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規劃》明確中醫藥服務貿易要先行先試,并參與到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作為國之瑰寶,土生土長的中醫藥能否借“一帶一路”東風,走出去并有一番大作為?其中會遭遇哪些挑戰?圍繞相關話題,本刊記者專訪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傳統醫藥國際交流中心主任黃振輝。
中醫藥與武術、京劇、書法被譽為中國“四大國粹”。這其中,中醫藥歷史最為悠久。幾千年傳承下來,中醫藥已經深入百姓生活,在對外交往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中醫藥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遠遠超越了醫學范疇。
2010年6月20日,習近平在出席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中醫孔子學院授牌儀式的講話中強調:“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深入研究和科學總結中醫藥學對豐富世界醫學事業、推進生命科學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憑借深厚的歷史積淀以及對外推廣,中醫藥已有了一定的世界影響力,但與西醫相比,中醫藥卻相對弱勢。據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數據,在世界范圍內,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只有不到一半的國家在法律上予以認可。
要想贏得世界的廣泛認可,走出去是必然選擇。而“一帶一路”的推出,以及《規劃》的出臺,讓中醫藥“出海”之路既有了“船”,又有了“帆”。
在黃振輝看來,“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中醫藥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首先,中醫藥在治療方面的優勢,適應了當前醫學模式從“治病”到“防病”的轉變,也為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尤其是“老齡化”背景下,毒副作用較小、以天然藥物為主要成份的中醫藥等傳統藥物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具備開展中醫藥落地生根的“土壤”。
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有中醫藥或是傳統醫藥的使用歷史,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對中醫藥學及本國傳統醫學高度重視,立法及監管日趨完善,為中醫藥國際合作發展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化學新藥研發的困境帶來全球植物藥熱潮。隨著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工作的推進,中醫藥對健康和疾病的認知方法和治療理念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
借助“一帶一路”,中醫藥迎來難得的發展良機,但就此認為中醫藥走出去就是一片坦途,卻也有失偏頗。在黃振輝看來,在諸多挑戰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醫藥發展不均衡問題最為突出。

不平衡,首先表現在對中醫藥認知差異。總體來說,中醫藥在東南亞地區得到政府及民眾的認可度較高,但在中亞、西亞、非洲等地區中醫藥普遍缺乏立法及管理,而歐洲地區對中醫的管理多以安全性為由,限制性法律法規較多,影響著中醫藥國際合作的開展。在電影《刮痧》中,一個再平常不過的中醫療法,卻暴露了東西方在法律文化上的沖突。
中醫藥立法目前只局限于新加坡、泰國等與中國有很深醫學淵源的國家,而在西方發達國家,中醫藥并沒有得到廣泛認可。2011年,英國突然宣布“不再保護中醫師頭銜”“中醫師作為草藥師進行登記注冊”,至今中醫藥立法仍呈停滯狀態;意大利、俄羅斯只允許針灸開展醫療活動,但尚不承認中醫;捷克、瑞典等其他歐洲國家尚未為中醫立法,亦無明確的監督管理機構,只能由有執照的西醫師或掛靠在開業診所、執業醫師名下的中醫師開展服務。
而標準化的缺失進一步讓中醫藥喪失了海外通行證。目前,盡管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90多個國家制定了植物藥注冊標準,但整體而言,主要還是參照西藥標準而制定的。具有中醫藥及傳統醫藥特點、被國家社會普遍認同的標準規范尚未建立。
與此同時,中醫藥國際合作面臨著諸多法律障礙和貿易壁壘。許多國家在立法認可和規范中醫藥及其他國家傳統醫藥時,紛紛利用法律法規,對中醫藥的準入設置各種技術壁壘,使得中醫藥國際貿易在原有困難的基礎上,面臨著新的障礙。
最后,中醫藥及傳統醫學知識產權面臨威脅。歐美部分發達國家意識到傳統醫學天然藥物中蘊藏的巨大財富,利用其先進的技術對傳統藥物進行改頭換面,然后再申請知識產權保護,此類生物海盜事件頻頻發生。我國的青蒿素、六神丸、牛黃救心丸等侵權案例,給擁有原創傳統醫藥知識產權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盡管中醫藥“走出去”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醫藥國際合作前景還是可以期待的。這其中,除了中醫藥幾千年深厚積淀下來特色與優勢,還有著政府的高度重視。隨著“一帶一路”的推出,中醫藥在國家總體戰略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習近平等中央領導更是為中醫藥在海外傳播鼎力站臺。
為了推進中醫藥國際合作,黃振輝也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首先要加強同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合作。要借助國際組織的影響力及號召力,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中醫藥及傳統醫藥合作。“一帶一路”的戰略倡導得到了沿線各國的積極響應,成為開展中醫藥國際合作的大好時機。在推進已簽署的各類中醫藥雙邊合作協議落實的前提下,可根據絲路沿線各國中醫藥及傳統醫學特點,優先開展有針對性的中醫藥醫療合作、教育合作及科研合作。
“一帶一路”國家要建立國家傳統醫學合作機制,為中醫藥走出國門創造條件。要聯合“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共同制定并推廣中醫藥與傳統醫學國際標準,引導建立國際社會能夠接受和認可、適合中醫藥特點和各國(地區)具體情況,包括疾病診斷、治療方法、療效評價、質量控制等在內的傳統醫藥醫療、保健、教育、研發和生產的國際標準和規范。
在傳統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印度已率先積極應對,對部分發達國家的侵權行為給予有力回擊。印度傳統醫學部不惜巨資投入,同國內各部委合作研發了“傳統醫學知識數字化圖書館”,初步構建了一套獨特的傳統醫藥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這為同樣面臨知識產權不斷遭受侵害的中醫藥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我國可進一步倡導“一帶一路”框架下沿線各國傳統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形成傳統醫學知識產權聯合保護機制。
對于走出去中醫藥遭受到的文化障礙,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王永炎指出:對于中醫藥學發展而言,必須處理好的一個問題就是與西方文化、西醫學之間的關系。要處理好這個關系,增強發展自信、發展動力,必須要有新思維。作為中醫藥學研究者、工作者,不但要精通中國自己的醫學,還要了解中國自己的哲學、美學等的特點,實現人文為科學奠基、科學促進人文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