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祥
培育當代中學生“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形勢下加強中學生良好道德素養的首要任務。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是學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政治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把“24字核心價值觀”與教材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好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德育功能。
一、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
從國家民族層面來看,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構建具有強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到國家長治久安。就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而言,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命光榮,任務艱巨,需把握好以下三方面。
第一,要把握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重要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其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其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鞏同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圍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第二,要把握好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上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但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在意識形態領域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主要表現在某些人思想觀念模糊、價值取向不明、思想道德滑坡、理想信念淡薄等方面。這一切,若不及時引導和糾正,就會阻礙社會的健康發展。故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克服發展中的不足,解決前進中存在的問題,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全面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要把握好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增強國家軟實力的需要。評價一個國家,不能光看其經濟、軍事等硬實力,還要看這個國家的思想文化、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軟實力因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必將進一步提升全民族的凝聚力、感召力、影響力、戰斗力,進而增強國家軟實力。
二、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可行性
高中思想政治課本身就是中學德育的主渠道。要想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人人心,就必須把政治課的內容及要求,與學生的受教育程度和認知水平結合起來,將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入課堂,引入教育教學實踐,使之成為青少年學生做人及成長成才的座右銘和指南針。
高中思想政治課包括《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四個必修模塊,其中許多章節均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因此,教師要把它們作為很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材,結合社會焦點、熱點和反面案例,教會學生活學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活用核心價值觀以指導自己的學習與生活。
三、如何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讓學生在教學中樂于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從以下兩方面人手。
第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層面的價值目標與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目標和教材相關內容緊密結合,有的放欠地滲透核心價值觀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在《政治生活》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到涉及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對同家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事件上,從而培養其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而在《文化生活》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著重闡述中華文化的力量,其集中表現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愛國主義,它貫穿于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這既是課標的要求,也是核心價值觀教育所需要達到的基本層次。
民主與法治觀念教育。在《政治生活》講述公民的政治生活時,要讓學生清楚,我國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保障,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實現。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在講述“公民的政治參與”時,要讓學生明白,公民的政治參與是有序的。在講述“政府的權力”時寸,要讓學生清楚,政府必須依法行政、依法決策。在綜合探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教學中,教師要集中歸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
誠信觀念教育。在《經濟生活》“公司的經營與發展”教學中,教師要講清楚,一個公司經營能否成功,取決于很多因素,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誠信經營。在講“市場配置資源”時,要讓學生知道,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規范和引導。只有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以及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市場才能合理配置資源。而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就是形成以道德為支撐、以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
集體主義觀念教育。在《生活與哲學》“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教學中,可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知道,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要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第二,要在教學中堅持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實際的“三貼近”原則,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并體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當前的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世界,缺乏生活氣息,因此,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教師無論是在材料的選擇上,還是紅語言的表達上,都必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要從學生的真實生活中、從學生生活的時代中,去尋找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機。只有如此,才有利于引發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幫助學生化“知”為“行”。
如有的政治教師以評論時事焦點為突破口,引導學生以核心價值觀來做出正確與錯誤的判斷;有的教師以“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為題,讓學生寫學習核心價值觀后的心得…體現了教學方式與學生認知水平、生活層面的零貼近,道德教育只有在成為學生的自我需要時才可能是有效的。
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必須和,學生的實際相接近,才有利于學生將現實生活與教材有機結合。相反,若教師所選擇的材料脫離學生生活的時代與實際很遠,用學生不熟悉的生活背景來創設情境去解釋教材內容,就會使學生得不到真切的體驗和感受,并對課本內容感到枯燥甚至費解。
總之,只要我們立足于學牛現實生活的體驗和感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貼近學生的認知方式和生活實際,肩負神圣育人使命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就可以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