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瑤,陸 娜,宋吉玲
(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4)
不同基質配比對一串紅育苗的影響
孫瑤,陸娜,宋吉玲
(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4)
以菌渣為栽培基質,研究其對一串紅育苗的影響。結果表明,在80%育苗泥炭+20%菌渣基質中,一串紅幼苗發芽率、生長勢及生物量均表現較好,較適合一串紅育苗。
菌渣;基質;一串紅;育苗
文獻著錄格式:孫瑤,陸娜,宋吉玲.不同基質配比對一串紅育苗的影響 [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12):1989-1990.
近年來,我國食用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菌渣的產量也不斷增多。據中國食用菌協會統計,2010年中國食用菌產量達到2 200萬t,其中菌渣的剩余量高達1 320萬 t[1]。目前,處理菌渣的方法是焚燒或丟棄,不僅造成農業有機資源的浪費,也對環境造成污染。國內外學者在探索利用食用菌菌渣的有效途徑時發現,菌渣作為栽培基質進行簡單發酵處理后,將發酵產物與其他基質混合進行蔬菜和花卉的育苗和栽培,不僅可解決菌渣資源的利用,而且減少泥炭的使用量,降低育苗成本,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5]。本試驗通過調整食用菌菌渣與育苗泥炭的配比,篩選出一串紅育苗的最佳菌渣基質配方,為食用菌菌渣育苗提供理論依據。
1.1材料
試驗于2013年10-11月在杭州市農科院園藝所連棟大棚內進行。供試一串紅品種為展望。種子播種于不同配比的基質后,在催芽室中24℃下催芽。菌渣為種植秀珍菇后廢棄的培養基質經過發酵后備用。育苗泥炭為發發得播種育苗專用泥炭。
1.2處理設計
試驗共設6個處理。A,育苗泥炭 (100%泥炭);B,80%育苗泥炭+20%菌渣;C,60%育苗泥炭+40%菌渣;D,40%育苗泥炭+60%菌渣;E,20%育苗泥炭+80%菌渣;F,100%菌渣。根據試驗設計,將菌渣與育苗泥炭按體積比混勻后裝盤,播種,每穴1粒,澆透水,覆蓋約0.5 cm的珍珠巖,放于催芽室催芽5 d,后放于連棟溫室內。育苗采用200孔的穴盤,重復3次,每重復1盤,隨機排列。各處理從播種到育苗試驗完成一直澆清水,統一管理。
1.3測定項目與方法
測定基質EC值、pH值、總氮、有效磷、全鉀和速效鉀。土壤樣品和水按1(m)∶5(V)的比例進行溶解、萃取、分離后測定其電導率。
幼苗生長的測定。統計發芽率、溫室內放置5 d時每穴盤隨機取10株測定子葉開展度;溫室內放置15 d時每穴盤隨機取10株測定第一對真葉開展度、株高和根長,然后將每穴盤測量的10株苗混合測定其干鮮重。
1.4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Excel數據處理系統和DPS 14.5數據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顯著性檢驗采用LSD法。
2.1不同基質理化特性
從表1中可以看出,從A~F處理的EC值、pH值、總氮呈逐步增加的趨勢,以A處理數值最小,F處理的數值最大。相反,全鉀含量則逐步減少,以A處理最高,F處理最低。而有效磷和速效鉀處理間各不相同。
2.2發芽率
如表2所示,A處理的發芽率最高,達89.7%,其次為B,C,D,F和E處理。A,B,C,D各處理間無顯著差異。E處理的發芽率最低,只有77.8%,與A,B,C處理間差異達0.01顯著水平。

表1 不同基質的理化性質

表2 不同育苗基質對一串紅發芽率的影響
2.3幼苗素質
不同基質對一串紅葉片生長的影響較大。由表3可知,以A和B處理的幼苗子葉和第一片真葉的生長情況較好,且植株整齊,葉色濃綠。E,F處理的幼苗葉片生長情況較差,生長緩慢且整齊度差,與其他各處理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表3 不同育苗基質對一串紅葉片生長的影響
表4顯示,各處理間的株高、根長和干鮮重差異顯著。B處理的幼苗表現良好,除地上部分干重外,其余指標均高于其他各處理。A處理僅次于B處理,植株生長情況良好。E和F處理的植株株高、根長、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鮮重均較低。

表4 不同育苗基質對一串紅真葉期幼苗素質及生物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不同基質配比在一串紅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表現各不相同。A和B處理一串紅的發芽率、生長勢及生物量均表現較好,是較為理想的一串紅育苗基質,其基質分別是育苗泥炭100%和育苗泥炭80%+菌渣20%。
食用菌菌渣有機質含量豐富,可促進作物生長。在一串紅育苗中,隨著菌渣比例的升高,發芽率和生長勢呈現下降的趨勢,且差異達顯著水平。而基質含低濃度的菌渣 (菌渣含量20%)對一串紅的發芽與生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這與馮志威等[3,6]的研究結果相似。而C,D,E,F處理雖然總N含量豐富,但pH值偏高,不宜作為一串紅育苗基質。因此,在利用菌渣作為栽培基質時,務必對菌渣的特性進行測定,才能提高作物品質。
菌渣的發酵程度受種類、溫度、水分和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將其作為栽培或育苗基質時,需對其理化性質進行分析,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目的。
[1] 刁清清,毛碧增.蘑菇渣處理現狀及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J].浙江農業科學,2012(12):1710-1712.
[2] 周祖法,閆靜,王偉科.不同培養料配方栽培大球蓋菇試驗 [J].浙江農業科學,2013(2):149-150.
[3] 馮志威,巫東堂,趙乘鳳.不同基質配比對番茄育苗質量的影響 [J].山西農業科學,2014,42(5):460-462.
[4] 陳恩波,鐘建明,梁文芳,等.蘑菇菇渣不同配比基質的性狀及其對姜柄瓜幼苗影響的初步研究 [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5):201-204.
[5] 劉二偉,張晨曦.蘑菇渣基質對大花蕙蘭和矮牽牛生長的影響 [J].河北林果研究,2010,25(3):292-295.
[6] 馮德慶,黃勤樓,黃秀聲,等.菌渣對水稻生長性狀、產量及土壤肥力的影響 [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2(1):74-77.
(責任編輯:張瑞麟)
S 317
B
0528-9017(2015)12-1989-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223
2015-07-10
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 (CARS-24);杭州市科研院所專項 (20132231E02)
孫 瑤 (1979-),女,浙江杭州人,高級農藝師,碩士,從事園藝作物生理生化研究工作。E-mail:sunyaoh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