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占東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農村的一項系統工程,與駐村幫扶工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何讓駐村幫扶工作助力農村發展?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工作重點。各級駐村黨員領導干部要深入基層、深入農村,深入了解農民群眾在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和發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農業產業化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問題;要為農民群眾傳授新的科技種養技術,提供信息幫助,引進新的有發展前景的農業種養項目,推動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
著眼于改變幫扶村貧困狀況,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入戶走訪,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為幫扶村確定發展特色產業,打通對接銷售渠道,實現農民快速增收致富的產業幫扶方案,并積極推進和落實。必須不斷幫助村和社區干部拓展發展眼界,轉變發展思路,找準發展路子,布局群眾受益快、受益面廣、受益長遠,地方優勢和特色較為明顯,符合群眾發展意愿的項目。在幫扶工作中,要打破幫扶就把資金送一送、相互走一走的老模式。把解決農村和群眾的困難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堅持把選派村的焦點、難點問題作為幫扶的重點,發揮自身優勢,與鄉村兩級密切配合,使“婆家”與“娘家”形成合力,積極采取各種措施開展幫扶工作,加快幫扶村的發展。幫扶單位不僅從經濟上支持,還積極整合各方面資源,在人力、物力、技術和智力等方面給予幫助和支持,不斷拓展幫扶形式和內容。
要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作為工作根本。各個單位和部門幫理思路,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結合同步小康駐村幫扶工作,組織協調駐村干部和聯系幫扶單位深入村組,采取調研座談、形勢分析報告、專題輔導、外出學習考察、提供信息支持等形式,多渠道、多方式組織村干部進行學習培訓,幫助村干部理清發展思路,幫扶尋求發展致富道路;要幫助聯系村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引進和培植新的產業項目,采取“引、傳、幫、促”的方式轉變群眾觀念,帶領群眾創業。即在致富門路上“引”,在致富技術上“傳”,在創業致富困難上“幫”,在創業致富上“促”。要通過領導干部下基層,對無主導產業、經濟發展滯后、群眾收入普遍較低的自然村實行重點幫扶,幫助引進和發展特色種養產業項目,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要把解決農村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作為工作核心。幫扶工程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必須把解決如鄉村道路和橋梁、水渠、水壩的維修、用電難和擴建工程等作為幫扶活動的突破口,堅持以人為本,造福民眾重點了解好農民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最急、最怨、最缺、最盼的具體問題。了解農民群眾對農村低保、春荒救濟、農機補貼等黨和政府支農、惠農政策落實辦理建議。針對性地在遇到問題最多、存在困難最大的自然村做好服務工作,幫助農村低保戶、殘疾人等老、弱、病、殘為主的弱勢群眾解決好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通過服務下鄉、扶強幫弱,幫助村級組織解決政策、科技、信息、項目、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問題,進而實現“村級班子堅強有力、農村工作規范有序、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民生問題有效解決、農村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