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潔(鶴壁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鶴壁 458030)
全球化語境下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
牛潔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鶴壁458030)
摘要:近年來,網絡、科技信息化的迅猛發展,各個國家的文化,生活也在相互滲透,這就讓我們漸漸地處于一個多元化的共同時語境之中,我們又如何把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融為一體,又如何建立一個相關的體系呢?同時,我們又如何以獨立的而又具有特色的身姿與其他國家文學研究者平等的交流呢?這就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全球化;比較文學;世界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5-0144-01
在科技的推動下,世界格局都隨著變化,“全球化”將成為一個新的趨勢,什么是全球化?簡單的來說,就是國家與國家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的一個關系,世界將變成一個大家庭。最早的是經濟全球化,很多產業都有跨國公司,比如“肯德基”、“微軟”等等知名品牌。在其帶動下,文化必然會全球化。最直觀的我們可以說“電影”這種文化產品,現狀不再是光說自己國家,很多電影都是全球公映的,這就能說明一個問題:文化的全球化是必然的。文化的全球化,是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文化,是豐富多彩的,由民族文化所構成的全球性的文化。
隨著文化全球化的到來,多元文化時代就要求我們把文學研究的比較文學運用起來,在種族和民族意識形態等文化領域中運用比較文學。在目前情況下,比較文學更加靠近文化研究的一個手段。但是,對具體的文學作品和具體的民族文學個案研究不能把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比較政治和比較歷史等學科等同起來,因此,我們要在多元文化語境下首先要解決認識論問題。比較文學批評不僅是方法論,而且更是本體論。比較文學將文學現象置于一個更為廣闊的背景下予以考察,借助比較文學的比較視閾及其國際背景來發現文學的規律,因此,這種文學批評途徑或視角會得出與眾不同的結論。比較文學家雷納?韋勒克立足于比較文學的學科視閾,對眾多的文論家、文學批評術語以及文論派別進行了梳理與評介,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文學批評與比較文學的融通, 從而極大地增強了文學批評的力度。正是這些雄厚的文學批評理論學識,為韋勒克比較文學思想的產生和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事實上,文學批評家在具體評價作家和作品時,都會不自覺地受到文學理論、文學思潮或文學流派的影響,也會考慮到文學批評中所涉及的作品風格、結構、文體和修辭等諸方面因素,并以此為比較文學研究提供了更為新穎的研究視角和更為廣闊的研究空間,因此,傳統的文學批評視角與比較文學研究兩者之間具有相當程度的連帶關系。
在說到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系時,國內有學者簡單的說“比較文學就是以世界文學為基礎,研究各個民族文學的差異和統一性”,其實這是片面的,比較文學是將某一民族文學拓展為兩個或多個民族文學之間的比較研究,因此,民族文學才是比較文學的基礎。雖然有些國家由一個民族構成,但是像中國這樣多民族的國家是不可行的,如果這樣做,就是抹殺了其他民族文學。只有有了民族文學,才產生了比較文學。就拿歐洲來說,歐洲是一個多元文化集中地,文化發展在18世紀文藝復興就已開始,經過了文藝復興、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文學發展階段,而且發展得極為充分。每個民族都為他的文化而感到自豪,因此,在特定歷史時期內“自我中心”傾向自有其客觀存在的理由。其實歐洲最開始發展各個民族文學之后,就開始與其他民族文學相互交流起來,這也為比較文學打下了基礎。
在民族文學、國別文學中相比較而言,比較文學的存在是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比較文學擁有它獨特的比較視角,可以從中研究出不同文學文化,不同民族的不同與相同性;加之如今全球化語境,我們只能通過比較文學的比較和鑒別,才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不同與相同,才能讓世界文學走向統一。亞?迪馬指出∶“與民族文學相比,‘世界文學’的誕生意味著一個嶄新的階段。而歌德早在19世紀初提出的“世界文學”,指的是民族文學正在失去它的傳統意義,從而應該把目光投向世界文學。這種觀點的前半部分容易使人產生誤解,因為在民族意識處于高漲時期的歐洲,民族文學和地方文學的發展具有時代意義,歌德的主張是根據當時的社會情況得出來的,當時歐洲各國家經濟交往平凡,隨之而來的文化交流,精神交流日漸增多,人民對世界文學的關注將成為事實。我們從上面兩個例子看出近代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唯物主義論,民族文化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已經不能滿足人類的發展了;隨著世界各個民族文化的交流,慢慢的形成了一種世界文化,我們可以看出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是相輔相成的,而且他們之間是缺一不可的,比較文學作為一種研究方法, 只有與世界文學相結合,才可能形成完整的研究體系。
在科技力量的帶動下,世界將變成一個整體,全球化的沖擊和影響使得各個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愈加頻繁,從而加深了世界文化的形成。專家、學者通過多元化的視角來看待世界各個民族文化已成為趨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還有很多學術界的人士還是希望民族文學的民族性和獨特性不要消失了,理想中的世界文學“大同”并不等于抹殺各民族文學的個性,“合而不同”才是世界文學和比較文學試圖達到的人類文明追求的終極目標。比較文學在世界文學的追求和發展中將始終發揮不可或缺的互補作用,從比較文學的比較視閾來研究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的文學現象與規律,也愈加顯示出比較文學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世界文學的關注點是世界范圍內文學現象的普遍性;比較文學的研究重心則在于研究某文學現象發展過程的同時,力圖揭示在該過程中不同民族文學之間的相互作用,找出文學發展的規律,通過比較的方法發現不同民族文學中的共性和個性。
簡而言之,世界文學注重的是民族文學的共性,而比較文學則更加關注在世界文學的大背景下以跨學科、跨文化、跨語言的方式來研究不同民族文學的個性。
參考文獻:
[1]趙小琪,全球化語境下比較文學學科建設研討會綜述,外國文學研究,2006-01
[2]胡鐵生,全球化語境下比較文學學科定位的再思考,求是學刊,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