據學生的特點,科學地設計與安排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既突出核心價值觀,又體現趣味性,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全面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校園傳媒的育人功能,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要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或書寫上墻,讓學生熟練背誦,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宣傳欄、板報、走廊、廣播電視網絡等文化傳播載體,宣傳愛國、法治、文明、誠信等基本價值導向,營造體現主流意識和時代特征、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不斷探索網絡環境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虛擬世界,合理使用互聯網、手機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學校通過校園局域網建設網絡德育模塊,加強綠色網絡建設,宣傳社會正能量,引導學生樹立網絡責任意識和依法使用網絡意識,指導學生正確認識沉迷網絡的危害性,增強學生對不良信息的辨別能力,自覺抵制網絡不法行為。組織以“中國夢”“三愛”“三節”為主題的微視頻創作展示,開展積極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活動,團結廣大師生,形成良好互動。
總之, 學校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