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學寶
“少年強,則中國強!”
《少年中國說》中這擲地有聲的話語,令一代代中國“少年”熱血沸騰,激勵他們?yōu)橹腥A之富強而發(fā)奮。梁啟超為何對少年情有獨鐘?因為少年生命蓬勃,思維活躍,心靈純凈,懷想未來,敢為天下先。
少年如何擔負起強國使命?我以為,立下宏大志向,最為重要。
人無志,難成大器。有志者事竟成。志向就像靈魂,沒有它,生命猶如蘆葦,貌似挺拔,中間卻是空的。春榮冬枯,年年“新發(fā)”,卻年年歸于“虛空”,來年的重新開始,不過是復制往昔的自己。而志向的確立,會令生命迎來一個非同尋常的節(jié)點,一管蘆葦剎那間變成了一棵樹。同樣是春榮冬枯,但冬日里的枯,卻是為新一年的生長積蓄能量。最重要的是,來年的生命不再是對去年的復制——因為它站得高,觀世界的角度變了,看得遠,眼里的風景新了。最終,因為體量的增長,因為內(nèi)心的強大,一棵小樹成了棟梁之材。
少年當立志,立志須高遠。趁著心地澄明,情感激越,世俗還沒來得及使出它的“絆子”時,為自己豎一座“志向之燈”,生命航船將不會在波濤中迷失方向,直至理想的彼岸。立下高遠志向,其實也是為心靈樹一道“防火墻”,以抵御“病毒”的侵入。至少,有志在遠方者,不會為考分的高低耿耿于懷,不會對偶爾的失誤斤斤計較,更不會遭遇挫折就自怨自艾,在自卑自嘆中走向消沉。畢竟,目標在遠方,困難不過是“泥丸”,而磨礪,只會讓生命更堅強。
中國少年早有擔當?shù)膫鹘y(tǒng)。古有霍去病,18歲率800騎兵出擊匈奴,贏得千古贊譽;近有周恩來,少小即明志,讀書只為“中華之崛起”。今日之少年,生逢和平盛世,雖不會遭逢“有志卻難酬”的尷尬,但也要警策自己,莫入“無志空度日”的陷阱。
成就大寫人生,志向不可或缺。少年正是立志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