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英
【關鍵詞】 語文課堂;導入;朗誦法;目的法;引入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6—0120—01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樣,在課堂教學這個藝術舞臺上,教師找準切入點,適時而引,因時而動,見縫插針,給學生營造一定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失為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的良策。然而,萬事開頭難,如何才能使學生一下子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呢? 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導入方法。
一、詩歌朗誦法
根據教學內容,教師選擇相關的詩文,請同學上臺作激情朗誦,把學生引入到詩文的美妙意境中去,以此引入語文教學。如:同學們,你們有誰讀過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請同學上臺朗誦)“……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游。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眲忧榈脑姼?,把我們的思緒帶到茫茫宇宙。在浩瀚的星際,除了我們人類已知的星球外,還有些什么奧秘呢?今天我們將要學的是介紹包括牛郎織女星在內的有關天文知識的文章——《臥看牽??椗恰?。
二、明確目的法
學生剛進入課堂,老師還未發話,學生頭腦是清醒的,容易記住老師講的內容,所以,導入要簡明扼要,采用開門見山的形式指出目的,教學效果很好。如上《孔乙己》一文時,一針見血地提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1.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2.體會精巧的藝術構思;3.理解“笑”的含義。學生學習的目的明確后,師生的教學活動就避免了盲目性。
三、問題引入法
開篇以問題形式導入,設下懸念,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上《背影》一文時,先由問題導入:1.《背影》一文寫的是誰的背影?2,寫了哪些主要事件?3.這些事件運用什么描寫手法?4.文章表達了什么中心?通過問題導入,會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緊迫感。
四、講故事法
語文課要有活躍的氣氛,有笑、有談論,形式多樣,這樣引人入勝,讓學生走進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所以語文課導入可以采用故事法。如上《談骨氣》一文時,先講文天祥寧死不屈的故事,這時學生正津津有味地聽著,學習興趣十足,在這樣的前提下,轉入課文知識點的學習,學生樂于學,易于學。
五、溫故知新法
語文知識是互相聯系的,在學習時必須注意與學過知識的聯系,在導入時,要體現溫故知新,過渡自然。如上《春》一文時,學生已學過同文體的《背影》,這會就可以采用復習散文文體的知識點來導入課文,這樣既能鞏固舊知識,而且對新知識的學習會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七、借用插圖法
有的課文配有插圖,教師就可以很好地運用,一開始就讓學生先觀察畫面的內容,學生欣賞圖畫的興致是很濃的,稍加點撥,再去學習課文學生印象就會深刻,如上《社戲》一文,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這樣的導入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八、巧用多媒體法
巧妙地運用電腦、錄音機等電教用具,通過觀看電視、錄像、電影,欣賞音樂等方式,激活學生的藝術細胞,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上《安塞腰鼓》,可先觀看一段豪放痛快的“安塞腰鼓”錄像后再走進課文;上《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之前,放一段有關人民解放軍千帆競發,橫渡長江的電影片斷,這樣能夠藝術地導入課文,又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上《在聲音的世界里》之前可欣賞《命運交響曲》和《二泉映月》,分別感受一下不同的音樂魅力。
九、設問引路法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假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辯,造成觀點沖突,既激活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又活躍課堂氣氛。如上《愚公移山》,老師提出這樣兩個問題:1.在你前進的道路上,一個垮塌下來的大石頭擋住去路,你是想辦法搬掉大石頭,還是繞路行走?2.假如你居住在半山腰,前面有大山擋住了你的視線和出路,你是選擇挖掉屋前的大山,還是選擇搬家?大家討論這個問題,發表針鋒相對的看法。老師借勢導入:讓我們來看看古人的做法——《愚公移山》。
導入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常言道:“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闭Z文課堂教學要想取得成功,必須開好頭,即要掌握導入的藝術。課文導入沒有固定的或一成不變的方法,即使是同一篇課文,不同的教師也會使用不同的方法。總之,教師要根據所教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導入新課。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