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軍
安康市位于陜西省東南部,所轄 10個縣區均為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22.6萬戶88萬人居住在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落后的中高山區。安康處于南北過渡地帶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安康獨特的市情。
立足獨特市情 發展富硒產業
安康土壤富含硒元素,是全國最大的天然富硒帶。十八大以來,安康結合市情實際,在深入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了“走循環發展之路,建設美麗富裕新安康”的總體思路,充分發揮安康的富硒資源、區域交通等優勢,力爭將安康建成富硒產品生產基地、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和秦巴山片區扶貧開發示范區。
生態富硒資源是安康最具特色的資源,同時又是一個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特色優勢產業。充分開發利用生態富硒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自然資源,做強做大富硒食品、飲品、用品等產業,對于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推動安康產業發展與群眾致富具有重要意義。
生態富硒產業與扶貧相結合
近年來,安康市扶貧部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以發展富硒產業為重點,依托農業綜合開發、產業扶貧等項目,按照內聚資源、外強措施、區域推進、個體帶動的思路,一手扶強龍頭壯大基地,一手精準到戶促農增收,有力地促進了全市富硒產業的發展。
據統計,安康市扶貧開發局近三年共投入各類扶持富硒產業發展資金1.9億元。年均投入紫陽、平利縣財政扶貧資金500萬元,用于茶葉基地及相關產業發展;年均投入漢濱區用于生態富硒產業的財政扶貧資金超過1000萬。
目前,已建成生態富硒茶園4.7萬畝、改良土壤5.65萬畝;扶持生態富硒生豬(烏雞)生產企業12家;扶持生產生態富硒食用菌(魔芋等)現代農業園區9個,提高蔬菜年產量4500噸;搬遷涉富硒產業農戶1000余戶,技術培訓21萬人次。扶持了一批生態富硒茶葉產業龍頭企業;補助了一批富硒畜禽企業;壯大了一批生態富硒蔬菜企業;打造了紫陽紅椿煥古、平利長安大貴洛河富硒茶產業示范帶、月河川道的生態富硒生豬畜禽產品帶、石泉寧陜生態富硒蔬菜瓜果食用菌產業帶。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等系列扶貧項目的實施,對安康生態富硒產業的培育和壯大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三個堅持”促協同發展再升級
在新的形勢下,推進扶貧開發和生態富硒產業協同發展需要進一步強化措施,需要做到“三個堅持”。
堅持規劃引領。依托全市生態富硒產業的發展總體規劃,立足“園區化布局、園藝化建設、機械化生產”的模式和構建“重點縣+基地鎮+專業村+產業園”現代生態富硒產業示范體系的總體思路,結合全市扶貧開發規劃、避災移民搬遷規劃和正在編制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規劃,將生態富硒產業作為扶貧系統產業扶持的重中之重,進行系統規劃。
按照區域開發、重點推進的原則,明確連片推進的具體政策、項目、資金幫扶計劃。結合生態富硒產業的重點建設工程,從良種繁育及基地建設、精深加工及綜合開發、品牌整合及創建、龍頭企業及大戶培育、富硒文化及生態旅游、市場及科技服務體系等關鍵環節,出臺詳實、可行的扶持規劃,逐步實現全市重點縣的基地鎮、專業村、產業園等各個層面和育苗、基地、加工、營銷等環節都能得到項目的覆蓋和資金的扶持。
堅持整合扶持。安康市扶貧系統承擔著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移民搬遷和新農村建設四大職能,扶持項目包括經濟發展、基礎建設、社會事業等,扶持范圍涉及一、二、三產業,扶持對象涵蓋合作社等集體經濟組織、家庭農場及產業大戶等個體經濟,對生態富硒產業發展各級、各類、各環節均有扶持項目。安康全面整合系統內各類項目資金,按不同區域、不同類別、不同環節,進行系統安排,全面扶持。
一是充分發揮扶貧開發項目的主體作用。對在生態富硒產業的發展規劃區且屬已規劃的特困村,優先安排整村推進項目,并在產業扶持和基礎建設資金中,用于生態富硒產業的發展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量均不得低于60%;對扶貧產業補助項目,60%用于扶持生態富硒產業相關合作社發展;對龍頭企業貼息項目,40%用于富硒產業生產、加工、流通、服務等龍頭企業貸款貼息;對扶貧資金扶持的現代農業園區項目,60%用于富硒產業園區;對富硒產業生產各個環節所需的各類人才,會同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改進培訓方式,依托“雨露計劃”給予培訓,培育茶產業發展專業型及電商營銷人才。
二是全力用好農業綜合開發政策。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按照集中連片、區域推進的思路,向重點縣的基地鎮、專業村傾斜,主要用于富硒產業育種(苗)、基地建設用地的配套建設;農業綜合開發財政扶持項目主要用于扶持富硒產業相關合作社發展,重點扶持種苗繁育、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培育環節;農業綜合開發貼息項目主要用于扶持富硒產業龍頭企業、合作社、流通企業做大做強。
三是奮力打好產業發展扶持項目總體戰。充分發揮移民搬遷、新農村建設工作中扶持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全面扶持富硒產業發展。移民搬遷不管是遷出、遷入地,凡涉及扶持搬遷發展富硒產業的,只要在富硒產品生產規劃的重點區域,80%項目和資金用于扶持發展富硒產業。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凡在富硒產品生產規劃重點區域內的,都要把富硒產品生產作為主導產業,爭取到村的項目資金 60%要用于發展富硒產業。通過全面整合扶貧政策、項目、資金,全力解決富硒產業發展中的投入難題,推動全市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堅持創新試點。只有積極探索有效的富硒產業扶持辦法,大膽創新試點,才能最大程度地扶持富硒產業發展。一是提高實施質量。全力做好富硒產業項目的前期規劃、論證、評審、編報工作和實施過程中的監管服務工作以及項目實施后的后續管理工作,爭取更多、更大的富硒產業項目落戶安康。特別是要全面落實工程類項目的招投標、工程監理、項目法人制度,確保工程質量,增強項目服務富硒產品生產的能力。加強富硒產業項目資金使用的全過程監管,保證項目資金用于富硒產品生產,發揮實效。
二是實施重點突破。富硒產業扶持量大,項目資金少。安康采取區域板塊推進、集中項目、連片扶持、連續扶持、重點突破的辦法,突出重點區域、關鍵層面、主要環節,加大扶持力度,力爭扶持一塊、扶成一塊,提高工作效益。
三是改進服務方式。改變工作作風,改進服務方法,改革扶持辦法,提高服務質量,推動富硒產業快速發展。按照富硒產業規劃主動深入富硒產品生產基地鎮、重點村和相關合作社、園區、龍頭企業、大戶了解生產情況,介紹扶貧項目,送項目到基地、到企業、到園區、到農戶。改進項目實施的服務方式,強化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服務指導、排憂解難和政策咨詢,為實施單位提供“保姆式”服務,加快實施進度,提高實施質量,充分發揮服務于富硒產業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