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混志(廣西省梧州市蒼梧縣梨埠鎮中心校,廣西 蒼梧 543000)
論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
廖混志
(廣西省梧州市蒼梧縣梨埠鎮中心校,廣西 蒼梧543000)
摘要: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課教學時,創設問題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是實現課堂延伸的重要工具。但有的教師沒有領悟到課堂提問的精髓,而問的問題多、碎、淺,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課堂教學率低下。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課堂教學改革不全面,不徹底。提問設計的創新一般有兩個途徑,一個是“主問題”的設計研究,就是用主問題進行提問,代替一般的碎問題;另一個是取消提問。本文主要討論大部分教師都選擇的“主問題”創新設計。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5-0106-01
與主問題相對的就是課堂上散碎的、膚淺的、簡單的問題,主問題是指在學生閱讀過程中能起到主導作用,引發學生思考、討論的問題。主問題有以下幾個特點:1.主問題的概括性較強,都是教師經過思考與總結設計的,是能夠概括整篇文章的問題,它不能用簡單的“是”或“不是”回答;2.主問題有一定的順序性,如果一節課中出現了若干個主問題,那么這幾個問題必須是經過教師合理安排的,在不同的環節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并不像一般問題那樣隨意性較強;3.主問題牽引著教學的進行,每一個問題都能夠成一個板塊,并不是簡簡單單問過去就算完事了。因此,主問題可以說是高質量的問題,是課堂活動的引發點,對教學的影響很大,甚至可以達到以一當十的效果。
下面通過《最后一課》來認識一下什么是主問題。
教師在上課前已經要求學生預習過課文了,這時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認為,韓麥爾先生是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表達出了以下幾個觀點:(1)他是一個可憐的人;(2)他是一個有愛國主義的人;(3)他是一個表面嚴厲,內心溫和的人;(4)他是一個普通人;(5)他是一個勇敢的人;(6)他是一個形象高大的人等等。
教師通過總結,得出以下三個主要觀點:(1)韓麥爾先生是一個普通人。他只是小鎮上的一名工作了四十年的教師,工作談不上兢兢業業,甚至還曾經玩忽職守;(2)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可憐人。作為一個教師,明天就不能繼續他的教育事業了,內心很悲哀(書中原文:臉色慘白,說不下去了)。
接下來學生提出了問題:為什么作者要把韓麥爾先生描述成一個普通人而不是一個英雄呢?
教師:韓麥爾身上流露出的愛國情懷是每一個法國民眾都具有的,正是如此,他才能代表千千萬萬愛國人士,使足這篇小說得到了廣大讀者的共鳴。
這一環節的主問題是:韓麥爾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可以看出,這個問題始終貫徹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真正發揮出了以一當十的作用,首先它帶動了正篇課文的閱讀,之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明確了課文內容與任務形象,并對其中的對話、場景等展開討論、辯論,影響了整個課堂教學。
下面以《孔乙己》為例,來講解主問題的設計創新。
1.初讀階段:說一說孔乙己與酒。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在初讀階段的任務一般是范讀課文、抄寫生字、劃分段落、找出主題思想等,學生的積極性普遍不高,而這個問題的出現,打破了傳統,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將學生帶入了課文中,促進學生對整篇課文進行感知閱讀。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閱讀課文,可以得到如下信息:(1)孔乙己是九點鐘個唯一一個穿長衫站著喝酒的人;(2)咸亨酒店代表了當時的社會環境;(3)孔乙己不會從周圍酒客中得到同情,只會得到嘲笑;(4)他最后也是在人們的嘲笑聲中慢慢走了。
2.教學階段:談一談孔乙己與偷。這個問題很有吸引力,用“談一談”代替了傳統教學中逐段講解、多講多問的方法,看重了學生自己的心得體會,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理性閱讀。從這個問題中,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課文進行理解閱讀:(1)偷引出了酒。孔乙己喜歡喝酒,但是他好吃懶做,所以只能靠偷來維持他喝酒的消費;(2)偷引出了笑。在酒店中發生最多的就是就是酒客們對孔乙己的嘲笑,每當孔乙己因為偷盜被人打傷后,酒客們都要對其嘲弄一番。
3.深化階段:議一議孔乙己這個人。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課本內容,用一句話表達出自己對孔乙己這個人物的看法。這個任務并不復雜,學生都能完成,因此課堂氣氛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紛紛發言。通過對他們發言的總結,可以指導學生的發言總共分為三個層次:(1)從外形上的直接認識:孔乙己是一個落魄的文人,他身材高大,臉色青白,身上還常帶著傷,留著一把亂糟糟的白胡子,對酒店掌柜經常是一副懇求的面孔;(2)從性格上的認識:孔乙己是一個迂腐的文人,滿口之乎者也,經常偷東西導致被打,的不大到周圍人的同情,反而經常被嘲弄,在精神與肉體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摧殘,但是他雖然迂腐,偷盜,被封建社會所麻痹,但是他身上還是有樸實、誠信等優點的。
這個問題帶領學生對整篇課文做出了整體性的評價閱讀,學生的思維有的放矢,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之間更具凝聚力。可以看出,這種主問題式的提問設計創新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確實有很多優勢。
1.遵從新課改的號召,把課堂交給了學生,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通過學習課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不僅將課文讀順、讀熟,還能夠形成自己的見解,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讓他們感受到了語文的美麗與母語的博大精深,為將來的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2.教師角色的改變幫助了教師正視如今的教育現狀,進而改變自己的教學思路,開始思考在閱讀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自己的講解能否促進學生學習思維的轉變,推動了新課改的發展。
3.師生關系通過提問方式的改變得到了改善,通過提示、閱讀、設問、討論、點播、講評等環節,豐富了課堂內容,提高了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錢劍峰.借得西湖水,繪出三重春——小說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設計質量[J].考試周刊.2015(01)
[2]諸定國.設計主問題∶從標題切入[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4(10)
[3]王坤業.優化提問設計 實施有效教學[J].課外語文.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