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強中國品牌,大力發展品牌經濟,是推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之一,是提高國際話語權、全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為新形勢下中國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指出了趨勢走向、戰略路徑。
品牌是企業核心價值的外在體現,是企業競爭力的的核心要素,更是企業生命力的關鍵所在。每一個成功的品牌都放射著耀眼的光芒,就像茫茫商海里的燈塔,給消費者帶來驚喜和希望,堅定了選擇的方向。品牌定位了企業和產品的好與壞,定義了高尚還是庸俗、時尚還是古典,它可以將虛無賣成堅定的信念、將冰冷賣成溫暖。
無論是文化因素、產品質量還是營銷手段、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與別人不一樣的形象,這種差異就是品牌。擁有了品牌,就意味著擁有了信任,就意味著人們心理的歸屬感,就能打造一批具有品牌歸屬感的消費群體,自然就可以贏得企業夢寐以求的所有優勢:贏得信任,獲得市場,取得長久的利潤,實現企業的終極追求和使命。
沒有品牌的企業就像長在地上的小草,雖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但小草年年生、年年割、年年死。小草從來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也從未贏得市場的敬意。
雖然中國年產90億雙鞋,但整個鞋行業的利潤總和卻沒有一個“耐克”公司高;雖然中國是茶葉的發源地和出口大國,但整個中國茶行業的利潤總和卻沒有一個“立頓”紅茶大;雖然中國出口大量的服裝,但我們一個集裝箱的服裝,才能換回來一件“阿瑪尼”。由于缺少品牌,大量的出口產品只能掙一點辛苦的加工費,并且以微薄的利潤進行交易。世界工廠的實踐,不僅沒有給中國企業帶來足夠的競爭力,反而導致了寶貴資源的流失和生態環境的惡化。
有品牌的企業是大樹,是有骨頭的企業,能夠櫛風沐雨,不斷長大,不斷收獲甜美的果實。一棵大樹是一道風景,千萬顆大樹就是一座森林,小草和大樹相比,市場更鐘情有高度。有關數據顯示,發達國家擁有全球90%以上的品牌,中國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位居全國第一,但仍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中低端。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如何打造一批在世界上走得出、站得住、發展好的中國企業?如何樹立一批在國內外叫得響的中國品牌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亟待破解的問題。
實現品牌強國之夢,是一項偉大而長遠的事業;助力中國品牌崛起,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使命。“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讓我們奮力前行,建設世界品牌的“中國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