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雯,胡 波,王東升,皇甫菊銀,胡 奇
(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江蘇南京 210042)
智能溫室草莓栽培品種比較試驗
黃雯,胡波,王東升,皇甫菊銀,胡奇*
(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江蘇南京 210042)
以寧豐、寧玉、紅頰為試驗材料,在智能溫室內進行高架基質栽培生產,在生長季內調查物候期、主要植物學特性、果實經濟性狀、生長結果特性及病害發生情況。試驗顯示,寧豐、寧玉生長勢強,且植株耐粗放管理,果實上市時間早。寧豐果型長橢圓形、果面紅橙色;寧玉果實整齊度高,有獨特的香氣,能高抗炭疽病;紅頰生長勢過強,需及時摘除老葉,產量高。結果表明,寧豐、寧玉可推薦作為當地主栽品種紅頰的搭配品種,發展鮮食和觀光采摘,以滿足本地區市場需求,或進行輪換種植,以防止品種退化。
草莓;智能溫室;基質栽培
文獻著錄格式:黃雯,胡波,王東升,等.智能溫室草莓栽培品種比較試驗 [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12):1958-1960.
南京地區草莓有規模的商業化栽培始于20世紀初,相比草莓生產水平較高的浙江、安徽晚了10年[1],但南京草莓發展勢頭好,草莓保護地栽培面積呈快速增長態勢,栽培品質在江蘇省處于領先地位。目前南京地區的草莓主栽品種是紅頰,紅頰是當前保護地草莓栽培中較為理想的優質大果型草莓新品種,表現為適應性強、產量高、長勢旺、果實大、品質優、口感佳、商品性好、耐低溫、果硬及儲運性好等[2]。但由于連年栽培,出現種性退化現象,病害嚴重,尤其是炭疽病,育苗困難[3]。且南京地區草莓還存在品種較為單一的缺陷。
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引進草莓新品種,采用智能溫室高架基質栽培的模式,以本地主栽品種紅頰為對照,通過引進草莓品種進行生物學特性及產量、品質性狀研究和比較,以期篩選出適應性強、綜合性狀好、市場適銷的草莓品種,并進行示范推廣,增加當地草莓品種選擇,豐富草莓品種類型,實現草莓秋、冬、春三季可應市,同時為促進草莓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1.1供試材料
引進江蘇省農科院草莓資源圃的2個草莓新品種寧玉、寧豐,以當地主栽品種紅頰為對照。寧玉草莓是以幸香為母本,章姬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為早熟抗病新品種[4]。寧豐是以達賽萊克特為母本,豐香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設施草莓早熟豐產新品種[5]。2個品種均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培育的草莓新品種。
1.2處理設計
試驗于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在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智能溫室內進行,溫室配備內保溫膜、外遮陽網、通風、增溫、降溫、肥水滴灌設備。試驗采用高架槽式袋栽基質栽培模式,栽培高架用萬能角鐵做成,架高1.3 m,上面放兩層木槽,下層木槽寬0.55 m、長1.80 m、深0.15 m,槽內放兩排基質袋,上層木槽寬0.25 m、長1.8 m、深0.20 m,放一排基質袋。栽培基質為泥炭、中藥渣、食用菌渣、珍珠巖、茶渣,按4∶1∶0.8∶1∶1.2配比成混合基質。肥水灌溉采用軟管滴灌系統,營養液采用自制草莓專用營養液配方,每孔栽1棵,配1個滴頭,隨時調控水、營養液施用量,每天滴施1次肥水,現蕾開花前每次50~60 m L,后期隨氣溫升高逐漸增加滴液量,上、下午各1次,每天每株80 m L。冬春期間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和0.2%的硼酸。在整個栽培期間,加強植株管理,注意及時摘除老葉、病葉、黃葉、葡萄莖,及時疏花疏果,花期室內加強通風透光、結合放養專用授粉熊蜂、抖動花朵以增加授粉機會,提高授粉質量,減少畸形果發生。
1.3方法
于2014年9月18日從各草莓品種中挑選大小基本一致的植株移栽至基質袋上,每袋3株,每條栽培架共計栽培81袋,重復3次。
在生長季內調查物候期、生長勢、品質 (包括外觀、果形、色澤、風味、肉質、香味)、產量以及病害發生情況等,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1物候期
由表1可知,各參試品種的開花結果期存在明顯差異。寧豐、寧玉為江蘇省農科院選育的早熟品種,寧豐在定植1月后于10月18日即進入現蕾期,寧玉比寧豐晚9 d進入現蕾期,紅頰則較晚現蕾,分別比寧豐和寧玉晚21和12 d。寧豐和寧玉進入開花結果期的時間也早,分別于10月23日、11月2日開花,10月27日、11月8日結果,分別比紅頰提早22和7 d進入采收期。寧豐、寧玉在12月下旬即進入采收盛期,比紅頰提早1旬,可明顯提高經濟效益。

表1 不同草莓品種的主要物候期比較
2.2植物學性狀及生長勢
由表2可知,寧豐和寧玉的生長勢強。紅頰的生長勢過強,葉密度大,需及時摘除老葉,否則易造成生長郁閉。從植株形態來看,2月中旬之前,寧豐和寧玉的植株呈開張狀,而紅頰在整個生育期均保持植株直立。從葉片和花序的角度分析,寧豐和寧玉的葉片呈橢圓形,花序較為短縮,紅頰的葉片縱莖較長,呈長橢圓形,花序粗長直立,高于葉片。紅頰葉片最為發達,最大單葉面積高達142.1 cm2,分別比寧豐和寧玉高 44.9% 和12.2%;葉面積指數也最高,為1.51,分別比寧豐和寧玉高42.5%和12.7%。紅頰植株的分蘗能力比寧豐和寧玉強,通過合理的植株、花序調整,可增加草莓產量。

表2 不同品種草莓的主要植物學特性
2.3果實形態和品質
由表3可知,寧豐果實長圓錐形,寧玉和紅顏均為圓錐形,但寧玉果實普遍比紅頰果實略小。寧豐的果面顏色較為特別,為紅橙色,其他2個品種均為紅色。寧豐和寧玉的髓心顏色均為橙紅色,而紅頰的髓心顏色和果面一致為紅色。寧玉的風味獨特,有濃郁的香氣,呈現出香甜的口感。紅頰果實較硬,適合貯藏運輸。各品種果實均是果尖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其中以紅頰最高,可達12.3%。

表3 不同品種草莓果實的形態和品質性狀
2.4果實產量
由表4可知,紅頰的果實最大,最大單果重可達46.2 g;寧豐略次于紅頰,為42.0 g;寧玉最小,分別比紅頰和寧豐低37.7%和31.4%。由大果率和平均單果重可知,寧玉的果實最為整齊。從產量來看,紅頰的產量最高,單株產量和折合667 m2產量均高于其他2個品種,單株產量達159 g. 株-1,分別比寧豐和寧玉高6.9%和12.1%,折合667 m2產量達1 548.4 kg,分別比寧豐和寧玉高13.6%和31.5%。綜合分析,紅頰的豐產性最好,寧豐其次,寧玉較低。

表4 不同草莓品種的果實產量
2.5抗病性
病害是影響草莓生產的主要障礙,溫室種植草莓較易發生炭疽病、灰霉病和白粉病。由表5可知,寧豐和寧玉在抗病性方面表現出一定的優勢,2個品種相對于紅頰對炭疽病的抗性較強,只有輕微的發病情況,而紅頰是重度發生炭疽病。3個品種對灰霉病和白粉病的抗病性一致,均是中度感染灰霉病,白粉病在整個生育期均沒有發生,3個品種均能高抗白粉病。

表5 不同品種草莓的抗病性
草莓適宜溫暖的氣候,具有一定的耐寒性,但不耐嚴寒,也不抗炎熱。南京地區在光照、熱量資源等方面均符合草莓的要求,而設施農業的發展為南京草莓提供了有利的生產條件,在當前發展高效農業的進程中發展草莓已成為南京設施農業的首選項目。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于草莓等鮮食水果的需求不斷提高,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要求草莓能夠周年生產供應。在本試驗選用的3個草莓品種中,寧豐和寧玉的熟性較早,在12月即進入采收期,比紅頰早1旬,不僅可以填補水果市場上的空白,滿足消費者在嚴冬季節對鮮食水果的需求,而且上市時間越早,果農所得到的經濟效益越高。
在植株營養體生長方面,草莓的生長勢不能過強或過弱,生長勢過弱,不能形成足夠的營養面積,影響產量,而過強則易造成生長郁閉,同樣影響果實產量。本試驗中,寧豐和寧玉的生長勢強,花序較為短縮,次生花序較少,每個花序上結果數較紅頰少,不需要過多地摘除老葉及疏花疏果,可大大節約人工。相較之下,紅頰的生長勢則過強,須及時摘除老葉和部分分蘗,減小葉密度以提高果實產量,只有一個分蘗的植株可保留6~8張葉片,2~3個分蘗的植株可保留10~12張葉片,維持葉面積指數在1.5左右。根據農事操作記錄,在2月中旬之前,有多次溫室內夜間溫度低于5℃。本試驗中,紅頰在整個生長期均未出現此現象,故推測寧玉和寧豐的植株不及紅頰耐低溫,這與王壯偉等[6]的結果一致。從果實外觀和品質上來看,寧豐果實較為特別,為長橢圓形,果實較大,果面紅橙色,富有光澤,寧玉的果實相對于其他2個品種較小,但果實整齊度高,風味好,具獨特香氣。寧豐和寧玉的果實硬度較低,不耐貯藏和運輸,易造成高損耗率,且在2-3月低溫階段出現部分畸形果,推測因低溫影響授粉受精的過程,致使產生畸形果,這與鄭虎苑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在抗病性方面,寧豐和寧玉可以彌補紅頰高感炭疽病的缺陷。
綜合各方面因素,寧豐和寧玉品種表現優良,可考慮作為當地主栽品種紅頰的搭配品種,發揮品種特性,發展鮮食和觀光采摘,滿足本地區市場需求,或進行輪換種植,以防止品種退化。
[1] 童曉利,郭成寶,陳月紅,等.南京地區草莓發展現狀與對策 [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5):4-6.
[2] 張慶,呂鵬飛,俞庚戍.“紅頰”草莓品種特性及優質高產配套栽培技術 [J].上海農業科技,2007(8):52.
[3] 錢麗華,馬華升,孔樟良,等.草莓品種新秀 “紅頰”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 [J].杭州農業科技,2006(2):28-29.
[4] 趙密珍,王壯偉,錢亞明,等.草莓新品種ˋ寧玉 [J].園藝學報,2011,38(9):1411-1412.
[5] 王壯偉,袁驥,趙密珍,等.優質抗病設施草莓新品種:寧豐的選育 [J].果樹學報,2012(5):958-959.
[6] 王壯偉,趙密珍,吳偉民,等.不同品種草莓高架基質栽培研究 [J].園藝與種苗,2014(12):1-4,8.
[7] 鄭虎苑,董澤宏,佘靖,等.中藥現代研究與應用 (第5卷)[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張瑞麟)
S 668.4
B
0528-9017(2015)12-1958-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214
2015-07-22
江蘇省 “六大人才高峰”項目;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項目 (CX(14)4074);江蘇省農業三新工程項目 (SXGC [2015]015)
黃 雯 (1987-),女,江蘇阜寧人,助理農藝師,碩士,從事蔬菜園藝設施栽培及育苗技術的研究工作。E-mail:xiaohuangwen588@163.com。
胡 奇。E-mail:8702549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