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馬鐵川
【摘 要】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情感因素在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多作用,本篇文章,將從學生和教師的角度,充分分析情感因素對教學的影響,以及對學生如何利用情感因素激發學習動機,克服焦慮。教師運用感情策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英語;學習;教學
0 引言
情感因素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一個話題,其中,西方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以埃里克森,馬洛斯等為代表,提出情感因素與語言學習的關系,Krashe認為:語言的學習要受到學習者個人情感因素的影響,包括動機,態度等。西方學者的研究普遍認為,積極的情感因素有助于語言的學習成功,而消極的情感不利于語言的學習。
在國內,態度和動機也影響著語言習得,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學習者的情感控制。但深入研究情感因素在英語教學和英語學習中的作用的研究還并不普遍,因此,英語學習者和教學者應該更多的關注情感因素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消除負面消極的心理因素,為英語學習者提高英語技能和英語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提供方法。
1 情感因素的分類
情感因素是指學習者的情感(emotion),感覺(feeling),情緒(mood),態度(attitude)等(Arnold & Broun,1999)。
外語教學中,Jane Arold(1999)將情感因素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學習者的個體因素,如焦慮(anxiety),抑制(inhibition)自尊心(self-esteem),動機(motivation)等,第二類是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師生之間的情感因素,包括課堂交流,跨文化交流等。
1.1 個體因素
(1)動機
英語學習動機是影響英語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動機的分類如下: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與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內在動機的來源是英語學習者對英語的喜愛和興趣,學習主動性較強加拿大Gardner和Lambert,將動機分為融入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實證研究。
融入型動機,是指學習者對目標語的興趣,希望能夠融入目的語的文化中而學習外語。工具型動機,是指學習者為了就業等現實目的而學習英語。
部分研究認為,融合型動機的學習者與持工具型動機的學習者相比,學習熱情更高,動機更強烈,更容易成功。但也有研究者持有相反意見。但國內外學者普遍承認,學習者學習英語的動機越強烈,其英語學習的水平越高,結果越令人滿意。
(2)焦慮
焦慮(anxiety)是指個體由于逾期不能達到目標或者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使得其自尊心與自信心受挫,或是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緊張不安,帶有恐懼感的情緒狀態。
焦慮可分為性格焦慮(trait anxiety)和狀態焦慮(state anxiety)。Horwitz, MacIntyre & Gardner等是對外語學習焦慮進行了大量深入研究的資深學者。根據Horwitz等的定義,外語學習焦慮是“外語課堂學習中由獨特的語言學習過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對外語學習的看法、學習外語的感覺和學習行為等特殊的心理活動”其表現為在課堂上逃避和老師之間的互動,說話聲音小,不愿意開口說話,或者受情緒的影響,無法判斷或給出正確答案。同時Horwitz等認為外語課堂焦慮表現為交際畏懼、考試焦慮、和否定評價恐懼。
考試焦慮是在考察學過的知識時對不理想的表現所帶來的后果的擔憂。
交際畏懼發生在學習者無法用英語順利表達自己觀點時所產生的一種回避或退縮的焦慮,這種心理活動在英語學習者中普遍存在,不利于學習者的學習。
否定評價是學生害怕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從而逃避交際,也避免了提高英語口語,與他人進行英語交流的機會。
造成焦慮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學習者過高的期望值與現實的落差,學習者之間相互競爭產生的壓力,或者受外界的影響。
(3)抑制(inhibition),是指學習者為了避免在課堂上出錯,采取回避和退縮行為。內向害羞的學習者往往會選擇逃避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認為失敗會損害他們的自尊心,從而錯失了與人溝通與交流的機會。
(4)態度(attitude),態度作為一種情感因素,是個體對特定對象(人、觀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穩定的心理傾向。態度不僅可以影響英語學習者的學習水平,態度的端正與否更可以直接激發或減弱學習動機。學習態度不僅與學習者自身因素相關,同時也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周圍的環境利于學習,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就會更為端正,反之,周圍的環境不易于學習者形成端正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下降,最終會導致學習者英語水平的下降。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自尊心(self-esteem),自信(self-confidence)等情感狀態都會影響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
2 外部情感因素
學習者之間特別是師生之間的情感因素也影響著學習者的英語水平,教師不僅有知識等方面的信息傳遞,更應該注重情感的交流,教師傳授知識時,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是學習過程順暢流利,會極大程度的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授課過程中情感充沛能充分調動學習者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起學生共鳴的教師,往往更受到學生的歡迎,授課效果更為突出。
3 學生要樹立正確的的學習態度
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說,要不斷的的保持和激發學習動機,對于學習者來說,融入性動機往往能更好的激發自己身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從內心對英語的熱愛越大,學習的動機往往越強烈,持續時間越長,要充分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到學好英語的重要性。同時,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勇于表達。同時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充分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目的不是為了考取證書,獲得高分,而是獲得一門生活技能。
4 教學中要注重情感因素的交流
從教師教學方面來說,要成為利用情感,與學生進行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消除學生在學生過程中焦慮。
1)要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英語教師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是教學理念,教師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教學又以課本為中心,成績這個指揮棒,規定了教學任務,也讓教師在英語授課課程中,更側重單詞語法在考卷中的用法,而忽視了對語言的實際運用。這是一種落后的教育觀念,無法滿足日益更新的教學需求。其次,教師對自己在課堂上的所扮演的角色定位不明確。很多教師將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傳道,授業,解惑”簡單的理解成一種將知識“灌輸”進學生的腦子里,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模式傳統單一,重講輕練,以教師為中心,課本為主導,課堂氛圍沉悶,對學生的教學,采用“題海戰術”和“疲勞轟炸”。教師要不斷耐心向學生闡述學習英語的能為學生的人生帶來的改變及益處,不要總是強調分數的重要性,不要以四六級考試成績劃分他們英語水平的好壞,而是要循循善誘,適當淡化成績的影響,而強調學習英語在課堂外和校園外為他們帶來的好處,比如學習英語可以是為了出國旅游,或者通過英語去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甚至是方便追美劇或者好萊塢原聲電影等等,而不是僅僅為了考出好的成績
2)教師要敢于改變傳統的授課風格,敢于創新,拋去傳統教學中刻板保守的一面,而要做到要像導演一樣,有自己的創造力和獨特的個人風格,不僅要設計每一個肢體動作和每一個面部表情甚至是說話的語調,還要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頭,漸進,授課和總結的方式,準確把握課堂的節奏,同時也要像編劇一樣,善于從專業的角度洞察課堂上的細節,在教材的基礎上,添加一些自己的見解,使教材更有生活化和本土化.教學是有明確的目的的,如果沒有良好的雙向互動,即學生沒能掌握老師所傳授的知識,那么無論老師多么好的演出,都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教師表演的背后,是學生的表現,教師的表演也是鋪墊的階梯,讓學生自己的力量,能夠看得更高更遠。最為關鍵的事,教師首先要掌握一口流利的英文,發音要純正,不能有太重的口音,才能對學生有正面的積極影響,這如果英語老師,自己的英語不地道,甚至帶有方言口音,學生自然會抵觸,因為他們會擔心如果自己的發音如同老師一樣不正宗,會和在外國人的溝通中出現困難。相反的,一名英語老師,不管多么其貌不揚,穿著多么的隨意,但如果他一開口能夠讓學生驚艷,那么學生自然會對他刮目相看。所以,扎實的基本功和過硬的專業素質,是一個英語教師創新的前提。
3)教師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則,贏得學生的尊重,用自己的力量,走進學生的內心,贏得學生的尊重。教師,一名知識分子,更應該有獨立的人格,更珍惜自己的尊嚴和價值,自古,中國知識分子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奮斗終身,要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提煉出來生活智慧,用堅持的信念,讓所教學生念念不忘,從而更加發奮,收獲有意義的人生。
5 結語
英語學習者想要提高自身英語水平,獲得優秀的英語技能,必須重視個體情感因素的影響,特別是要注意激發和保持學習動機,減少焦慮等不良情感因素的影響,端正學習態度,不斷提高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同時,英語教師要注意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活躍課堂氣氛,以學生為主體,及時調整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打破傳統教育中的弊端,在課堂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溝通能力。
【參考文獻】
[1]S.Krashe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earning[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戴煒棟,束定芳. 試論影響外語習得的若干重要因素——外語教學理論系列文章之一[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4,04:1-10+80.
[3]李銀倉.
[4]Anold, Jane(ed.).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Z].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F17.
[5]Horwitz, E.K.,Horwitz, M.B.,& Cope,J.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896,70:125-132.
[6]劉萍萍. 影響外語學習的情感因素分析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0,35:121-123.
[責任編輯:鄧麗麗]