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利平
(保靖縣農業局經作站, 湖南 保靖416500)
茶葉作為健康國飲,品質至關重要,遺傳資源和環境是影響品質的兩大因素。“保靖黃金茶”是保靖縣自然生、古老、珍稀的地方優異茶樹種質資源,原產于保靖縣葫蘆鎮黃金村。保靖黃金茶品質優異,明朝嘉靖年間即為朝廷貢茶,素有“一兩黃金一兩茶”的美譽[1]。早春保靖黃金茶氨基酸含量高達7.47%,是同期其他茶樹品種的2 倍以上,且茶多酚含量適中(20%左右),所制綠茶色澤翠綠,香氣高而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醇高爽、葉底嫩勻明亮,屬國內同時具備“香、綠、爽、醇”品質特點的頂尖級綠茶,被劉仲華、包小村等國內著名茶葉專家稱為“茶樹品種的資源寶庫”和“山區農民致富的綠色金礦”。
通過近年來的發展,保靖黃金茶產業已成為保靖縣呂洞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農業支柱產業之一。截止到2014年,全縣茶園總面積為0.41 萬hm2,其中可采面積0.17 萬hm2。茶園分布共涉及12個鄉鎮(葫蘆鎮、水田河鎮、夯沙鄉、大妥鄉、陽朝鄉、普戎鎮、碗米坡鎮、清水鄉、涂乍鄉、遷陵鎮、清水坪鎮、毛溝鎮)55個行政村,5 500 戶,3.25 萬人,其中面積最大的為呂洞山區的葫蘆鎮、夯沙鄉、水田河鎮3個鄉鎮。
茶葉的有機生產是改善環境條件、確保產品品質的保障,有機生產需要綠色防控技術支持[2-6]。為此,保靖縣農業局調查了2011~2014年全縣保靖黃金茶茶園病蟲害的發生情況,重點調查了解全縣各地茶園病蟲發生的種類、發生規律、為害程度,通過調查分析,提出有利于生產有機茶及綠色茶的合理防控措施,為保靖黃金茶產業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選取保靖黃金茶典型種植區域,共設立調查地點5個,分別是水田河鎮梁家村名井組梁茂林茶園(5.33 hm2)、水田河鎮中心村向志軍茶園(6.67 hm2)、葫蘆鎮黃金村3 組向天頌茶園(6.00 hm2)、換金茶公司茶園(13.33 hm2)、劣沙鄉劣沙村龍發勛茶園(66.67 hm2),共計調查茶園面積98.00 hm2。
2011~2014年,在調查地點田間隨機抽樣,每個調查樣點抽取100 株茶株,逐株查看病蟲情況,計載百葉病蟲害發生情況,同時,訪問茶農大戶以往茶葉病蟲發生情況,根據抽樣調查和訪問,對調查對象的茶園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統計歸類分析。
假眼小綠葉蟬:第一峰百葉蟲量超過6 頭或蟲量超過15 頭/m2,第二峰百葉蟲量超過12 頭或蟲量超過27 頭/m2;茶癭螨:葉面積蟲量3~4 頭/cm2,或指數值6~8;茶麗紋象甲:成齡投產園蟲量在15 頭/m2以上;黑刺粉虱:小葉種2~3 頭/葉,大葉種4~7頭/葉;茶蚜蟲:有蚜芽梢率4%~5%,芽下二葉有蚜葉上平均蟲口20 頭;茶尺蠖:成齡投產茶園幼蟲量7頭/m2以上;茶毛蟲:百叢卵塊5個以上;茶卷葉蛾和茶潛葉蛾:百芽梢有蟲7 頭以上;茶炭疽病:芽梢發病率35%。茶白星病:葉發病率6%;茶云蚊葉枯病:葉發病率44%,成老葉發病率10%~15%;茶芽枯病:葉發病率4%~6%。
調查發現,保靖黃金茶茶園病蟲均有發生,且混合發生,主要害蟲有食葉害蟲、吸汁害蟲兩大類9種,主要病害有真菌類1 類3種,詳見表1。
表1 保靖縣保靖黃金茶茶園主要病蟲種類
茶假眼小綠葉蟬百葉蟲量6~50 頭不等;茶尺蠖蟲量0.5~5.0 頭/m2,為害率5%;茶潛葉蛾嫩梢為害率0.8%;蚜蟲嫩梢為害率0.5%;茶卷葉蛾卷葉率0.3%;黑刺粉虱蟲量平均2~30 頭/m2;茶毛蟲為害率1%~60%,個別白塊爆發,全株葉片食光。茶白星病葉發病率0.4%~0.8%;茶炭疽病葉發病率0.5%~1.8%,病株率3%;茶云紋葉枯病葉發病率0.3%~3.0%,病株率1%。
調查發現,病蟲害程度有逐年加重的現象。2007~2010年,每種害蟲發生的數量都較少,程度較輕,僅有茶尺蠖、假眼小綠葉蟬和廣翅蠟蟬局部發生較多,而2012年蟲害發生較重,茶尺蠖發生嚴重的地方整株茶樹死亡。
通過2011~2014年對保靖黃金茶茶園病蟲害的調查,發現病蟲混合發生,蟲害大于病害,蟲害以茶尺蠖、假眼小綠葉蟬、茶毛蟲為主。
根據保靖黃金茶病蟲害的調查結果,制定保靖黃金茶病蟲綠色防控綜合技術如下。
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農用抗生素及生物制劑等控制茶樹病蟲發生與為害,禁止使用化學農藥,保持茶園生態平衡。
3.1.1 保護天敵 無公害茶園周圍可種植杉、棕、苦楝等防護林和行道樹,或采用茶林間作、茶果間作,幼齡茶園間種綠肥,夏、冬季在茶樹行間鋪草,以給天敵創造良好的棲息、繁殖場所。在進行茶園耕作、修剪等人為干擾較大的農活時給天敵一個緩沖地帶,減少天敵的損傷。將修剪下來的茶樹枝條堆放在茶園附近,茶樹枝條上的某些害蟲(螨)因不能及時獲得食料而餓死,而寄生蜂則可飛回茶園。嚴禁捕殺茶園附近的鳥類和蛙類。
3.1.2 應用微生物制劑 用白僵菌871 菌粉拌細土,于茶麗紋象甲成蟲出土前施于土面,可有效防治;用白僵菌871 菌粉0.5~1.0 kg 加水100~200 kg 噴灑茶樹葉面可防治茶麗紋象甲、假眼小綠葉蟬、黑刺粉虱等;用蘇云金桿菌可防治茶毛蟲、茶潛葉蛾、茶卷葉蛾和茶尺蠖;用茶毛蟲病毒提取液或茶毛蟲尸100~200 頭加水50 kg 所得的浸出液可防治茶毛蟲;用赤眼蜂、蜘蛛能有效控制茶尺蠖和茶葉螨類等害蟲的發生與蔓延。
3.1.3 養放捕食螨、寄生蜂、蜘蛛等天敵動物 捕食螨、寄生蜂等天敵經室內人工大量飼養后放入田間,可控制相應的害蟲(螨)。捕食螨如德氏鈍綏螨可防治茶跗線螨,胡瓜鈍綏螨可防治茶癭螨。寄生蜂如赤眼蜂可用于防治茶卷葉蛾,絨繭蜂、蜘蛛可用于防治茶尺蠖和茶葉螨等病蟲害。
物理防治是指采用物理方法來防治病蟲害,迄今比較成熟、使用較多的主要是誘殺法。主要有燈光誘殺、糖醋誘殺、性誘殺、誘餌誘殺等。
3.2.1 燈光誘殺 在茶園中設略高于茶叢的大水盆,盆中放入1%的肥皂水,盆上方中央縱向裝置一盞黑光燈,以燈管為中心呈“十”字形裝塊玻璃,玻璃的高度與燈管相等,寬度與水盆直徑相等,每茶園安裝一盞。每天晚上開燈,早上關燈。夜間可誘殺有趨光性的成蟲,如毒蛾、尺蠖蛾、蓑蛾、刺蛾、卷葉蛾、蠟蟬、天牛類等,害蛾與玻璃碰撞后掉入水盆中淹死。利用普通電燈和日光燈也可進行誘殺,但效果不如黑光燈好。3.2.2 糖醋誘殺 取糖、醋、黃酒,放入鍋中微火熬煮成糊狀糖醋液,倒入盆缽底部少量,并涂抹在盆缽的壁上,將盆缽放在茶園中(略高于茶叢),具有趨化性的卷葉蛾、地老虎等成蟲會飛入取食,接觸糖醋液后粘連而死。
3.2.3 性誘殺 在田間與黑光燈誘殺一樣,設置肥皂液水盆,將捕捉到的雌成蟲放入小木盒中并懸掛或擱置在高于盆口2~3 cm 的水盆上方中央,夜間利用雌成蟲釋放性信息素誘殺雄成蟲。春秋季兩天換一次成蟲,夏季一天更換一次。
3.2.4 誘餌誘殺 用花生麩、谷殼粉、米糠、豆麩粉炒香,或用各類茶葉及各種野嫩雜草和植物莖葉(如甘薯葉、蘿卜苗等)切成0.5~1.0 cm 碎粒,拌入較濃的植物源農藥,傍晚前堆放或撒于茶園地面上,蟋蟀、螻蛄等害蟲夜間取食后會被毒死。
3.2.5 植物源農藥防治 在自然界中,有些植物具有毒性物質,將這些物質用水提取后可防治茶樹害蟲。由于植物的水提液對人畜毒性低,因此可用于有機茶園的病蟲防治。一般的熬制方法為:將植物組織(根、莖葉等)搗碎加水浸泡-加熱熬煮-過濾,過濾液即可直接使用或稀釋后使用。由于植物源農藥毒性低,防治鱗翅目害蟲,應掌握在抗藥性弱的1~2 齡幼蟲期噴施。
通過2011~2014年對保靖黃金茶茶園病蟲害的調查研究,茶園主要害蟲種類有食葉害蟲:茶尺蠖、茶毛蟲、茶麗紋象甲、茶卷葉蛾、茶潛葉蛾;吸汁害蟲:假眼小綠葉蟬、黑刺粉虱、茶癭螨、茶蚜蟲。共兩大類9種。主要病害有: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云紋葉枯病3種真菌病害。病蟲混合發生,蟲害大于病害,蟲害以茶尺蠖、假眼小綠葉蟬、茶毛蟲為主。
保靖黃金茶茶園病蟲害的防治按照劃分的標準采取綠色防控,以生物防治技術結合物理防治技術對茶園病蟲害進行防治,同時應加強茶園的管理,建立標準化茶園,注重修剪整枝,松土除雜,保持通風向陽,合理密植,并施用有機肥,如人畜糞尿、草木灰等,不用化學肥料及農藥,提倡茶園放養雞鴨或用土農藥,如用煙草桿0.5 kg 加水10.0~12.5 kg 煮熟可防治茶毛蟲、蚜蟲等害蟲;茶籽餅碾成粉未,加水10.0 kg配成茶枯水可防治根結線蟲病。嚴格用藥時期,在春、秋兩季茶葉芽萌發期,不能施任何農藥,可在萌芽前或采收后用藥。用藥次數2 次左右。以確保保靖黃金茶健康持續發展。
[1]黃秀瓊.保靖黃金茶的研究進展[EB/OL].百度文庫,http://wenku.baidu.com/linkurl=SdS1Amq2brDALA_jN_Bs9fuBrlF-g78q-Bvv-p6x0xNJvJ0thVo-5JMDERkxrJbIQp-Ew9SPO16FutONXXxtnRY_wdU75CrX4F5asTff8Tm.
[2]王迎春,王小萍,李蘭英.川西茶區茶園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綠色防控措施[J].湖北農業科學,2014(2):54-55.
[3]蘇金妹.華安縣茶園綠色防控技術措施與成效[J].福建農業.2011,(9):11.
[4]林水發,郭水木.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中國植保導刊.2009,29(4):30,27.
[5]林曉華,鄭旭芝.淺談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茶葉,2014,40(3):153-154.
[6]吳祖幸,劉 雄,鄧建新.安化縣茶葉常見病蟲害發生特點與綠色防控對策[J].湖南農業科學,2013,(2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