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練兵場(30分)
1.閱讀語段,完成下列題目。(6分)
半夜里,忽然醒來,才覺得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著顫。把毯子卷得更緊些,把身子蜷起來,還是睡不著。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暮上zhuì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黑的山烽像巨人一樣chù立在面前。
(1)給加點字注音或者根據拼音寫漢字。(4分)
打著顫( ) 蜷起來( ) zhuì著( ) chù立( )
(2)上段文字中有兩個錯別字,請找出并訂正。(2分)
改為 改為
2.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寫文章講道理要讓人一看就明白,那種故弄玄虛的做法是要不得的。
B.一個人的理想可以遠大,但假如不努力以赴,那也只是鏡花水月,只能淪為幻想。
C.經過我的據理力爭,老師終于同意我參加乒乓球比賽。
D.近年來,食品、醫療、鐵路和生產制造等領域,事故頻發,人民群眾不禁民怨沸騰。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作為一檔新興的電視節目,《我是歌手》目前最重要的當務之急就是揚長避短,帶給觀眾更為持久的音樂享受和情感感受。
B.當前,青少年深受網絡語言的影響,忽視了漢語的規范化,這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C.微信這種網絡社交工具的廣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質量。
D.在王宇璇明白了事情真相以后,就一直被濃濃的暖意包裹著,促使她不斷反思自己的錯誤。
4.詩文默寫。(8分)
(1)五嶺逶迤騰細浪, 。
(2) ,大渡橋橫鐵索寒。
(3)親人送水來解渴, 。
(4) ,野菜充饑志越堅。
(5)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 ,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
, , ,像波濤在澎湃。
5.閱讀下面的故事,領悟故事的寓意。(4分)
山廟里有尊雕刻精美的佛像,前來拜佛的人絡繹不絕。鋪在山路上的石階開始抱怨:“大家同是石頭,憑什么我被人蹬來踩去,你卻被人供在殿堂?”
佛像笑了笑:“當年,您只挨六刀,做了一方石階,而我經歷了千刀萬鑿之后,才有了現在的形狀!”
6.專題與語文實踐活動。(8分)
材料一:2015年6月5日是第44個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今年的主題確定為“推進清潔生產,實現經濟和環境雙贏”,旨在啟迪、教育大家關注、重視和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
材料二:《穹頂之下》是以柴靜本人進行霧霾調查為主要內容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將真人演講和視頻、圖片和動畫進行交替和配合,讓觀眾在觀看時絲毫感覺不到無聊和沉重。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未來不應該是病毒、腫瘤和霧霾!
最近,學校圍繞“低碳減排·綠色生活”,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你參加了以下幾個活動:
活動一:【口語交際】學校團支部委托你電話邀請環保局王科長于6月5日下午3∶00在八(5)班教室參加主題班會,并請他在主題班會上介紹我市的環境狀況。(3分)
你略作思考,撥通電話這樣說:
活動二:【資料分析】 某同學搜集到右邊的漫畫,請你做簡要介紹并闡述其含義。(3分)
活動三:【公益宣傳】 環境保護部官方網站邀請你為今年的“六·五”世界環境日擬寫一則宣傳標語,要求:呈對偶句式,對仗工整。(2分)(說明:寫“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不給分)
二、閱讀精品屋(30分)
(一)閱讀下面的詞,完成7~9題。(12分)
憶秦娥·婁山關
毛澤東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7.談談你對這首詞主題的理解。(4分)
8.詞的上闋中,哪些景物描寫表現出了紅軍征途的緊張、嚴峻和艱苦?(4分)
9.用簡潔的語言描繪“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景象。(4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10~13題。(18分)
軍 裝
周海亮
①1937年12月,中國首都——南京。天空不見一絲藍色,廢墟般的城市里,燒焦的殘肢斷臂隨處可見,焦煳味、血腥味隨處可聞。潰敗的中國士兵蝗蟲般涌出挹江門,他們沒有秩序,面無表情地踏著同伴的尸體。到處都是呼喊聲、慘叫聲、老人的呻吟聲、孩子的哭泣聲。子彈和炮彈編織成密集的網,城在網中,毫無還手之力。
②日本人很快撲進了城,他們嗷嗷叫著,舉槍將每一個活動的目標射殺。他們越過一片又一片廢墟,穿過一條又一條馬路,他們就像在叢林里狩獵。突然,一排輕飄飄的子彈從一棟搖搖欲墜的樓房里射出,幾個日本兵猛然栽倒。他們戴了鋼盔的腦袋上,冒起淡淡的青煙。
③躲在樓房里的,也許是最后一支戰斗著的守軍。只有30多個人,他們擠在狹小的建筑物里,就像被捆綁在一起的手榴彈。他的左邊擠著強子,右邊擠著死去的連長。彈片將連長的半個腦袋削飛,僅剩一半腦袋的連長依然英俊。強子的手里緊攥著一挺機槍,那機槍嚴重變形,彎彎扭扭,好像一根天津麻花。機槍“噠噠噠”地響起來,子彈擊起遠處的塵煙,切斷日本人的喊叫。他認為強子是一名出色的機槍手,一名合格的士兵。可是他呢?他是兵嗎?也許是,也許不是。他參軍沒幾天,他甚至沒有屬于自己的軍裝。記得他跟連長說過,上尉連長說,哦。連長尋一桿“中正式”步槍給他,就指揮士兵摞沙袋去了。那些沙袋摞起很高,擺起怪異的陣式。到處都是沙袋、步槍、水壺、子彈、手榴彈、機槍、鐵鍬、書信、驚恐或者壯烈的士兵。連長說他們的防線堅不可摧。可是當戰斗打響,那些沙袋們,霎時同兵的尸體一起飛上了天。
④他跟連長說過三次,他說他得有一身軍裝,有軍裝,我才有兵的樣子。連長終于惱了,他說那你隨便從哪個死人身上扒下一套!他想了想,終于沒敢。他想那樣的話,那些死去的戰友,就不再是兵了。他們戰死了,卻不再是兵,他不能這么干。尸體堆成小山,他填子彈、瞄準、射擊;再填子彈、再瞄準、再射擊……他在死人的縫隙里堅守,就像堅守在隆隆戰車前的螳螂。后來他們撤進了城,躲進那棟隨時可能坍塌的小樓。連長說,打完最后一顆子彈,咱們就可以散了。追上隊伍,或者回家。然后彈片劃過,他的腦袋僅剩一半。他用僅剩一半的腦袋沖他微笑,他的笑容在“青天白日”的軍帽帽徽下凄慘并且絕望。
⑤日本人迅速將他們包圍,他們腹背受敵。甚至有日本士兵沖進屋子,他的槍筒幾乎捅進日本人的嘴巴。子彈清脆地擊穿日本人的后腦,那是他的最后一顆子彈。
⑥他們跑向廣場,他們知道戰斗結束了。突圍的過程異常慘烈,30多個人,也許僅剩他一個。廣場上擠滿了難民:老人、女人、醫生、孩子、學生、士兵。有些士兵慌慌張張將槍扔掉,又慌慌張張地脫著自己的軍裝。有人將軍裝埋進花壇,那些花兒全都失去了頭顱;有人將軍裝投向烈焰,它們很快燃燒,如同一面面戰敗的旗子,卻裹起陣陣腥風。脫掉軍裝的士兵馬上變回工人,變回鐵匠,變回農民,變回酒館伙伴,變回菜市場上的商販。他們擠進人群,縮起脖子,眼睛死死地盯住地面——他們試圖用參軍以前的職業來救回自己的性命。
⑦軍裝染上鮮血,軍裝熠熠生輝,軍裝五彩斑斕,軍裝堅硬如鐵。軍裝躺在地上,縮在火焰里,淪為塵土,或者化為青煙。一座城淪陷了,一起淪陷的,還有軍裝。
⑧他跑過去,淚飛如雨。他從火焰里搶出一套軍裝,動作迅疾滑稽。那是一套幾乎全新的國民黨士兵軍裝,沒有槍眼,沒有鮮血,沒有褶皺,甚至沒有灰塵。他將軍裝抖開,濃重的草綠色刺傷他的眼睛。他向火焰跪下,向城跪下,向廢墟跪下,向軍裝跪下。他說,我還是兵!
⑨仍然有人胡亂地脫著自己的軍裝。他卻胡亂地往身上套著陌生的軍裝。一模一樣的軍裝,幾個小時以前,它們還在戰壕里并肩作戰。連日本人都愣住了,他們趕過來,端起槍,瞇起眼,卻忘記扣動扳機。終于,他穿戴整齊。他甚至有時間整理一下衣襟。然后他“啪”地立正,向火焰和廢墟行了一個并不標準的軍禮。
⑩槍響,軍裝上多出兩個圓圓的小洞。他號叫著伸手去捂,他想捂住的不是鮮血,而是軍裝上的洞。
(選自2014年第12期《青年博覽》)
10.文章開頭寫道:“子彈和炮彈編織成密集的網,城在網中,毫無還手之力。”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本文所寫的環境有什么特點?(4分)
11.請賞析小說結尾的文字。(4分)
槍響,軍裝上多出兩個圓圓的小洞。他號叫著伸手去捂,他想捂住的不是鮮血,而是軍裝上的洞。
12.小說采用第幾人稱刻畫出“他”怎樣的形象?這樣寫有什么效果?(4分)
13.“軍裝”作為小說的標題,意蘊深刻。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6分)
三、文筆展示臺(40分)
14.印度詩人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寫道:“夜晚的黑暗是一只口袋,一只盛滿了發出黎明金光的口袋。”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