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配豪
當臺風來臨的時候,海岸上的魚會爭先跳上海灘,生活在海邊的人都知道這種現象并不罕見,它預示著超強臺風等極端天氣的來臨。而魚群并不知道跳上海灘就意味著死亡,他們這么做,只是因為其他的魚也在這么做,隨波逐流、盲目、健忘是它們的思維模式。這就像極了股市暴漲暴跌背景下的部分股民,面對暴漲盲目追逐交易,缺乏獨立思考,面對暴跌又驚慌失措,而不是冷靜反思。
中國的股市,散戶比例超過整個市場參與者的96%,可以說是一個極端的散戶市場。這一群體主要由中小投資者構成,他們主要以做短期投資為主,不善推理、急于行動,對股市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理性預期,經驗有限又缺乏獨立判斷與自控能力。
前段時間,中國股市遭遇了一波劇烈震蕩,暴漲暴跌之勢好似從盛夏直接進入寒冬。如今,隨著證監會、央行、銀監會、公安部等部委的協調聯動,政府的救市力度不斷加大,目前這一情況已告一段落,股市正嘗試著回歸到一個健康、穩定的狀態。面對本次中國股市的大起大落,散戶們的心態多次急速反轉,從貪婪到恐慌再到絕望,反映出經驗不足、過度投機、缺乏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等一系列問題,這給股市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和壓力。
股市震蕩過后,劫后余生的散戶是該立即反思,吸取教訓,還是如同魚群,只有7秒的記憶,卷土重來立刻投入到下一次的瘋狂之中?
其實,迅速撤離或是再次盲目地全盤投入都非明智之舉。而應該立即擺脫盲目而健忘的“魚”式思維,回歸理性。作為“風險投資之父”的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先生生前就曾經在股市最火熱的時候,理性地給民眾澆了一盆“冷水”,期望股民理性投資。既然如此,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成熟、理性呢?
形成理性、長效的投資心態,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是股民成為成熟的投資者的重要前提。一些股民以一種“股市那么牛,我要去闖闖”的沖動心態沖進了股市,以一種近乎賭徒式的心理不明就里地炒股,缺乏心理上的成熟,炒股行為也就陷入了偏執式的沖動,加之環境的影響和鼓動,股民開始有意無意地無視風險的存在,失去了對股市投資的控制。實際上,投資者之所以會大悲大喜,很多時候是因為把投資當成了投機,或者把投機當成了投資。如果入市之時二者混淆不分,“喜肥紅厭綠瘦”的情結自然隨之而來,但如果警醒自己是為投資而來的,那么一時的漲跌就是“云卷云舒”。
多學習股市基礎知識、多總結經驗是股民走向成熟的素質基礎。深陷股市的股民們應該返璞歸真,踏踏實實地了解一下股市的基礎知識,提高股市風險駕馭能力,畢竟炒股是一門有難度的技術活,而不是僅帶貪婪上戰場的賭徒那么簡單。
股票,其實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按照經典金融學理論來說,股票的價格取決于價值,而價值主要是指未來現金流折現。根據市場有效假說,股票的價格在短期之內偏離其價值是正常現象,此時會存在套利機會,且如果不考慮價格對價值的短期偏離,回歸到均衡狀態下,“價格=價值”是可以成立的。但是,這一定價原理顯然無法解釋這次股票價格大幅波動的現象。這是因為金融資產有區別于一般商品的本質特征,在其運行和發展過程當中,股票價格受供求關系、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經濟周期、物價變動等影響,可見,市場并非是長效且唯一的決定因素。因此,作為股民,在股市跌跌漲漲變動過程里,要準確看清楚任性與理性的界限,真正做到投資的戰略性與戰術性相結合。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還要理性聽取各方的聲音,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將為股民的風險投資提供智力保障。信息社會,人們獲取資訊的手段日益發達,但有一些媒體存在違背專業精神,為追求新聞效果刻意放大甚至曲解某些言論的現象,造成了市場的非理性情緒加劇蔓延。這就需要投資者不忘本心,堅定初心、清醒對待市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