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燕,周小軍,何曉嬋
(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金華 321017)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防治茭白二化螟藥效試驗
朱麗燕,周小軍,何曉嬋
(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金華 321017)
2013-2014年進行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防治茭白二化螟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每667 m2施用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13.5~18 g的防效較為理想,2013年藥后9 d防效為83.1%~90.3%,2014年藥后9 d防效為84.4%~91.2%。
茭白;二化螟;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
文獻著錄格式:朱麗燕,周小軍,何曉嬋.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防治茭白二化螟藥效試驗 [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12):2025-2026.
水生蔬菜是浙江省的重要特色蔬菜,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近年來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許多地區根據自身特色和國內外市場特點大力發展水生蔬菜生產。茭白是浙江省栽培面積最大的水生蔬菜,全省各地均有栽培,2001-2010年,茭白種植面積從20 427 hm2增加到27 940 hm2,增加了36.78%,為水生蔬菜總面積的 68.15%[1-2]。茭白生育期長,生長量大,病蟲害發生比較嚴重[3]。二化螟是為害茭白最嚴重的害蟲,嚴重的可減產20%以上[4]。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是在阿維菌素基礎上添加其他基團合成的一種新型高效殺蟲殺螨劑,特別對鱗翅目害蟲小菜蛾等有極高的生物活性,具有生物源、無公害等特點,因而被廣泛應用于綠色農產品生產[5-7]。為評價該藥劑對茭白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受永農生物科學有限公司委托,于2013-2014年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1.1材料
試驗在金華市婺城區瑯琊鎮山后金村進行,試驗地土壤為黃筋泥田,pH值5.9,有機質含量為41.4 g.kg-1。供試茭白品種為雙季茭浙茭911。
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由永農生物科學有限公司提供。采用美豐農化有限公司生產的JN-16C型背包式噴霧器,用1.2 mm直徑噴片。
1.2處理設計
試驗共設5個處理,每667 m2用藥量分別為:處理1,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12.2 g(制劑用量,下同);處理2,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13.5 g;處理3,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18 g;處理4,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15 m L;處理5,噴清水對照 (CK)。重復4次,小區面積60 m2,采用隨機區組排列。
667 m2栽茭白約1 200墩,株行距為0.6 m× 0.7 m。栽植前先灌淺水,每墩種1~2株。施藥時為2代二化螟卵孵化盛末期,茭白分蘗期。試驗于2013年7月9日、2014年7月11日噴藥,667 m2用水量45 L,噴藥時重點噴施葉鞘部位。試驗期間用25%丙環唑5 000倍液防治茭白胡麻葉斑病3次。
1.3調查與統計
于空白對照區受害明顯時進行調查,2013年7 月18日、2014年7月20日各調查1次。采用平行跳躍式取樣,同時調查枯鞘數和活蟲數。枯鞘數調查方法:在田間調查,每小區調查20叢茭白,觀察茭白葉片。活蟲數調查方法:每小區取10個有枯鞘的茭白,調查茭白內部活蟲數。根據調查結果按下式計算各藥劑處理區的防治效果,并采用DPS數據處理系統對防治效果進行Duncan′s新復極差法差異顯著性分析。
2.1防治效果
表1顯示,4個藥劑處理以667 m2用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13.5~18 g的防效較為理想,2013年藥后9 d防效為83.1% ~90.3%,2014年藥后9 d防效為84.4%~91.2%。
2013年試驗結果667 m2用5.7%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18 g的處理防效最好,極顯著優于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12.2和13.5 g的處理及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的處理,而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12.2和13.5 g的處理與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處理間均無顯著性差異。保葉效果,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用量13.5和18 g處理的效果較好,兩處理間無顯著差異,但極顯著優于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用量12.2 g的處理和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處理。

表1 2013-2014年各處理防治茭白二化螟的效果
2014年試驗結果,667 m2用 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18 g防效最好,極顯著優于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用量12.2和13.5 g處理及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處理;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用量12.2和13.5 g處理與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處理無顯著性差異。保葉效果,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用量13.5和18 g處理效果較好,兩處理間無顯著差異,但極顯著優于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用量12.2 g的處理;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用量12.2 g的處理與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無顯著差異;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用量13.5 g的處理與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無顯著差異。
2.2安全性
試驗結果表明,供試藥劑施后茭白沒有肉眼明顯可見的畸形、黃葉、生育受抑制等不良影響,說明這2種藥劑在茭白上使用比較安全。
二化螟是茭白上為害最嚴重的害蟲,其幼蟲鉆蛀茭白植株莖稈和茭果,造成枯鞘、枯心和蟲傷株而影響茭白的產量和品質[8]。目前,使用化學農藥依然是二化螟的主要防治手段,在使用殺蟲劑時一般為全株噴霧,施藥頻次高,用藥量大,而茭白植株高大茂密,給施藥帶來很大的麻煩,農民在田中打藥時常不能保證噴霧質量而導致防治效果欠佳[9]。本試驗結果表明,二化螟防治可使用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每667 m2用量13.5~18 g,于二化螟卵孵高峰期在茭白葉鞘上重點施藥,效果好。
[1] 胡美華,金昌林,楊新琴,等.浙江省水生蔬菜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 [J].浙江農業科學,2012(3):269-272,275.
[2] 徐蟬,胡美華,郭德平.浙江省水生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 [J].長江蔬菜:學術版,2009(16):106-109.
[3] 陸強,馮克強,范全根,等.單季秋茭主要病蟲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初探 [J].浙江農業科學,2002(4):193-195.
[4] 方獻平,鄭軍輝,王菊英,等.杭州市水生蔬菜栽培現狀及發展對策 [J].浙江農業科學,2013(9):1100-1103.
[5] 葛紅,韓娟,徐莉,等.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應用研究概況 [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10,26(1):90-95.
[6] 劉永霞,李巖,李茂進,等.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原藥的慢性毒性研究 [J].毒理學雜志,2006,20(2):113-114.
[7] 王圣印,周仙紅,張安盛,等.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研究進展 [J].江西農業學報,2012,24(12):123-126.
[8] 顧國平,王濟良,董濤海,等.茭白田螟蟲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 [J].浙江農業科學,2000(增刊):32-33.
[9] 鄭春龍.茭白田二化螟預測預報及減量用藥防治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10(3):579-581.
(責任編輯:張才德)
S 436
B
0528-9017(2015)12-2025-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235
2015-10-12
金華市農業類重點項目 (2013-2-007)
朱麗燕 (1980-),女,浙江磐安人,農藝師,主要從事植保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E-mail:pasxzl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